文|張友驊
在台北討論市民對陳時中的仇恨值,是陳民調不振的主因。但所有討論有則思考盲點,就是陳時中民調低迷,真是因仇恨值而起?當然就民調顯示,台北市民對陳時中仇恨值高達52%,是陳聲勢不佳的因素之一。然問題是民進黨明知陳仇恨值高,為何堅持提名陳時中出馬?難不成蔡英文腦袋有問題?
回顧民進黨在提名過程中,爭取出線的政治人物,如東宮太子鄭文燦、正國會少主林佳龍、基隆市長正國會大將林右昌等人,曾向蔡英文面報,表達參選意願,但蔡均予與婉拒,反而接受英系前台北市黨部主委黃承國推薦陳時中參選台北市長。黃承國之所以大力引薦陳時中,主要是陳非派系中人,易受控制,兼以曝光率、知名度、上報率高,經蔡應允,陳時中出線即成定局。
其實在提名陳時中過程中,蔡英文指示民進黨內部做民調發現陳與蔣萬安在伯仲之間,加上誤認黃珊珊參選會擠壓蔣萬安選票,於是蔡更確定陳時中出戰,是民進黨強棒可收復台北市,一旦拿下台北市,民進黨在蔡英文主政下,可保萬年執政,這是蔡給予民進黨政治資產。
由於蔡的私心,聽不進大佬建言,而民調一再顯示台北市民對陳仇恨值高,蔡認為蔣萬安民調沒有提升,而黃珊珊又與蔣票源重疊,於是陳躊躇滿志的出征,自認是北北基桃宜的領頭羊,故而鑄成大錯,陷入進退失據的困境。
如今陳時中選情崩盤,棄保之聲時起,蔡英文面對困局也難束手,僅有將選戰程度走完,這是誰都難以預料的結局。在勝負已分的情勢下,蔡陳如何提升投票率與得票率保住基本盤,可能是蔡唯一可行的選戰策略。
版權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文章,圖片資料來源於網絡,本文文字內容未經授權嚴禁非法轉載,如需轉載或引用必須徵得作者同意並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