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5小時09分42秒跑完人生第一個42.195公里之後,我面對小捷的疑問,卻遲遲不知道怎麼回復。“很難理解你們那麼熱愛跑步”,確實,“為什麼跑步”這也是經常我會問自己的問題。
和跑步的淵源,最開始是小學田徑隊,但同學要麼是跳高、要麼是100米,而我卻選擇了800米。在區運動會之類的比賽中,我從來都是重在參與型,但就在這個類似興趣班的地方,我跑到了小學畢業。
雖然之後並沒有把跑步變成持之以恆的愛好,但突擊訓練之後,中考800米能拿滿分,也讓我第一次通過跑步收穫了滿滿的成就感。
在跟着寶馬跑馬之前,我對跑步的概念要麼是學校操場,要麼是健身房跑步機,直到2014年兒童節,我在蘭馬跑完了5公里後,第一次發現原來跑步還可以像大趴一樣歡騰,原來5公里對我來說也不是遙不可及。
跑步成了一件我可以堅持的事,一件只屬於我自己的私事。因為在日復一日工作中,偶爾也會迷失自己,但跑步很誠實,功夫都在賽場下,平日付出了多少,你的身形你的成績都會說話,用一句著名的雞湯來形容就是:“人生沒有白跑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之後,有以媒體身份參加的廣馬、重馬、成馬,也有帶着跑鞋去旅行的廈馬和台灣新竹馬拉松,當然,平時跑量不夠的我也都只敢跑半程。
對於全程,一開始我是想把首馬放在名古屋的,因為Tiffany的完賽項鏈和在終點等候的英俊瀟洒男模團實在太有吸引力,而且7小時的關門時間對於半馬最快才213的我來說,完賽應該是沒問題的。
但聽說了太多關於撞牆期的恐怖之後,想到一來就把首馬放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萬一有個啥,還是很心慌,於是上馬成了攢經驗最好的選擇。事後來看,東京沒中,名古屋沒音訊,幸好還有上馬。
圖據戰神朋友圈
因為右腳掌的不適感而默默緊張一周後,我和汽車人快跑群的小夥伴嘻嘻哈哈擠進了D區。從勁松這樣的全馬315(上馬成功PB幾十秒,已晉陞314)大神,到我這樣完全沒有全馬經驗的人全都在一起起跑,也是夠魔幻的。
500小分隊雖然都沒有守住,但是跑得很高興~
莫神因傷休息一個多月後,原本的上馬PB計劃變成了和藍朝暉藍老師、大小陳歡以及我組成的小分隊爭取500完賽。從我個人的數據來看,前面25公里的階段配速能把誤差保持在5秒內,對莫神的控速那是相當服氣。而關於莫神的果斷退賽,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賽前,從羅芸和Karin那打聽了很多關於首馬的細節。雖然首馬就412、兩周後的上馬直接破4的Karin是我難以企及的,但羅芸熬過後半程的心法還是可以借鑒,於是“李夏,加油”這簡單的四個字成了30公里之後自我喊話的口號。
有人獨自奔跑時會思考人生,而我大多在放空。所以馬拉松真的是非常、非常、非常無聊的,但即使枯燥,也是完全屬於我的時間,我享受這段什麼都不想的時間,也樂於感受身體的反饋甚至是來自右腳掌的疼痛。不知道是不是太專註於擔心右腳的傷,我既沒有撞牆也沒有崩潰,心情平和地完成了首馬,只是“再慢也不走”的想法在最後兩公里變成了跑走結合。
BMW i3升級版擔任2016上海國際馬拉松計時引導車
這兩年,馬拉松在國內開始大熱之後,越來越多的汽車品牌加入到冠名和贊助的行列中,但馬拉松營銷最成功的,無疑是寶馬。
跟着寶馬連續三年跑蘭馬,我從5公里到能把瑞雪、桑神、奚姐陪過半程;跟着寶馬跑成馬,在我大成都都江堰和青城山的美景中跑出了半程213的個人最好成績;跟着寶馬跑上馬,順利完成首馬。我不僅是寶馬大力推廣馬拉松運動的見證者,更是受益者。
寶馬從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上以首台純電動車BMW 1602領跑之後,44年來一直在推廣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綠色出行的理念,而我也在每一次奔跑中尋找自己、結識志趣相投的小夥伴、豐富更多元的價值觀。
獎牌圖片由快跑群小夥伴李傳韌分享
完賽和退賽,向著目標的堅持和果斷選擇放棄,兩者並沒有差別,都是勇敢且對自己負責的表現,借用克神語錄:“所謂熱愛,大約就是既能全情投入,縱身一躍,又懂得適可而止,有所取捨。”
而且,當首馬第二天一瘸一拐去上班,還有汽車人快跑群的小夥伴關心我賽後身體怎麼樣時,我想關於自己為什麼熱愛跑步又有了更清晰的答案:跑者有愛且溫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