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〡葉克飛
59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61年6月16日,蘇聯基洛夫芭蕾舞團正在歐洲開展巡迴演出。這一天,他們將離開巴黎前往倫敦。但芭蕾舞團的台柱子、當時蘇聯乃至全世界最璀璨的芭蕾舞明星人物努里耶夫,卻被上級領導要求坐上另一架前往莫斯科的飛機,遣送回國。
23歲的努里耶夫預感到了回國後的命運,於是在登機前五分鐘,他甩開蘇聯看守,狂奔向機場警察尋求庇護,隨即入境法國。這起叛逃事件隨即震驚世界,成為西方各國第二日的報紙頭條,怒不可遏的蘇聯則第一時間封鎖消息,後來又對努里耶夫進行了缺席審判。
1938年,努里耶夫出生在前往西伯利亞的火車上,似乎預示着一生的動蕩命運。他的老家是貝加爾湖畔的小城烏法,祖先是韃靼人。7歲那年,他立志要成為芭蕾舞演員,11歲開始學舞,17歲進入列寧格勒芭蕾舞學校。20歲時,他進入列寧格勒基洛夫歌劇院,同年獲得莫斯科國際芭蕾舞大賽金獎,他的高難度騰躍使他得到了“擁有一雙隱形翅膀”的評價。
儘管在芭蕾舞上極具天賦,但努里耶夫從來不是什麼好孩子。在學校時,他就拒絕入團,並偷偷學習英語,這在當時可都是足以萬劫不復的罪名。
1961年,基洛夫劇團首次赴歐巡迴演出。在巴黎,努里耶夫表演了當時別人還不能完成的兩周旋轉加蜷腿側跳。
當時,因為意識形態之別,劇團有着明確紀律,不允許團員私自外出,但努里耶夫卻隨着法國同行四處參觀,遭到領導嚴厲批評。可作為一個以美為最高追求的芭蕾舞演員,努里耶夫發出了“誰能不愛巴黎”的感嘆,並有意留在這裡。但留下就意味着叛逃蘇聯,不成功就意味着死亡,他當然會遲疑,並在巴黎瑪德琳教堂向神父表達自己的猶豫。可就在此時,劇團將前往倫敦,努里耶夫卻被要求遣送回國。他不甘於厄運,於是便發生了本文開頭的一幕。
努里耶夫是冷戰時期第一位叛逃西方的蘇聯芭蕾舞藝術家,他為自己的基洛夫劇團同行們打開了一條道路。1970年,基洛夫劇團另一位芭蕾舞傳奇娜塔莉婭·瑪卡洛娃年逃亡英國,1974年,曾是蘇聯最年輕芭蕾舞冠軍的基洛夫劇團新台柱子米哈伊·巴瑞辛尼科夫逃亡加拿大。
儘管法國出於政治原因,並沒有給予努里耶夫居留權,也沒有允許他在巴黎國家歌劇院演出,但他很快就得到了英國皇家芭蕾舞團首席芭蕾舞大師瑪戈特·芳婷的邀請,前往倫敦演出,芭蕾舞史上最傳奇的合作就此開啟。
當時41歲的芳婷與24歲的努里耶夫,實現了舞者的最高默契,兩人的第一次合作就震驚倫敦,他們也成為芭蕾舞歷史上最偉大的一對搭檔,合作了整整17年。其實,當時的芳婷作為英女王授封的女爵士,已經臨近退休,但正是努里耶夫的出現,使她煥發了第二春,讓她突破舞者極限,一直跳到60歲。1965年,努里耶夫和芳婷在維也納演出《天鵝湖》,共謝幕89次,創造舞蹈史上的謝幕紀錄。
努里耶夫不僅僅是一位舞者,他還是最出色的芭蕾舞編導。在英國期間,他就對眾多經典作品進行改編,1983年,他又得到巴黎歌劇院的聘請,全面重新編排舞蹈,也讓老邁的巴黎歌劇院重新煥發生機。
這位誕生在西伯利亞荒野,從小在集體主義壓制下長大的舞蹈大師,洞悉劇本中人性的一切光明與黑暗,重新編排的劇本也被譽為最具力量的版本。直至今天,世界上許多歌劇院的芭蕾舞劇仍然沿用努里耶夫的版本。
努里耶夫與芳婷的夢幻合作,也讓人們對年齡相差懸殊的兩人有了許多感情猜測。即使二人一直沒有實質性發展,也有人武斷地認為,那是因為頗具花花公子氣質的努里耶夫不會愛上一個比他老那麼多的女人。
那時還沒有人知道,努里耶夫是同性戀者。即使早在1977年,努里耶夫就被英國鬼才導演肯·拉塞爾相中,出演同志電影《范倫鐵諾》的主角魯道夫·范倫鐵諾。後者是黑白電影時代的美男子,也是一位同性戀者,拉塞爾顯然發現了二者氣質上的高度相似。
1983年,努里耶夫向公眾宣布自己身染艾滋病。1991年,芳婷去世,正與病魔苦戰的努里耶夫未能出席葬禮,但他對好友表示:“她是我生活中唯一的女人。”
儘管身染艾滋病,但曾經一年演出二百場的努里耶夫一直未曾停止跳舞,芭蕾舞早已是他的生命。
1992年10月,努里耶夫編導的《舞姬》在巴黎歌劇院舉行首演。演出結束後,他被人用輪椅推上舞台,獲頒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1993年1月6日,努里耶夫在法國離世。
有人這樣評價努里耶夫在芭蕾舞世界的偉大:“他衝破了女演員的足尖壟斷,他的懸空跳躍和快速旋轉使人們重新領略了古典芭蕾的男性魅力。”
2019年,由傳記小說《魯道夫·努里耶夫:一生》改編而成的電影《白烏鴉》在英國上映,聚焦他叛逃至西方的那段經歷。
正如努里耶夫自己所說:那一天,才是自己生命真正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