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警察當翻譯!廈大這門課把“劇本殺”搬進課堂

2022年10月15日01:15:35 熱門 1390

我是廈門市思明區X派出所民警,這是我的工作證件。你因涉嫌非法務工,現在要對你進行詢問,明白了嗎?

我給警察當翻譯!廈大這門課把“劇本殺”搬進課堂 - 天天要聞

譯員

我給警察當翻譯!廈大這門課把“劇本殺”搬進課堂 - 天天要聞

I'm a police officer at the X Police Station of Siming District in Xiamen. This is my badge. You are suspected of illegal working. Now I’m going to interview you. Are you clear?


以上這段中英雙語對話

發生於2020年5月9日

凌晨5點的廈門市某派出所

承擔翻譯工作的

是來自廈大外文學院的黃佳惠同學

和她一樣

有許多廈大人曾為廈門市公安局

提供過類似的口譯服務

而專業服務的背後

有着這樣一門生動有趣的課程



把“審訊室”搬到課堂


開頭描述的場景不是黃佳惠第一次進派出所做口譯,也不是第一次和警察一起徹夜奔波。


凌晨5點的廈門依舊沉睡,而派出所的民警和黃佳惠已經近20個小時沒有合過眼。


我給警察當翻譯!廈大這門課把“劇本殺”搬進課堂 - 天天要聞


接到從派出所打來的電話對黃佳惠來說早已見怪不怪。在眾多突發涉外案件中,警察需要在第一時間聯繫專業譯員並趕往案發現場。於是,半夜接到警方電話成了她的家常便飯。


最初接到警方的任務,多數同學都迫不及待想要去到“神秘”的派出所。然而當大家走進真實的工作場地,才發現涉外案件中的口譯工作,遠比平時的會議口譯、公商務口譯等複雜、困難得多。


學生譯員在警局口譯的過程中常遇到這樣的困境:一名涉嫌非法務工的嫌疑人,在審訊工作的間歇,向唯一語言相通的譯員哭訴自己的情況。


“我要不要去安慰TA?如果不要的話,怎麼拒絕比較好?”內心這種道德掙扎,在別的口譯場合併不常見。


這些承擔警局口譯任務的譯員們不僅需要有過硬的雙語能力、廣博的百科知識,還需了解特殊場景下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最後這點,往往是學生譯員,甚至是許多未接受過警局口譯培訓的專業譯員們所欠缺的。


同時,廈大口譯團隊在進行大量調查研究後發現,近年來我國涉外案件中存在的口譯人才缺口,及對專業培訓的需求也不容忽視。


我給警察當翻譯!廈大這門課把“劇本殺”搬進課堂 - 天天要聞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而改在線上進行的研究生《警局口譯》課程


就這樣,在實踐和研究雙重因素的影響下,一門名叫《警局口譯》的英語專業課程應運而生。


2020年初,外文學院助理教授趙肖首先把這門課開給了英語口譯專業的研究生,而她的搭檔——外文學院助理教授傅彥琦——則在秋季將其開給了英語專業的本科生們。


用“劇本殺”的形式上課


開課前,一個難題便擺在了兩位老師面前:因為公安刑偵工作涉及大量的保密內容,很少有能夠直接拿來研究的案例,而配合公安機關的口譯員又必須經過大量的實踐和培訓才能提供專業服務。如何安排課程內容着實讓兩位老師頭疼。


一番思索後,“劇本殺”這個當今年輕人鍾愛的娛樂活動,走入了趙肖的視野。


我給警察當翻譯!廈大這門課把“劇本殺”搬進課堂 - 天天要聞

同學按們按照安排好的角色進行模擬


劇本殺作為一種鬥智斗勇的推理遊戲,其目的和樂趣在於“找到兇手”;而《警局口譯》課中的劇本殺則希望同學們能夠“扮演兇手”、“翻譯兇手”、“審訊兇手”。


這些上課使用的劇本均是趙肖老師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來的心血之作。雖說是劇本,但故事場景和情節可都不是她臨時準備或者瞎編亂造的。


在日常實踐過程中,老師和學生譯員們都積累了不少真實案例的口譯經驗,為了能給學生們沉浸式的教學體驗,趙肖根據這些口譯經歷,在嚴格遵守保密規定的前提下,對其進行改編和再創作,為案件涉及的不同人物撰寫了相應的劇本。


每逢單周課堂,同學們會以3-4人為單位進行分組:1人為“警察”,1人為“嫌疑人”,1-2人擔任口譯員。


我給警察當翻譯!廈大這門課把“劇本殺”搬進課堂 - 天天要聞

扮演“嫌疑人”的同學所使用的劇本


以開頭提到的劇本片段為例,“嫌疑人”需要努力隱瞞自己的簽證信息,防止被“警察”查到自己正用着過期的旅遊簽證在廈門工作,從而避免被遣返回國。而“警察”則需巧妙地運用話術,從“嫌疑人”口中得到真相。


在模擬審訊前,飾演“警察”和“嫌疑人”的同學需提前向老師索要劇本並嚴格對譯員保密。而譯員只能從“警察”那獲得一些簡略的基本信息,如案件類型、審訊目的等,同時還要做好充分的譯前準備來應對口譯過程中會遇到的種種挑戰。


“別有用心”的小插曲


有些挑戰是無法提前預料的。


這些挑戰有時來自“嫌疑人”蠻不講理的態度、前後不一的說辭,甚至是死纏爛打;有時又來自“警察”,他們可能在審訊過程中頻繁提及各類專業法律術語,或是運用特殊的審訊策略等等。


我給警察當翻譯!廈大這門課把“劇本殺”搬進課堂 - 天天要聞

雙周上課時同學們對“劇本殺”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復盤


到了雙周,同學們會回看上節課的“審訊”視頻,總結自己存在的問題以及思考改進的方法。


“一次在有關兩性案件的模擬問詢中,我對過於詳細的情景描述感覺不是很舒服,就在翻譯中故意避開了部分表述,最終導致模擬案件的走向發生偏移。”上課的學生回憶到。


而在另一次有關家暴案的模擬課堂上,還有位學生譯員面對失去母親的“小女孩”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竟也同受詢人一起落下淚來。


看到這些課程中的小插曲,傅彥琦說:“只有當學生設身處地地把自己代入到相應的角色中,他才能體會到除了翻譯以外更多的東西。比如,有許多學生在上課前自信滿滿地覺得自己一定能做到不偏袒任何一方,但在模擬過程中我們卻發現,很多學生在翻譯時非常自然地就站在了其中一方,並沒有做到完全中立。


我給警察當翻譯!廈大這門課把“劇本殺”搬進課堂 - 天天要聞


通過這次新的嘗試,老師們表示:“我們想做的並不是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是為大家提供一個場景,讓學生慢慢地積累經驗、提高能力。這是一次體驗式、感悟式的學習。”


而對於同學們來說,不是只有在模擬問詢中扮演譯員才是在“練口譯”。


外界對口譯工作有這樣一個誤區:“你們當翻譯的,英語好就行了。”但傅彥琦介紹,口譯員的工作語言是中英雙語,並不是只有英語好就能做口譯。


因此,一個合格的譯員,中文和英文都需要進行訓練。也因此,不論是說英語的“嫌疑人”,還是說中文的“警察”,大家都在問詢過程中不斷鍛煉自己的語言表述能力。


我給警察當翻譯!廈大這門課把“劇本殺”搬進課堂 - 天天要聞

同學們在上課時使用到的各種材料


除此之外,傅彥琦還提到了譯員的心理能力、溝通能力、隨機應變能力等等。當同學們在扮演不同身份時,能夠更好地體會每個講話人的角色和交流目的,從而在實踐中提供更加到位的翻譯服務。


從課堂走出去


非常湊巧的是,2017級英語專業本科生瞿志偉同學在上了第一節《警局口譯》課後,便接到了來自思明區某派出所的口譯需求,第一次“進了局子”。


我給警察當翻譯!廈大這門課把“劇本殺”搬進課堂 - 天天要聞

瞿志偉在接到口譯任務後於派出所發的朋友圈


從接到電話到開始工作,瞿志偉只有半個小時的準備時間。他帶上了提前翻譯好的《權利義務告知書》、口譯筆記本、筆和翻譯證件,便立刻進入了工作狀態。


“非法務工”、“當場抓獲”、“拒不認罪”——這些便是瞿志偉能從警官那獲得的全部信息。剩下的,就要看他自己了。


這一次問詢從晚上八點半左右開始,一直持續到次日凌晨兩點半才結束。


“走出派出所的時候,除了感覺自己已經站不穩了以外,我還想到了那些幾乎每天都這樣熬夜工作的警察同志們。他們真的也很不容易。”他說。


有人問他,既然這麼麻煩,為什麼不讓譯員直接用英語和嫌疑人談談,勸他們快點認罪呢?


瞿志偉認為這並不合適:“譯員應該堅守自己的職業道德底線,避免和嫌疑人單獨相處,更不能代替警察去做問詢工作。


他把這段經歷發在朋友圈中,也引來了同學們的捧場。大家紛紛點贊支持他的工作。


“總體來說我覺得實戰和模擬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因為譯員既需要保持一定的職業素養,又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調整,這個度很難把握。”瞿志偉在結束後進行了反思總結,並和課上的同學進行了分享。


不久前,瞿同學的這次警局口譯初體驗也被改寫為劇本,供《警局口譯》課堂教學使用。



來源:廈門大學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