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
出品 | 搜狐智庫
編輯 | 王珍
10月1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2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2%,與7月預測值持平;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將進一步放緩至2.7%,較7月預測值下調0.2個百分點。
綜合而言,如何看待全球經濟表現?全球經濟會否再現新一輪的衰退?為此,搜狐智庫連線了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余永定認為,今年以來,美聯儲已五次加息,累計加息幅度達300個基點。未來美聯儲將繼續執行升息和QT,美國股市和房市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會不會直接進入“黃銅時代”也未可知。美國和西方國家的社會問題,例如,貧富差距、種族衝突、國家治理能力下降等問題或將進一步凸顯。
今年以來,歐美多國通脹居高不下,歐洲央行和美聯儲都採取了激進加息舉措。在9月的一份報告中,世界銀行表示了對全球經濟重現上世紀80年代境況的擔憂——全球經濟將普遍衰退。
具體來看美國經濟增長,余永定指出,美國執行的緊縮性財政、貨幣政策導致了消費和投資需求增速的下降。今年美國經濟增速在第一、第二季度連續負增長,分別為-0.16%和-0.9%(後調整為-0.6%)。按傳統定義,美國已經經歷了一次技術性衰退。2023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概率應該說是自2008年以來最高的。2023年美國陷入滯脹的可能性也是相當高的。
自2008年年以來,美國一直在執行QE和零利息率政策。這種擴張行貨幣政策同2021年第二季度以來通貨膨脹形勢急劇惡化有何關係?貨幣供應增速超過經濟增速一定會導致通貨膨脹嗎?余永定認為,通貨膨脹的發生首先必須有供求缺口。如果沒有供需缺口,發錢再多也不一定有用,即使直升飛機灑錢,如果撿起來就放到自己家抽屜里,也不會變成實際購買力,從而轉化為通貨膨脹壓力。當然,如果持有的貨幣真多到一定程度,不花白不花,需求也可能會因貨幣的增加而增加。
此外,如果有了缺口但沒有貨幣,有需求沒有購買力也形成不了通脹壓力。但如果供求缺口很大,貨幣流通速度會增加,一些新的替代貨幣也可能會被創造出來(例如,打借條)。簡而言之,供求缺口、充分的貨幣供應是通脹的充要條件。但在一定條件下,供求缺口可以創造貨幣,貨幣“超發”可以創造供求缺口。總之,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分析通貨膨脹起因既不能不考慮“一般經濟原理”,也不能教條主義。
因此,余永定認為,第一,2008年美聯儲執行零利息率和QE政策的主要結果是商業銀行在聯儲的(超額)準備金暴增、資產價格飆升。零利息率和QE政策對美國經濟走出衰退,維持了美國歷史上最長的一次經濟復蘇功不可沒。不能把導致2021年第二季度以來通脹形勢持續惡化的原因直接歸結為2008年以來美聯儲擴張性貨幣政策累積壓力的釋放。
第二,M1增速飆升(M1比M2同需求的變化有更直接的聯繫)240%發生在2020年3月美聯儲資產翻番之後,同2008 年以來美聯儲的QE和零利息率政策並無直接關係。
第三,2008 年以來,美國消費支出增速大致保持在2%,只是在2021年美國消費支出才開始快速增長。美國固定資產投資和住房投資變動情況也類似。2008年美聯儲的零利息率和QE的消極後果大概還要等一段時間之後才能真正顯現。換句話說,美國的QE確實可能會對美元匯率和通脹具有很大影響。但這種影響可能要在經過更長一段時間,在美聯儲把資產負債表的規模由8萬多億美元縮小到正常水平的過程中才會顯現。
【更多精彩,關注搜狐商學院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