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2020年的普遍下降後,2021年全球各國經濟都迎來了反彈,基本都實現了正增長。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規模達到了96.29萬億美元,比2020年的84.7萬億美元,大幅增加了11.59萬億美元,果然全面向好。
GDP總量位居前三名的依舊是美國、中國、日本,這一排名從2010年維持至今。前十名變化不是很大,只有韓國首次進入了,成為了全球第十大經濟體。
那麼,以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來區分,它們在2021年的表現又如何呢?
按照國際標準,發達國家必須具備較高的人均GDP、工業化水準,人類發展指數等等,所以目前也只有美國、英國、日本等37個國家符合標準。不過,像安道爾、列支敦士登、摩納哥等8個小型經濟體,由於人均GDP很高,所以也被列為發達經濟體。
因此,加起來全球發達經濟體不到50個,而全球有198個國家,所以剩下的就是發展中國家,這意味着全球發展中國家佔據了大多數。
數據顯示,2021年發展中國家GDP總和達到了40.2萬億美元,全球佔比41.75%;發達經濟體GDP總和為56.09萬億美元,全球佔比58.25%。發展中國家GDP總和比發達經濟體少了15.89萬億美元。
在發展中國家中,中國是當之無愧的領頭羊,2021年GDP達到了17.46萬億美元,約為所有發展中國家經濟規模的43.4%。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報告顯示,2013至2021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38.6%,是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
然而,領頭羊並不好當,因為拖後腿的國家太多了。2015年發展中國家的GDP佔世界比重為39.2%,到2021年上升到41.75%,6年僅提升了2.55%。雖然中國GDP持續提升,但實際上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很多都停滯不前,甚至是到退。
就以全球GDP前20強為例,2015年,前20名中發展中國家有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墨西哥、土耳其、印尼、沙特共8個。到2021年,巴西GDP從1.8萬億美元下降到1.6萬億美元;土耳其從8643億美元下降到8026億美元,其它6個國家是增長的。
與之相反,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加拿大、韓國、澳大利亞、西班牙、荷蘭、瑞士這12個發達國家全部實現了增長,即便是一直停滯不前的日本,也從4.44萬億美元增長到了4.93萬億美元。
連進入前20強的發展中國家,經濟都出現了衰退,那其它發展中國家可想而知,所以,即便我國創造了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大部分漲幅,但在全球經濟的佔比提升仍然不多。
美國除了是世界第一,也是發達經濟體中的領頭羊。2021年美國GDP達到23萬億美元,在發達國家中的比例擴大至41%,也是舉足輕重的地位。
如果說發展中國家的GDP和發達國家的差距並不算大,那麼人均GDP就是天差地別。數據顯示,2021年發達國家人均GDP達到了52070美元,而發展中國家是6080美元,發展中國家有多窮就可以看出來了。
另外,世界人均GDP為1.252萬美元,我國人均為1.236萬美元,基本上接近。
那麼,發展中國家GDP什麼時候才能反超發達國家的GDP呢?之前,很多機構預測,最快到2028年我國可以實現對美國的反超。另外,印度經濟發展很快,現在超過了英國,按照現在的增長速度,未來十年超過德國和日本,也不是沒可能。因此,要想實現反超,預計最少要十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