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徐州市雲龍區人民檢察院申報的“雲檢智鏈平台”(“雲檢智鏈——非羈押人員雲監督管理(取保)智能系統”)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已通過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審核,國家版權局予以確權登記並頒發證書。這是雲龍區檢察院自主研發的繼“雲龍微檢察平台”後再次獲得著作權登記認證的計算機軟件。
從試點到推廣,雲檢智鏈的成長之路
2021年初,為貫徹落實“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順應智慧檢務和大數據戰略發展趨勢,雲龍區檢察院以高檢院“降低羈押率的有效路徑與社會危險性量化評估”試點工作為契機,統籌研發“雲檢智鏈——非羈押人員雲監督管理(取保)智能系統”(以下簡稱“雲檢智鏈平台”),實現對非羈押人員的遠程動態管控和精準有效監督。
該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金愛晶表示:“雲檢智鏈的雲,既是雲龍區檢察院的雲,更是科技雲的雲,我院研發雲檢智鏈平台的初衷就是通過科技創新與檢察業務的深度融合,打破部門化和地域化限制,為檢察官、警官、法官提供更加便捷的監管渠道和更精準有效的監督方式,向非羈押人員充分釋放司法善意,提升法律監督質效。”
“雲檢智鏈平台”依託於微信小程序,涵蓋情況反映、外出報備、談話教育、定位抽檢、檢警互動、人員動態、法律法規宣傳、可視化數據分析等功能模塊。該平台自2021年12月正式上線以來,已覆蓋128名檢察幹警、141名公安民警,對197名本地和外地的犯罪嫌疑人進行電子監管,收到線上報備93人次,發起定位抽檢356人次,創建談話空間57個,未發生一起脫管失控情況。尤其是在今年3月底,徐州實施疫情防控措施以來,公安機關使用“雲檢智鏈平台”對監管人員進行日常線上監管工作,真正實現了疫情防控不停歇,線上監管“不打烊”的效果。今年4月,基於雲檢智鏈平台實踐應用成效,徐州市檢察機關決定在主城區、銅山區公檢法機關推廣使用該平台。
“取保候審,人就如同回歸茫茫大海一樣,監管只能是點狀的,不可能實施做到全面全時監管。我院技術團隊研發的雲檢智鏈平台通過構建全時段多維度立體式監管模式,變人工監督為數據監督、變事後監督為過程監督、變粗放監督為精準監督,有效解決了以往取保候審人員脫管、漏管等痛難點問題。”該院第六檢察部副主任郭強介紹。
科技業務深度融合,搭建雲檢輕應用集群
這次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確權登記,標誌着雲龍區檢察院積極構建具有雲檢特色的“1+2+N”(即藉助“一個小程序”、抓住“科技創新與檢察工作兩項融合”、不斷拓展“N個業務”) 智慧檢察工作體系取得了重要成果,也標誌着雲龍區檢察院智慧檢務建設自主創新能力向著更深層次、更高水平邁進。
近年來,該院在檢察一體化思想指引下,積極順應數字化改革大潮,迅速轉變工作理念,不斷更新工作方法,着力通過信息技術手段解決影響制約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突出問題,先後研發了“雲龍微檢察”“檢愛e站”“雲龍微公益”“社區矯正”等獨具雲檢特色的“小快靈”輕應用平台,覆蓋“四大檢察”“十大業務”,逐步形成了雲龍區檢察院輕應用集群,進一步拓寬了檢察便民渠道,提升了司法規範化水平和檢察辦案質效。先後獲得“第三屆全國檢察機關信息化網上輕應用二等獎”“江蘇智慧法治十大優秀案例”“第四批法治徐州建設優秀實踐案例”等獎項。
雲龍區檢察院將繼續圍繞服務司法辦案和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以“1+2+N”工作模式為切入點,爭取獲得更多的自主知識產權作品,全力打造信息化建設“雲檢樣板”,實現檢察全業務“雲辦案”、全方位“雲服務”、全領域“雲品牌”,為檢察業務工作全方位賦能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