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台湖星期音樂會”之《嵇康遇見舒伯特》何怡中西雅歌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台湖舞美藝術中心上演,在炎炎夏日為觀眾帶來了一場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藝術歌曲融合輝映的視聽盛宴。
本場星期音樂會結束後,台湖劇場將投入劇目合成排練等任務,同時,2022台湖爵士音樂節也將於本月下旬與大家見面。
近年來,依託國家大劇院優質演藝資源,台湖演藝小鎮演藝事業生機勃發,副中心文化地標日新月異,運河文化帶上冉冉升起演藝明珠。
優質品牌活動引進名家名團
“台湖星期音樂會”是國家大劇院台湖舞美藝術中心自2020年推出的品牌節目,突出公益惠民屬性,以交響音樂會、室內樂、民族室內樂、合唱等為主要演出形式。
觀眾以40元的票價,就可以欣賞到中國歌劇舞劇院、中國電影樂團、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及合唱團等國家級院團的演出,讓市民可以在工作之餘漫步“音樂森林”。
去年5月,台湖舞美藝術中心的露天劇場迎來了別開生面的“爵士音樂節”,19支樂隊108位樂手帶着拿手曲目為樂迷們獻上多元化的音樂盛宴,這是國家大劇院首次主辦以爵士樂為主題的音樂節。
資料圖
台湖舞美藝術中心
綜合管理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台湖演藝小鎮生態優美,環境宜人。為了更好地融入城市,打造差異化的音樂演出,結合台湖露天劇場的整體環境,我們最終選定了爵士樂,力圖打造一個受青年群體喜歡的品牌活動。”
依託國家大劇院打造的優質品牌
越來越豐富的演藝資源匯聚台湖
前不久,台湖劇場迎來了首場“郎朗大師課”,郎朗現場對六位琴童一對一“把脈問診”,給市民帶來一場精彩紛呈的大師鋼琴課。
郎朗不僅將自己的工作室設立在台湖舞美藝術中心,還在此成立台湖音樂世界,打造集音樂參觀交流、鋼琴教育、音樂會、鋼琴比賽等為一體的國際音樂交流中心。
國內頂尖舞美大師高廣健也將工作室搬進了“台湖”,未來將迎來更多的藝術家進駐。
國家大劇院舞美藝術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國家大劇院台湖舞美藝術中心已形成了“台湖星期音樂會”“台湖演藝藝術周”“台湖暑期兒童藝術演出季”“台湖爵士音樂節”等眾多品牌活動。
參演單位包括北京交響樂團、中國電影樂團、中國京劇院、人民藝術劇院、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等著名院團,這些國家級的演出團隊奉上了一場場高水準的表演。
自2018年開放以來,台湖舞美藝術中心完成演出近180場,服務觀眾近7萬人次。
“作為台湖演藝小鎮的龍頭項目,國家大劇院台湖舞美藝術中心一直致力於將國家級藝術殿堂的高雅藝術,送到尋常百姓家。”
這位負責人介紹說,這座總面積6萬平方米的“城堡”,包括國家大劇院台湖劇場、台湖露天劇場、演員住宿樓、藝術交流樓、舞美設計樓、舞美製作車間等設施,集舞美設計製作研發、國際舞美藝術交流、布景服裝道具倉儲、演出排練合成、演出藝術活動和藝術普及教育於一體。
龍頭示範
更多業內目光瞄準台湖劇場
“這部長達5個小時的巨作,很少在舞台上完整呈現,即使歐美頂級的歌劇院也只會在15年到20年間演一次。”
2018年5月17日下午,在國家大劇院台湖舞美藝術中心的台湖劇場里,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呂嘉手持指揮棒,與大劇院合唱團和管弦樂團近兩百位藝術家共同上演了氣勢恢宏的《紐倫堡的名歌手》,揭開了國家大劇院台湖舞美藝術中心試運行的帷幕。
由國家大劇院、英國皇家歌劇院、澳大利亞歌劇院聯合製作的歌劇《紐倫堡的名歌手》,是第一部在台湖劇場製作排練的劇目。此後,多家藝術院團以及社會藝術機構的創排都在此進行,包括原創舞劇《天路》、話劇《暴風雨》、歌劇《唐璜》、音樂劇《在遠方》、張藝謀導演的名作《對話·寓言2047》……
去年,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國家大劇院推出重磅紅色文化主題作品《黨的女兒》,並在台湖舞美藝術中心完成了創排活動。
“台湖劇場的舞台台口與大劇院歌劇院完全一致,劇目排練效率和大劇院舞台的利用率得以提高。”
國家大劇院舞美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承接各類話劇、舞劇、重大活動晚會合成排練的同時,台湖舞美藝術中心製作工坊也已經形成了生產力,先後完成了《十字街頭》《基督山伯爵》《黨的女兒》《夏日彩虹》等劇目的布景製作。
資料圖
“國家大劇院台湖劇場與國家大劇院歌劇院是一個圖紙‘畫’出來的,是全國頂尖劇場之一。”
7月8日,原創音樂劇《鶴之愛》在台湖劇場首演,導演李罡告訴記者,早在台湖劇場建成時,他就帶着自己的作品《天地運河情》亮相。
與李罡一樣,許多製作人也將目光瞄準了台湖劇場,集布景服裝道具倉儲、演出合成排練、演出藝術活動和藝術普及教育於一體,國家大劇院舞美中心的龍頭示範作用日益凸顯。
探索新路徑新建小劇場
表演形式常演常新
劇場是演藝事業發展的重要載體,除了已經成熟運營的台湖劇場,演藝小鎮也在積極探索新路徑,新建小劇場,為承接更多門類豐富的演藝資源搭建平台。
大方桌、長條凳、一壺茶……今年1月12日,台湖鎮演藝車間慶禮堂茶館劇場,由北京曲劇團帶來的北京曲劇沉浸式駐場演出《茶館》正在這裡上演。
和傳統的北京曲劇不同的是,在台湖演藝車間上演的《茶館》,採用了沉浸式的表演方式。
整個表演空間還原茶館的古風古貌,打破傳統戲劇演員在台上表演、觀眾坐台下看戲的方式,讓演員和觀眾同處於表演空間,觀眾不僅可以觀賞演出,還能完全融入戲劇環境。同時,增加觀眾與演員互動表演環節,增加了整場演出的趣味性。
隨着台湖鎮演藝車間慶禮堂茶館劇場通過六部門聯合驗收審核,取得了《演出場所經營單位備案證明》,台湖演藝車間進入了商演時代。
據介紹,位於台湖演藝小鎮魚匯公園內的台湖演藝車間佔地約30畝,建築面積29000平方米。
慶禮堂作為園區地標性建築,擁有北京市第一家成功引進北京曲劇浸沒式駐場演出的劇場,固定演出曲目為《茶館》《萬籟清音八角鼓》等浸沒式曲劇表演形式的劇目,每年演出場次350場。
自2019年以來,慶禮堂兩個劇場共呈現各類演出近千場,接待觀眾約達32000人次,演藝小鎮的演藝集聚氛圍逐漸濃厚。
“接下來,我們還規劃有5000平方米的專業演播大廳,並計劃藉助園區的生態資源,把舞台場景搬到戶外,利用園區內露營地、稻田、湖景等生態美景作為舞台背景,以四時變幻的大自然為光影,開展多種表演形式,常演常新,更為靈活與親民。”台湖演藝車間工作人員朱梅對未來發展充滿期待。
內容來自北京城市副中心報 記者 關一文
攝影 常鳴 戴冰 黨維婷
責任編輯 程俊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