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以色列也有好幾次了,但每次去總有人會問我:
A:“這個國家很不安全吧?是不是炸彈總在頭頂嗖嗖嗖的飛?”
B:“耶路撒冷宗教聖地啊,不歡迎異教徒吧?姑娘是不是必須包裹嚴實才能出門?”
C:“那邊窮不窮啊?要不要多帶點吃的東西過去?”
A:安全問題,這麼說吧,就算是巴黎和西班牙,我都不太建議你們天黑後出門。但以色列,如果你一個姑娘半夜12點出去泡吧,我都不會擔心你安全有多大問題。以色列是我去過的世界100多個國家裡,最安全的國家之一。
B:可以說,在中東這個各教派大都拚命剷除異己的泥潭裡,以色列真心算是一朵白蓮花了,所有教派和平共處,猶太會堂、基督教堂、清真寺可能還門緊挨着門。總之,姑娘們想熱褲背心逛街也完全不成問題。
C:至於窮不窮,真的只能呵呵了,作為中東地區唯一發達國家(藉由開發自然資源達到較高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和人類發展指數的阿聯酋和卡塔爾,不被認為是發達國家),以色列在軍事、科技、電子、通訊、計算機軟件、醫療器械、生物技術、工程、農業、航空等都是世界最頂尖的一線科技大國,至今已有12名諾貝爾獎獲得者,人均論文數也是全球最高,每年研發費用全球第三。聯合國衡量國家發達程度的人類發展指數全球排名22,和日本差不多,比法國還要高。
怎麼樣,以色列是不是一個被你誤解、忽視,以及低估的國家?
更別說路上每走一步,就能撞到的各色密密麻麻的歷史尤其是聖經遺迹,再加上地中海、死海的自然風光,以色列堪稱一個史詩級的旅遊目的地,只是因為種種原因,並沒有被中國大眾所熟知。
還記得我第一次去以色列時,一個人坐在跨國大巴上,從約旦陸路入境。
出門匆忙,蠢到竟忘了帶Visa卡,窘困呀,感覺要餓死在以色列了。還好在大巴上結識了也是獨自游以色列的台灣姑娘Natacha,一個在阿航做空姐的好心妹子,我倆搭伴走遍了以色列,都靠她付現金接濟,我再給她轉賬,也算是一段緣分。
再加上她是基督教徒,讓我對一路上的宗教景點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而我今年再訪以色列,則是觀禮獨立日慶典、參觀軍事博物館、真正的共產主義世外村莊、陸地最低點死海、人類最古老的港口、古羅馬時期的古城、採訪希伯來大學的國際生物大牛、探訪堪比諾貝爾的以色列國際大獎……給大家看看除了常規景點,一個更立體豐滿的以色列。
基布茲,去體驗真·共產主義村落
我要是說以色列很多“小城”都完美實現了共產主義,肯定很多人都不信。
在以色列,有種非常出名的社區,叫做基布茲(Kibbutz),是一種共產主義集體社區,而且非常共產主義,社區里的人允許有一定的私有財產(主要用於房屋裝修),不過日常工作沒有工資,但衣食住行教育醫療都是免費的。
外人可以自願加入基布茲,裡面的成員也可以自願退出。退出時,社區還會給予一筆不小的費用方便日後生活。
別以為基布茲只是小範圍的小眾生活,在以色列一共有將近300個基布茲,年產值可是超過100億美金哦,比我國很多邊疆省份的年GDP都要高。
基布茲有些從事農業生產,有些則從事工業和高科技產業。
我去的這個基布茲,1956年建立,至今已運行了62年,專門種植農作物和經濟作物。
基布茲大都與世隔絕,這個空曠而又一望無際的戈壁砂礫中的綠洲,便是我的目的地所在。
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全面實現了科學灌溉的國家,幾乎每棵綠植下都有複雜的AI探測和科學灌溉系統,所以才能生生造出這數百個基布茲綠洲。
雖然一路完全是上塵土飛揚的中東地貌,但只要進入基布茲,哇塞,空氣濕度不要太高啊,感覺瞬間進入了熱帶雨林,還是露天的那種。
基布茲的Mani熱情接待了我,邊帶我們逛這個巨大無比的綠洲,邊給我們介紹。
這讓我想起科幻電影里,主人公第一次去到外星基地,當地駐站員做科普的鏡頭片段。
Mani說,基布茲的日常管理靠大家投票選取的一個委員會。這裡住着一大幫佛系又共產的人,所以也沒有警察法院之類冗餘機構和工作,日常摩擦都靠管委會處理。
雖然其它國家也有公社企業,但沒有任何國家會像以色列這樣,讓自願的集體社區承擔完全獨立的自治權。
基布茲建立之初,是完全的共產狀態,甚至包括孩子。也就是說,生了小孩,也必須交出來大家一起集體養育。
不過隨着社會三觀的發展和人性化,這點早已改變,誰家生的熊孩子,還是歸誰養育。
Mani邀請我去了他們家做客,一棟漂亮的二層小樓,他太太還親手做了美味的曲奇給我們吃。
Mani說,一般外人加入後,會分配房子,如果結婚了,會分配更大的。以前不允許有私產,現在允許帶私產入住,主要是可以加蓋自己的房子。
吃飯、教育、娛樂,一切全面,在基布茲也沒有其他需要花錢的地方。
青少年考上高等學府後,也會提供學費和生活費,想要出去遊歷,也會提供費用。回不回來,全憑各自意願。
同時,很多基布茲早已對預約遊客開放,可以住在基布茲內的賓館裡,吃飯則有食堂的大鍋飯。
怎麼樣,想不想也來體驗一段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的世外桃源生活呀?
死海,其實是不能游泳的
對於“死海”這個從小就在地理課本里出現的名字,起初的預想是周邊一片荒蕪,被各種鹽鹼或者泥巴包圍,一路上都飄着各種人在裡面看報紙。
事實上,還記得我第一次來到這個全世界海拔最低點的區域時,第一眼看到的反應是哇!這地方怎麼能這麼藍,太像真正的大海了。
死海其實是一個狹長的湖。
一側是以色列/巴勒斯坦,另一側是約旦。兩邊我都游過,風景感受一致。相對而言,約旦一側適合“下海”的地方都被各大高級度假村瓜分殆盡,可以住着酒店去泡。以色列一側則除了度假村,還是有不少公共“海灘”,豐儉由人。
一般海水含鹽量為3.5%,而死海的含鹽量在23%至30%,最深處的海水甚至已經化石化。
好處是,人可以隨便飄在上面而不下沉。劣勢則有兩個。
一個是漂的時候,身上不能有任何傷口暴露,甚至很細微的傷口,否則的話,鹽水會刺激到傷口,好像把酒精棉球覆蓋在你的傷上一樣,非常痛。
另外,剛出恭完不要馬上下水,否則菊花會痛,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另一個,就是如此高含鹽量,下水時一定要小心一樣的,不要把死海水濺入眼睛和嘴巴。眼睛的高刺激性就不用說了,如此高含鹽量,味道極其反人類,你要是喝了一口死海水,相信等你回家上飛機那天,你的胃還會在回味死海的味道。
因此把,死海只適合像我這樣漂在上面,做個安靜的美男子,根本無法正兒八經遊動起來。
漂在死海上的感受呢,就是浮力真的很大,連膝蓋都能頂出水面,只要掌握好平衡,還是非常愜意的。
拿無人機航拍下,小夥伴們也能像水上芭蕾一樣擺出簡單的Pose。
當然,最後還要把死海泥塗滿全身才算大功告成。如果想要把死海泥帶回家的話,在約旦的推薦買RIVAGE,據說是約旦皇室指定美容佳品,並且價格便宜量又足,可以大包大包扛回家。那在高科技大國以色列呢,則推薦AHAVA,機場免稅店也可以買到。兩個牌子我都買回家過,AHAVA明顯要比RIVAGE質感細膩一些,不過價格就沒那麼親民了。
巴哈伊花園,以色列另一座聖地
以色列最出名的祖庭便是耶路撒冷了,但其實還有一處宗教聖地便是海法迦密山上的巴哈伊花園,也是世界文化遺產。
在中國只承認五大宗教,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巴哈伊教在中國並不被承認,所以了解的人少之又少。要不是高曉松曾經在他的節目里提過,估計國內更沒多少人聽說過。
說一個不嚴謹的比喻,巴哈伊教是個非常“佛系”的宗教,沒有神職人員、沒有外在的宗教儀軌、除了不飲酒沒有其他任何飲食禁忌,可以隨時退出,甚至不設教堂讓你沒處禮拜。
而海法這個空中花園則是創立者巴孛的陵寢,也是巴哈伊教著名的聖地。
巴哈伊認為科學技術非常重要,科學探索物質世界的真理,宗教探索精神世界的真理,彼此相互補充。如果一個人以非理性的方式信仰,那麼就是迷信。
巴哈伊在中國歷史久遠,19世紀便傳入了我國,清華大學第5任校長曹雲祥便信仰巴哈伊教。現在的知名人士比如潘石屹、方大同等,都是巴哈伊教徒。
巴哈伊花園面朝海法港口,有種睥睨紅塵的氣魄。
只有巴哈伊教徒才能自下而上登上花園,我這種一般的遊客只能在花園頂部一覽眾山小。
另外,花園一般是早9點至下午17點開放,周三休息。
阿卡,神秘腓尼基和十字軍古城
阿卡(Acre),世界文化遺產、人類最早的港口之一,歷史可以追溯到5000前的青銅器時代、持續有人類居住的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打開阿卡的方式有很多種,走在狹窄的舊城街道上、抑或爬上城牆眺望,還可以一邊在任意一家魚類美食餐廳(推薦Uri Buri)吃頓午餐,一邊欣賞着蔚藍的大海。
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一頭鑽進阿卡像米諾陶迷宮般的古城裡,尋覓數千年來不同的點點滴滴。
阿卡的鼎盛時代是在中世紀,在醫院騎士團和聖殿騎士團統治下,騎士們在這裡建立出了阿卡完整而高效的城池要塞。
阿卡的地下世界真的是如同迷宮一般,龐大的枝蔓開枝散葉,各種甬道通往當年不同功能區的角角落落。
不過不用擔心,跟隨地上不同顏色的箭頭指示,就能走遍阿卡古城每一個重要的角角落落。
地宮不同的房間陳列着不同的文物,以及各種聲光投影講述着一個個悠久又戲劇化的故事。
而走出地宮,爬上城牆,則是另一番海天盛景,阿卡將自然與歷史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在城牆上吹着海飛,聽那些數千年來,流傳在城裡的傳奇故事。
索多瑪山,在潔白鹽山中奔馳
所多瑪與蛾摩拉是聖經中著名的故事。索多瑪山(Mt. Sodom)則是在索多瑪古城旁的鹽山。
根據《聖經舊約》的記載,索多瑪是一個耽溺男色、不忌諱同性性行為的性開放城市,耶和華便派兩位天使去毀滅這個城市。唯有好人羅得一家,天使告訴羅德到山上避難,逃難時切不可回頭看,羅德的妻不遵神諭回頭看了一眼,化作了鹽柱。
我這趟的Jeep Safair便是在索多瑪鹽山裡穿行。
順便提一句,英文gang交的貶義詞,Sodomy,便是由索多瑪(Sodom)派生而來。
索多瑪山的Jeep Safair便是在這鹽山中強力飛馳起來,山道上急速行駛汽車,要不是系著安全帶,整個人都會飛騰在車裡。時不時地,汽車還會以70度的角度爬坡和速降。
凱撒利亞,在羅馬劇場唱首茉莉花
凱撒利亞(Caesarea),由希律王建造的一個古老的港口,神廟、市場、大燈塔,各種輝煌的建築,來到這裡,就像回到了古羅馬的鼎盛時期。
色列建國後,著名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出資開發,將此地開發為旅遊業為主的定居點。
門票成人39謝克爾,未成年人24謝克爾。
畢竟是古港口城市,依山傍水,鳥語花香。
能猜到下圖這個連續拱橋建築是做什麼用的嗎?
古代水管。
導遊小姐姐讓我們猜猜兩千年前的這處遺址是做什麼用的,我默默的用動作回答了她。
古城裡最顯眼的,就是一個偌大的羅馬劇場了。
站在中央的舞台唱歌說話,會有神奇的迴音效果,劇場內的每個位置都能聽得清清楚楚。我們幾個不免俗得唱了一首“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一曲終畢,看台上的老外們都報以熱烈的掌聲~
馬薩達,以色列最火的收費景點
以色列大多數景點都是免費的,但馬薩達(Massada),這個坐落在山地那個的堡壘遺址,是以色列最受歡迎的收費景點。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這裡有太多故事值得敘說。
馬薩達,可以想象成平頂山上的一座軍事城堡,絕對的易守難攻。
公園72年,羅馬總督率領羅馬第十軍團包圍了馬薩達,並開始在西側修築高台。在圍困2-3個月後,公元73年,羅馬軍隊完成築台,並用攻城槌攻破馬薩達的城牆,但他們看到的僅是約960具屍體、燒毀的建築和保存完好的糧倉。
在馬薩達即將被攻破之時,堡壘的領袖對全體猶太人發表演講,強調絕不能屈從羅馬人的奴役,而寧可作為自由的人民死去。他最終說服了大家選擇自殺。
據說,最後僅有兩個大人和五個小孩躲在一處蓄水池裡得以倖免,我們也因此得知了羅馬破城前發生的故事。
坐落在山頂的城堡,大多數人都選擇纜車上下,如果願意,也可以徒步上下。不過想徒步的強烈建議看看季節和天氣,我有次是夏天中午來到這裡,方圓百米之內沒有一棵樹,暴晒到要死。
城堡內,各種生活區域一應俱全,馬賽克的地板磚,彩色的牆面,都訴說著這裡斑駁的歷史。
下圖就是那個藏着兩個大人和五個小孩的蓄水池了,充滿着血淚的史詩。
耶路撒冷,世上最神聖的城市
耶路撒冷,作為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大宗教的聖地,古迹真的是密布到就算連着說一個月,也都都說不完的狀態,你若親自去一趟便會知曉,遠非一個小節能夠講的清楚。
那麼我來說幾個必須得去的地方。
西牆(Western Wall),猶太教最神聖的地方,耶路撒冷大眾最知名的景點。男左女右,分區域禱告,講反思和哀思上達天際。
在男性禱告區最靠近牆邊的角落有小門,男性可以進入,裡面有更大的室內禱告區域。
十字架苦路(Via Dolorosa),耶穌背負十字架,一步一個腳印。如果你對耶路撒冷內密密麻麻的經典無所適從,不知道如何下手,那麼沿着苦路的標號走一圈,那是最好的選擇,1號、2號、3號、4號,感受下耶穌當年走過的最後的道路。
聖墓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er),基督教在耶路撒冷最神聖的場所,耶穌被釘死在這裡,據說遺骨也葬於此處。
羅馬天主教會、亞美尼亞使徒教會、正教會三個教會負責主要的行政及管理,另外敘利亞正教會、埃塞俄比亞正教會、科普特正教會則享有部分祭壇等設施的使用及管理權。
苦路的最後一站——便是這個耶穌墓。當時耶穌被安葬於此,也是聖墓教堂最神聖的地方。
阿克薩清真寺(al-Aqsa mosque)和圓頂清真寺(The Dome of the Rock),位於聖殿山上的這兩座伊斯蘭聖地,是整個耶路撒冷最高處,也是最輝煌耀眼的建築。
馬哈內耶胡達市場(Mahane Yehuda market),耶路撒冷古城外,豐富的水果,蔬菜,魚類和家禽,絕對是當地人生活的一面鏡子。
特拉維夫-雅法,在街巷中穿行
漁人港、聖彼得教堂、藝術街區、特拉維夫跳蚤市場、海岸長廊、藝術中心、卡梅爾露天市場、羅斯柴爾德大道、獨特的包豪斯建築和咖啡館……美麗的特拉維夫-雅法真的是充滿了古典與現代科技的碰撞。
我有一次在卡梅爾露天市場瞎逛,聽到一位女士正在街頭賣唱,周圍圍滿了人。哇塞,唱的真好,張力十足,吉他撥弦自彈自唱,氛圍感十足,感染力真是強,以色列街頭藝人的水準都這麼專業,好嚇人。
我便和當地人攀談起來,說這位女士唱的也太好了。
路人不可置信的說,這是Miri Aloni,你沒認出來嗎?
我搖搖頭,一臉茫然。
路人非常驚訝道,Miri Aloni,在中東,人人都認識啊。和平之歌(Shir LaShalom)你總聽過吧,她唱的!Miri Aloni周末經常在這唱歌的。
啊,Miri Aloni的和平之歌!充滿了和平訴求的歌聲幾乎影響了當時的政壇。當年獲得諾貝和平獎的以色列總理拉賓在集會時, 帶領人群唱着和平之歌。但在集會結束後,便被暗殺。在他的襯衫口袋裡找到了一個帶有歌曲歌詞的頁面,沾滿了鮮血。
沒想到,街頭就能見到原唱Miri Aloni!
獨立日,吃着燒烤看戰艦
我這次去恰逢以色列的獨立日,舉國大慶3天三夜。大家都high了起來。
除了特拉維夫各種高規格的演出和聲光表演,白天還有海陸空軍事演習。大家躺在沙灘上,打打排球,看戰鬥機和軍艦飛馳而過,大家不停地鼓掌助威。
一些Tips:
1簽證
去之前需要申請簽證,要求的材料很少,非常容易獲得。以色列大使館根據材料給予相應的時長,最長為10年多次。
一般來說,個人簽為紙簽,團隊簽為另紙簽。
很多人擔心有了以色列簽,就不能去穆斯林國家了。
我目前用的是以色列10年多次簽,實操下來,阿聯酋、土耳其、印尼、馬來西亞之類的常規穆斯林國家,一點點問題都沒有。在常規遊客能抵達的國家裡,只有伊朗明確表示,不歡迎有以色列簽的遊客。
2安全
以色列是非常安全的旅遊國家。當地人也十分熱情好客,而且無需預先許可,可以直接進入巴勒斯坦管制的伯利恆及傑里科城市。
3到鄰國旅遊
以色列和鄰居們關係還算融洽,可以在以色列、約旦及埃及之間隨便旅行,約旦和埃及都可以落地簽。我第一次去以色列,就是從約旦陸路過去的。
4衛生
以色列是現代化發達國家,與歐美等國有同樣的衛生水平。不須要疫苗,自來水也可以直飲,比國內自來水品質高。
5食物
吃的很多,應有盡有,不過基本沒有豬肉製品,海鮮也很不錯,也能找到中餐館。
6氣候
沒有寒冷的冬季,一年四季都適合旅行。不過夏天真的很熱。
7時差及貨幣
有夏令時,冬天(十月到三月)與北京相差6小時。夏天相差5小時。
貨幣是新謝爾克。1 NIS 約等於1.84 RMB。處處能刷卡,只有部分ATM能用銀聯卡取現。
8法定假日
請注意,以色列工作日是周日到周四,周五和周六放假。部分機構,周四也只有半天班。放假的時候,很多商店銀行都會關門的。周六的時候,連長途車都會停止運營哦~
9通訊和交通
移動聯通電信,可以直接開當地流量漫遊。
聯通,5MB/5元,25元封頂,200MB後限速。
移動,3MB/3元,30元封頂,1G後限速,另有28元包日包。
電信,1MB/2元,55元封頂,未明示限速檔。
也可以使用漫遊寶,一個漫遊寶可以帶動3~5台設備上網,機場自取,亞洲5天充值卡155元(31元/天)。
10到以色列的方式
坐飛機,以色列航空可以直飛,其他的話,香港、首爾、伊斯坦布爾、莫斯科中轉一下也能到。
陸地的話,約旦或埃及的西奈半島,都可以坐跨國大巴進入以色列。
11最好的交通方式是什麼
如不是跟團旅遊,最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以色列不大,很容易搭乘公交或火車穿梭各大城市,除了周六休息日。另外,自駕也可以。
12無人機
除了耶路撒冷和特拉維夫市區,其他地方基本可以隨便飛,只要不是機場和邊境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