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篇介紹了上證指數:
其中,樣本股權數指的是股票的自由流通量。
3、新股入選:上市後5個交易日日均總市值排名深市前10的新股,15個交易日後計入樣本股,否則在下一調樣周期按規則決定是否入選。
4、調樣周期:每年6月、12月調整樣本,每次調樣不超過樣本總數10%,同時設置緩衝區規則以控制調整幅度,設置備選股規則用於原樣本股被ST/*ST/退市等情況的臨時入替。
可以看出,與上證指數相比,深證成指的編製規則會相對“先進”。如在新股納入時間、ST股剔除等方面,上證指數直到2020.07.22新規後才相應調整。另外,在權重計算方式上,上證指數目前依然以總市值進行加權,深證成指則以自由流通市值加權,比上證指數更能反應市場實際運行情況。
三、樣本權重分析
深證成指的樣本股包括深交所主板上市企業和創業板上市企業,具體來看截止2021.10.29,主板上市企業367家,佔了約70%,創業板上市企業133家,佔了約30%。
對比目前深市主板企業1484家(58%),創業板企業1046家(42%),可以看到主板企業入選深證成指樣本股的概率更大,也符合主板企業平均市值比創業板更大的傳統印象。
在上篇介紹上證指數時說過上證指數樣本以成熟的偏傳統行業居多,與此相比,深證成指的樣本股中成長型行業較多,與上證指數剛好形成互補。為方便比對,我做過了個表格列舉了截止2021.10.29兩個指數的行業分布情況,如下:
圖中標紅的是在深證成指中權重明顯大於上證指數的行業,分別是信息技術、醫藥衛生;標綠的是在深證成指中權重明顯小於上證指數的行業,分別是金融、房地產、能源、公用事業。可以說,兩個指數的行業屬性差異已非常明顯,大家可自行體會。
再看深證成指的前50大權重股,上表中也專門列出了各股的所屬行業,顯然與上證指數一堆”中字頭“霸榜也是不同景象。
我也羅列最近10年深證成指的20大權重股,如上表,其中既有萬科、五糧液、格力、美的、平安銀行這樣連續10年都在榜的“常青樹”,也有寧德時代、邁瑞醫療這樣的新晉天王,更有樂視、華誼兄弟、蘇寧之類的落日餘暉。只能說滄海桑田,時過境遷。
另外,細心的朋友看上圖時可能注意到一個現象——20大權重股的權重佔比從2015年起就大幅下降,這對應的正是2015年深證成指樣本股的大幅擴充。我們就在下篇中講講這次擴充帶來的影響和深證成指的歷史表現。
感謝你看完文章,如果本文對你有幫助,請點贊、轉發、關注,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