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單商場:“解憂雜貨鋪”搖身變為“爭氣樓”

2022年10月14日15:39:19 熱門 1106

西單商場:“解憂雜貨鋪”搖身變為“爭氣樓” - 天天要聞

北京西單商場外景

西單那麼多商場,只有一家叫西單商場。

想當年,西單商場曾經是橫掃整條西單北大街的存在,是整個西單的代名詞

30年代,剛建成的厚德商場,讓西單從“拉屎大院”一躍成為當時北平城裡“商場”的代名詞(與之相對的,“市場”則是指東安市場)。

80年代,“逛商場就去西單,逛大樓就去王府井,逛市場就去東安,逛大街就去前門” 成為人們心中的一種默契。

可以說,西單商場就是西單一眾商場的老大哥,陪着一代一代的人成長。

西單商場:“解憂雜貨鋪”搖身變為“爭氣樓” - 天天要聞

90年代的西單外景

西單商場:“解憂雜貨鋪”搖身變為“爭氣樓” - 天天要聞

90年代西單商場內景

西單商場:“解憂雜貨鋪”搖身變為“爭氣樓” - 天天要聞

1995年改造後的西單商場神奇玩具城的一角

就在前天,西單商場宣布將進行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三次全面改造,明年起將通過三年的時間對商場進行全面升級打造以5G基站為基礎、無線互聯為手段的高科技、高體驗、高融合智慧商業。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西單商場歷史上工程最為浩大、最為艱難的一次改造——職工共建爭氣樓。改造的起因還要說到1972年那場中美“破冰”之旅。

破冰之旅 爭氣樓的契機

西單商場自1930年5月建成以來,先是在1937年經歷了一場大火,房主用斷垣殘壁興建起來

1956年公私合營後到1962年,只因陋就簡地修繕了兩次。

西單商場:“解憂雜貨鋪”搖身變為“爭氣樓” - 天天要聞

西單商場外景 1961年

1971年6月,經檢測鑒定,因房屋老舊,地基下沉牆身裂縫磚牆酥碎,鋼筋混凝土梁、柁、樓板斷裂,冬季商場內生了大爐子也不頂用,依舊冰冷,夏季內部則被烈日烤得悶熱

另外,下水道也全部損壞,一場春雨,漏雨竟達50多處,用職工的話說:“外邊不下場里下,平地一踩滿腿泥。

西單商場:“解憂雜貨鋪”搖身變為“爭氣樓” - 天天要聞

西單商場:“解憂雜貨鋪”搖身變為“爭氣樓” - 天天要聞

西單商場:“解憂雜貨鋪”搖身變為“爭氣樓” - 天天要聞

西單商場:“解憂雜貨鋪”搖身變為“爭氣樓” - 天天要聞

西單商場:“解憂雜貨鋪”搖身變為“爭氣樓” - 天天要聞

西單商場:“解憂雜貨鋪”搖身變為“爭氣樓” - 天天要聞

西單商場內景 1962年

為了顧客和職工的安全,營業面積從7000平房米減少了5370平方米,只剩不到四分之一的營業面積,條件十分簡陋。直到1972年,一個不經意的機緣促成了西單商場的轉變。

1972年2月21日,美國領導人訪華,實現中美“破冰”之旅,作為北京最熱鬧的商場之一,自然是美聯社記者們的首選之地。在近2000平方米的大廳內,閃光燈一亮一亮地,專門對準破爛不堪之處,咔嚓咔嚓地拍個不停。

西單商場:“解憂雜貨鋪”搖身變為“爭氣樓” - 天天要聞

西單商場:“解憂雜貨鋪”搖身變為“爭氣樓” - 天天要聞

西單商場:“解憂雜貨鋪”搖身變為“爭氣樓” - 天天要聞

西單商場:“解憂雜貨鋪”搖身變為“爭氣樓” - 天天要聞

西單商場:“解憂雜貨鋪”搖身變為“爭氣樓” - 天天要聞

西單商場:“解憂雜貨鋪”搖身變為“爭氣樓” - 天天要聞

西單商場內景 1962年

這個場面,西單商場職工們看在眼裡,紅在臉上,心裡憋着一口氣,深感必須自力更生,改頭換面,提出要蓋“爭氣樓”。

1972年初,市、區領導同志考慮到西單商場的情況批准分批翻建,然而高興的嘴巴還沒合攏,眉頭又皺了起來。原來,根據市政規劃,還要再等幾年才能動工,即使動了工,也只能打打停停插空干點,工期也不能確定,這樣一來,新的商場大樓怕是遙遙無期

大家都在思索三個字:怎麼辦?

這時商場領導班子經過深思熟慮,當即決定自己動手蓋大樓。

西單商場:“解憂雜貨鋪”搖身變為“爭氣樓” - 天天要聞

西單商場 1962年

1972年8月開始,商場陸續抽調了300名職工,將舊樓分段停業改造邊營業邊蓋大樓。設計方案請北京設計院提供,市政府撥了一部分資金,商場自籌了一部分資金,就這麼熱火朝天地幹了起來。

職工們得知要自己動手蓋大樓,紛紛踴躍報名,被批准的興高采烈,當時沒被批准的職工還老大不高興。

磨練技術 邊學邊練邊蓋大樓

自力更生蓋大樓的決心下定,“大軍”調齊,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技術問題

對這些賣貨收款扒拉算盤十分熟練的商場職工們說,蓋大樓可以說是一竅不通,只是有20多人在前一段時間挖過防空洞,砌過質量要求不高的磚牆。於是在最開始外請師傅時,發生了如下的對話:

西單商場:“解憂雜貨鋪”搖身變為“爭氣樓” - 天天要聞

儘管如此,還是請來了40多位建築部門退休下來的工程師、技術人員和各工種技術工人,在他們的指導下,職工們經過一個多月的“戰前”練兵,學了些初步的操作常識,在以後的施工過程中邊干邊學邊提高,終於培養出各個技術工種的熟練工100多人。

百年大計,質量第一。慎重起見,工地施工先蓋東邊四層全部混合結構的附屬樓,並開始了“戰前練兵”。

建樓之初 架子工先行

架子工最先由師傅帶着上陣了。

他們在太僕寺街八一小學操場里先埋六七米的大杉篙5根,又準備了麻繩,一天練搭一層,成績是否合格要看捆扣結實還得好拆。一天練下來手上磨成了泡,有的鮮血直流,卻擋不住他們學本領的決心。捆了五層有六七米高,拆下來再重練。

在日日夜夜反覆教與學中開始能搭起一般的架子了,而後終於成了工地不可少的一支隊伍,拆房、起重幾噸的鍋爐、拆大梁大柁等重而危險的活都需要搭腳手架,抹牆砌磚也離不開它。

西單商場:“解憂雜貨鋪”搖身變為“爭氣樓” - 天天要聞

1972年在建的西單商場“爭氣樓”

尤其是搭高車架,樓有多高,架子比樓還要高,架子升到20多米高愣是由架子工每1. 5米站一個人由單臂抖上去的。一根杉篙六七十斤或七八十斤重,上面還有刺兒,一天干下來胳膊磨紅變紫鮮血流出。

無論是冬天干起活兒來大汗淋漓又遇西北風吹,還是夏天酷暑烈日整天烘烤着,他們都頑強地完成了任務。

建樓之基 瓦工砌牆

瓦工,主要負責砌牆,也是蓋樓的重要工種之一。

在老職工帶領下,瓦工班的職工們跟師傅在六場天天用黃土泥練砌牆,今天砌了明天拆。師傅傳授怎麼砌二四、三七牆,怎麼把角,怎麼出三七腿三七垛等。砌起的牆朝外邊的磚縫兒還要求看上去整整齊齊的。

西單商場:“解憂雜貨鋪”搖身變為“爭氣樓” - 天天要聞

西單商場職工自己動手共建“爭氣樓”

打算盤的手在學怎麼拿磚怎麼使大鏟怎麼挖灰怎麼甩灰。一鏟灰下去要撒得平,磚往下一按就得放得合適,要不怎麼能又好又快呀,否則再重來就晚了,磚粘不住,質量也就保不住了。

他們整天反覆練習,手被灰燒破,被磚磨起泡,手腕練得紅腫疼痛難忍,卻獲得了砌牆的好手藝

有個女職工在家砌小牆,砌得見稜見角、又快又好,父親看到後非常驚奇,不知女兒何時學了這麼一手。

抹灰班的職工們永不認輸

抹灰,又是一項需要不斷練習技巧的工作。

開始時手腕總不聽指揮,灰膏沾不上牆。但職工們不肯罷休,堅持天天在舊牆上抹練到深夜,第二天請老師傅檢查。為了不浪費灰膏,刮下來再用。功夫不負苦心人,終於治服了灰膏。

在抹貨場的房頂時,技術要求更高了。

職工姑娘們抹灰膏時,不但往下掉往眼睛裡鑽,她們到醫務室沖沖眼睛回來就接着干。有時人還沒下腳手架一大塊灰就掉下來了,只好穿着雨衣接着干,下班後再用水沖刷。

西單商場:“解憂雜貨鋪”搖身變為“爭氣樓” - 天天要聞

抹灰 圖源:百度圖片

她們細心看師傅怎麼抹、壓,下班後自己一遍又一遍地練習,每次都是一身汗。雙手因為日日夜夜泡在水裡、泥里,不少人的手被浸爛了皮,疼得鑽心,用膠布一裹堅持練。

莫道時間短,手上功夫深。師傅終於稱讚她們學得挺好能比上四五級師傅,可以單獨工作了。

內裝修高空抹灰作業時,小組成員們在高高的腳手架上站成一排,這時誰抹得怎樣立即顯露出來。她們都不服輸,爭着搶着把貨場房頂打扮得更平整、更光凈、更美觀、更淡雅

練就神力 推水泥車

打水泥蓋板,關鍵是推水泥車,需要的是力氣和技巧並重。

西單商場:“解憂雜貨鋪”搖身變為“爭氣樓” - 天天要聞

水泥車 圖源:微博

第一次打水泥蓋板是附屬樓第一層,工地請來師傅指導,這位師傅看到木板釘成的車道踩在上面顫顫悠悠,連說:“打水泥(建築上叫砼)最重要的是推水泥車,要穩而且及時不間斷供料,我看你們供不上砼,不行。”

工程現場指揮劉永慶請師傅們先試試看。這時已練就一身推車硬功的田淑蘭班長,把第一車五六百斤的熟料(砼)推上了木板道,車身連彎兒都沒打,直直推上去並且很順利的把料倒了下去

師傅們忙讓後邊的車停下來說,這一車看得出你們行,真不愧是西單商場自力更生蓋大樓,挑了大拇指

打蓋板順利完成了,但師傅們沒看到這些老中青幹部職工回家就躺在床上動不了了

蓋一整棟大樓,所用到的工種自然不止這些,所遇到的困難也不止如此。

越是艱難,職工們越是精打細算。凡是拆樓的舊料,能用的絕不扔掉。像是水泥紙袋,“破紙袋子只能賣爛紙,一斤不到一毛錢,要按縫線拆好一個可賣4毛錢。”職工們得知後,工地上打水泥一班下來用幾百袋,破袋子不超過4個。

在整個工程中,商場職工共投入69萬個勞動日,打混凝土4500立方米,砌磚540萬塊,支模板1.57萬平方米,綁紮鋼筋900噸,製做並安裝通風管道1.5公里,安裝水暖電工管線21.5公里,搬運鋼材、磚、木、水泥、沙石等建築材料和渣土7萬多噸

西單商場:“解憂雜貨鋪”搖身變為“爭氣樓” - 天天要聞

搬運木料的兩位職工 圖源:新京報

歷經6年的艱苦奮鬥,1978年9月,一棟建築面積較過去大了4倍的五層商業大樓終於建成。經有關部門鑒定,完全達到了設計標準。

西單商場:“解憂雜貨鋪”搖身變為“爭氣樓” - 天天要聞

1978年新建成的西單百貨商場正式對外營業

西單商場:“解憂雜貨鋪”搖身變為“爭氣樓” - 天天要聞

80年代的西單商場

這座凝聚着全商場幹部職工求實奮進拼出來的爭氣大樓,為西單、為北京、為新中國爭了一口氣!

時任國家代主席的董必武聞訊後,欣然為其題寫了店名:“西單百貨商場”。

西單商場:“解憂雜貨鋪”搖身變為“爭氣樓” - 天天要聞

董必武題字

西單商場:“解憂雜貨鋪”搖身變為“爭氣樓” - 天天要聞

西單商場門口董必武的題字

您還記得第一次去逛西單商場是什麼時候嗎?


致謝和聲明:本文個別圖片源自網絡,在此感謝原作者!

參考文章:宋學進、趙洪斌、王岫雯,自力更生蓋大樓

西單商場:“解憂雜貨鋪”搖身變為“爭氣樓” - 天天要聞

西單商場:“解憂雜貨鋪”搖身變為“爭氣樓” - 天天要聞

西單商場:“解憂雜貨鋪”搖身變為“爭氣樓” - 天天要聞

西單商場:“解憂雜貨鋪”搖身變為“爭氣樓” - 天天要聞

北京的過街天橋是什麼時候興起的?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北京傳統文化聯盟”了解)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