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蛋包飯是有執念的,每次到日本,總是要找洋食店專門吃上一枚金燦燦的蛋包飯。洋食這種料理,之前我們也介紹過一些,誕生在明治時期,算是一股洋氣的風吹到了日本餐桌上。蛋包飯就是洋食的代表性食物,拆解開來就是日本炒飯++法式煎蛋+美式番茄醬。
大概是加入了西洋的熱烈風情,蛋包飯有着米飯超乎尋常的性感。
一舉奠定蛋包飯性感尤物形象的莫過於1985年上映的電影《蒲公英》。這幾乎是公認的最佳食物電影之一。電影剛上映,紐約就掀起了追捧日式拉麵的風潮,而我印象最深的反倒是裡面流浪漢帶着小男孩溜進餐廳後廚做蛋包飯的場景。
金黃的蛋液如同一池被攪亂的春水,在鍋中翻騰360度,最後修鍊成一個身形豐滿的橄欖形狀。顫巍巍靠在番茄醬米飯的頂端,用小刀從中間剖開,就像噴發的火山,嫩黃熔岩順流而下,淹沒一切。
而對新世代的食客來說,京都Kichi Kichi蛋包飯餐廳的製作視頻在油管上點擊破千萬,似乎蛋包飯就應該如此。
自詡吃過幾百次蛋包飯的我本以為就算做不出一個完美蛋包飯,至少也不會太糟糕。於是就這麼在車禍邊緣瘋狂試探。
事實證明:沒有人能在蛋包飯面前,隨隨便便成功。
據說就連洋食餐廳大廚為了做好一個蛋包飯,也要偷摸買上幾百個雞蛋練習,最後還要流着淚吃完失敗作品,畢竟“雞蛋就算很醜也是好吃的”。也有大廚分享經驗:“要做出一個蓬鬆的omelet,一定要用大量黃油”。
其實,蛋包飯並非一開始就這麼性感的。
20世紀初,做蛋包飯最出名的餐廳分別是東京銀座的「Bricker」和大阪的「北極星」。他們出品的蛋包飯是這樣的:
那時的蛋包飯還沒有番茄醬。第一個將番茄醬用在蛋包飯里的就是「北極星」。
而流動的蛋包飯大概在二戰前才出現,那時候,「打開」一份蛋包飯就成了頗具儀式感的迷惑動作。在後來的發展中,日本還出現了omusoba和omutako,差別就是用炒麵和玉米片代替了米飯。
今天我做的其實也算有些創新,因為沒有用到番茄醬炒飯。我用的是黃瓜、胡蘿蔔、臘腸丁來炒飯,只要加鹽調味就好。至於蛋餅,這就是考驗手速的時候了!為了做出一個完美橄欖型蛋包飯,我簡直無所不用其極,有「半包型蛋包飯」和「全包型蛋包飯」。
路子野,狀況多,但不管怎樣,就算不會duangduang,蛋包飯總歸是好吃的~~
蛋包飯
# Ingredients
“ 就算不能成為food porn,它也一定是pop food ”
隔夜米飯 適量
臘腸 1根
黃瓜 1根
胡蘿蔔 1根
香蔥 1根
鹽 3~5g
雞蛋 3個
牛奶 15ml
番茄醬 適量
蛋包飯
# Method
“ 就算不能成為food porn,它也一定是pop food ”
1- 先把香蔥、臘腸、胡蘿蔔和黃瓜切成米粒大的小丁。
2- 米飯一定要用隔夜的,提前蒸好、晾涼以後,用密封保鮮盒放在冰箱里保存。手上蘸點水,下鍋前把米飯抓散備用。
3- 炒鍋放一點油,不用多,因為香蔥還會出油。先炒香蔥,然後放香腸和胡蘿蔔。
4- 等看到邊緣有點焦香的時候,放米飯,用適量的鹽調味,最後放黃瓜丁就可以出鍋啦。
5- 我們把炒飯做成了橄欖形,可以用模具,也可用保鮮膜蓋住,手動調整成形。
6- 下面開始準備蛋餅。3粒可生食的優質雞蛋打散過濾,加入蛋液1/10重量的牛奶,攪拌均勻。
7- 不粘鍋提前加熱好,把蛋液倒進去,不停攪動,然後通過顛、抖的操作把雞蛋整理成橄欖形,最後蓋在整理好的米飯上。(詳情見視頻)
8- 如果是製作家常版蛋包飯,也可以在蛋餅中間直接放入炒飯,在鍋內用蛋餅包裹住米飯,當然了,依舊是通過無法描述的顛、抖操作,把雞蛋整理成橄欖形。(詳情見視頻)
9- 出鍋以後,在表面擠上番茄醬,真的非常好吃哦!如果嗜辣,還可以放稍許辣椒仔提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