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烏克蘭進行了大規模打擊之後,俄羅斯國防部宣布,俄羅斯武裝力量使用遠程高精度武器打擊了烏克蘭軍事指揮、通信和能源系統等目標,打擊目標已經實現。
與此同時,俄羅斯總統普京也表示,如果繼續試圖在俄羅斯領土上實施恐襲,俄羅斯的回應將是強硬的,其規模與給俄羅斯造成的威脅水平相符,任何人不應對此有任何疑問。
話說得很強硬,但透露的意思卻是,針對俄羅斯遭到恐襲的報復已經結束。也就是說,這波大規模打擊就到這裡了,如果再發生其他恐襲事件,俄羅斯會再次強硬回應,那麼如果沒有新的恐襲事件發生,俄羅斯也就不會採取類似的手段繼續打擊烏克蘭。
這意味着,戴着鐐銬跳舞的俄羅斯,在短暫解開鐐銬之後,又重新給自己戴上了,接下來的正面戰鬥當中,恐怕不會頻繁對烏實施大規模打擊。
有分析認為,俄羅斯此次報復性轟炸會成為一個轉折點,甚至有法國總統馬克龍認為俄羅斯的大規模打擊讓俄烏衝突的性質變了。但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局勢迅速歸於平靜,並沒有繼續升級。
這表明俄羅斯依然是非常克制的。俄羅斯的報復措施,並不是特殊軍事行動的常態戰術,只是針對恐襲行為的一次回應。那麼如果短時間內沒有其他意外的事情發生,俄烏衝突預計仍會按照之前的方式繼續進行。
當然,蘇羅維金接過指揮權之後,定然會更多地採取空襲的措施,對烏克蘭進行轟炸,但是這種轟炸應該只局限在交戰的區域,而不是對烏克蘭的全國性轟炸。
俄羅斯之所以非常克制,並不是因為俄羅斯慫了,俄方確實有不得已的地方。
眾所周知,美國在打仗的時候,都是先用導彈“洗地”,炸得差不多了再讓地面軍隊去收尾。美國如此肆無忌憚,是因為美國掌握着國際輿論。而在輿論方面,俄羅斯根本無法打破西方的圍堵。
美西方是要孤立俄羅斯的,俄羅斯如果按照美國的打法,鋪天蓋地的輿論會讓俄羅斯在國際社會中陷入更大的被動。現在俄羅斯不僅要在正面戰場上取勝,同時也要確保自己不會被孤立。俄羅斯需要維持當前的狀態——世界上除了美西方之外,絕大部分國家都保持中立。
所以俄羅斯分得很清楚,特殊軍事行動的目標,是“解放”東烏。對烏克蘭全境的轟炸,那是回應恐怖襲擊。不管是俄羅斯國防部還是普京,都把話說得很細,就是要區分兩者的性質,避免被混為一談。如果混在一起了,就成了俄羅斯主動升級衝突,甚至會被炒作成俄烏“全面戰爭”。所以俄羅斯不得不戴上“鐐銬”。
此外,當前的局勢正在螺旋升級,很容易出現誤判,從而導致局勢失控。俄羅斯點到為止的做法,既實施了報復,也避免了事態進一步擴大。
現在俄烏局勢十分緊張,在西方不斷刺激局勢升級的時候,俄羅斯如果不降溫,就會掉進西方挖好的坑了。畢竟俄羅斯面對的是整個北約的壓力。
此外,對於俄羅斯來說,特殊軍事行動關乎着俄羅斯的未來,是不容有失的,美國之所以肆無忌憚,是因為美國並沒有直接介入,即便烏克蘭輸了,美國也不會付出多大的代價,可以說美國保底不輸,烏克蘭贏了那就是血賺。
但俄羅斯不是這樣的情況,俄羅斯是輸不起的。因此,謹慎是必不可少的,俄羅斯賭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