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因被一些美國政客“熱捧”而主動交出機密資料、並在美國建廠的台積電這下要里外不是人了,成本高居不下、能否拿到美國政府的補貼還是個謎,眾多島內人士也對其前景並不看好。
此前,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無奈感慨此舉“昂貴、浪費、又白忙一場”,近日,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也痛斥,台積電在美國建廠“不是圍堵大陸,是掏空台灣。”


綜合台媒報道,去年10月,台積電被爆正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廠建廠,作為5納米芯片的生產基地之一,預計2024年開始量產,月產能可達2萬片,2021年至2029年的投資將達到約120億美元。然而,受到美國土木、電力系統缺工嚴重的影響,台積電不僅建廠成本大增,進度也比預期大為落後。
當時,面對外界質疑,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鬆口承認,在美國建廠是由於“政治驅動”,“成本遠高於台積電預期”。
本月22日,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接受美媒專訪時也表示,台積電赴美國設立新廠,是美國政府敦促下的結果,當時他已經退休,決策是現任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作的。他直言,在美國生產晶片成本太高,很難在國際上競爭,是昂貴且徒勞無功之舉。
24日,中天新聞旗下《國際直球對決》政論節目中談到,美國大舉制裁俄羅斯,導致本國通脹嚴重,上周白宮一名顧問提出,美國應當降低對自行車、服裝等一系列非戰略性中國商品徵收的關稅,以幫助遏制通脹。主持人認為,白宮沒有提到的“戰略商品”就是芯片,而台積電赴美建廠就是美國“圍堵大陸”的做法。

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隨即接過話,“這不是‘圍堵大陸’,是掏空台灣。”
他表示,美國就是沒有人願意加班,早期晶圓加工人才都在美國,為什麼移到台灣和韓國,一定是基於比較利益選擇結果。現在硬要拉回到美國,不只加班困難,搞不好還要在台灣訓練人才。

郭正亮提及,他聽說台積電提出了一個所謂人才招募計劃,讓美國人到台灣受訓6到10個月,(如果)美國人覺得生活改變太多,最後恐怕招募都在台灣,台灣半導體業不是變成美國人才訓練所?如此一來,成本壓不下來,在國際上就不會有競爭力,即使產品是在美國廠製造出來,到時怎麼跟在台灣的台積電競爭,難道政府要補貼嗎?這在現實上也做不到。
郭正亮認為,張忠謀即便評價這件事,也是要跟美國方面講,凡事要順着市場經濟的邏輯,非要硬搞,尤其是這麼大規模的產業,是很難成功的。拜登箭在弦上,更何況英特爾杯葛,說不能補貼美國之外的廠商,“叫台灣和韓國去美國投資,還不給補貼,這還得了。”
此前,台灣聯合新聞網曾發文指出,前兩年美國晶片供應告急,便運用外交壓力迫使台積電赴美設廠,去年底,美國商務部更是要求台積電和三星交出客戶名單等機密資料,等於要台積電把脖子交到別人手上,然而,島內經濟部門負責人王美花非但沒有幫台積電力爭,還替美國辯解稱,由於是“自願性”的,將交由企業自行考量。
如今,美國“請君入甕”的目的已達,便開始撒錢補貼,扶植美國本土企業。對台積電而言,亞利桑納的廠也開始建了,商業機密也交出去了;現在美國只補貼本土企業,還可利用機密資料來對付它,台積電面臨的就是不公平的競爭,“蔡政府逼台積電赴美設廠,又任美方巧取豪奪其營業機密,對得起台灣嗎?”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