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項目完工,公司給項目成員放了三天的假期,小李在高興之餘,突然想到了獨自在鄉下居住的奶奶,正好趁這個機會,去探望一下老人家。
看到自己孫子回來,奶奶自然是非常高興的,張羅着就要做美味佳肴犒勞一下孫子。小李也沒有閑着,在廚房幫奶奶燒柴做飯。
無意中,小李瞥見爐灶旁的一個不鏽鋼盆,裡面盛滿了黃蒙蒙,還懸浮着些許沉澱物的農村自榨油,自詡了解一些健康知識的小李,認為這些油不營養也不健康,還是去超市買的安全,真的是這樣嗎?
難道真如小李所說,超市桶裝油,比農村自榨油更有營養?
我們不妨來看看兩者的製作流程:
農村自榨油,大多以花生油,菜籽油為主,將自家種的油脂原料,收貨後送到油坊機器粉碎,然後將榨出的油收集起來……
因此,農村自榨油大多簡單且直接,原材料中有怎樣的營養物質,油脂也不會有太多的變化,這是個優點,但同時也是個“缺點”,在不含添加劑的同時,其中營養成分也會比較單一,只有脂肪或少量維生素等。
而超市桶裝油,經過正規流水線生產,壓榨效率更高,但油脂的香氣和口感可能會略遜一籌。但是桶裝油大多是調和油,在製作過程中會加入其他成分,因此營養豐富度會更高一些。
總結一下,農村自榨油在口感和香氣上,要更好一些。但營養成分相對單一;而超市桶裝油營養種類豐富,但味道會略遜一籌。實際上,只要製作流程保證乾淨衛生,且沒有購買到假冒偽劣產品,吃哪種油都是可以的,隔一段時間換一種油,反而是兼具味道和營養價值的選擇。
所以,農村自榨油並沒有小李說得那麼不堪,但不少網友卻有着額外的擔心:網絡上一直流傳農村自榨油致癌,這樣的說法靠譜嗎?
農村自榨油會致癌?來看看央視做的實驗
之說以會有傳言說自榨油致癌,無外乎兩方面原因:煙點太低,以及黃曲霉菌感染風險高。
首先是兩者“煙點”對比:
指的是油脂在高溫燒灼下,冒出油煙時所達到的溫度。過量的油煙中含有苯並芘等致癌物質,長期烹飪煙點較低的油,的確存在致癌風險。
但是在央視《焦點訪談》節目中,曾經隨機抽取農村自榨油和桶裝大豆油進行對比,結果兩者的煙點都在220度到240度之間,據查證,只要是相同品種的油,沒有煙點差異的說法。
自榨油是否含有黃曲霉毒素?
黃曲霉菌,也是大家對農村自榨油最大的擔憂點。黃曲霉毒素來自於霉變的糧食原料,用變質的糧食榨油,油里就會有黃曲霉毒素。
我們不否認某些無良的農村作坊,因為缺乏市場管控,使用變質的糧食榨油,的確存在致癌風險,但這和農村自榨油本身無關。就好比有些超市桶裝油,也曾經爆出過個別變質產品的醜聞,以偏概全不可取。
所以,無論是農村自榨油,還是超市桶裝油,只要能保證原料健康不變質,生產過程合格安全,是不存在致癌等健康隱患的。相比之下,一部分其他油脂,反而更值得我們注意。
這3種“壞油”對健康無益,平時要多注意了
第一種:“口水味”的食用油
有豐富廚房經驗的朋友應該經歷過,打開一罐沒保存好的油時,會有一股“哈喇子口水味”,其實,這是氫化油脂在變質後所散發的味道。有“口水味”的食用油,相當於變質的食用油,其中存在黃曲霉毒素風險,趕緊扔掉。
第二種:反覆使用過的油
當家裡炸東西的時候,往往會倒上大半鍋的油,用完後覺得扔了可惜,於是會保存起來再次食用。
這樣的油,反覆用個一次兩次,問題不大,但如果反覆用很多次,甚至油脂都發紅,發黑了,則說明其中因油脂加熱所產生的苯並芘,重金屬等物質較多,已經會對健康不利了。推薦大家反覆使用超過3次的油還是倒掉比較好,為了健康着想。
第三種:人造油
比如說人造奶油,人造黃油等,人造油的一大特徵,就是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很高。反式脂肪酸攝入過多,會導致膽固醇明顯升高,心血管疾病和高血脂的風險也會增加。並且人造油中的營養成分,也不如植物油,動物油高。
在一些劣質甜點,便宜的巧克力等食物上,人造油的使用頻率較高,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不去購買,尤其是已經存在高血壓,高血脂或肥胖症人群,再饞也要管住嘴。
油脂是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農村自榨油,還是桶裝油,只要原料安全健康,生產透明合格,均可以食用,不要抱有太大的偏見,合理用油,健康飲食,身體才能打好基礎。
參考資料:
[1]:《炒菜前必看“吃油指南”,用錯油毀了一家健康--健康·生活-...》人民網,2017-2-24
[2]《這種油竟然會促進癌症轉移!泡麵、炸雞、膨化食品……可能真的要少吃了!》.健康時報.2021-12-02.
[3] 《農村家家戶戶在吃的自榨油,卻可能含有1種強致癌物》.騰訊醫典.2021-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