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鐸
隨着北極熊“撲通一聲”掉進美帝設置的戰略陷阱了,超級大國目前“空前自信”,一手將俄羅斯摁在烏克蘭的戰爭泥沼里,一手伸向亞太,開始對華髮難。比如說,4月14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公然表示,華盛頓將採取“一切可能的措施”確保大陸不會“侵台”,當時咱們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就予以了怒批,稱“玩火者必自焚”。5月初,美國國務院網站悄然刪除了“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美國不支持‘台獨’”等表述。
中方一如既往地予以了痛斥,趙立堅表示,美方試圖“虛化”、“掏空”一中原則的做法,“必將引火燒身”。5月23日,美國總統拜登公然表示,若大陸“武統”台灣,美國將“軍事介入”,確保台灣的安全,並稱這是美國的“承諾”。這是美國最高領導人首次打破在台灣問題上的“戰略模糊”,是送給日本的一份大禮,因為日本曾多次要求美國放棄涉台問題上的“戰略模糊”政策,明確“協防”台灣。
而在此之前,日本也已多次公然表示,“台灣的事就是日本的事”,現在好了,隨着拜登承諾“協防”台灣,台灣的事變成了“美日的事”,日本武裝干預台海事務“更有底氣”了。當然,需要指出的,在拜登做出這番表態之後,有匿名的白宮官員出來“洗地”,稱美國對台政策沒有改變,但事實上,美國的確已經“掏空”、“虛化”了一中原則,“協防”台灣這層窗戶紙基本上已經“捅破”了,中國大陸對此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在此背景下,據《環球時報》5月28日的報道,解放軍即日起在南海進行大規模海空演習,雖然說是在南海,其實距離台海也不遠,因為據印媒的報道,此次演習是在海南附近海域舉行的,演習區域約為100平方公里,從28日一直持續到6月1日。值得關注的是,就在南海演習舉行前夕,我東部戰區已經在台灣東部海域舉行了長達3周的航母起降演練,據日媒報道,“艦載戰機與直升機起降達到300架次以上”。
很顯然,台海局勢日趨複雜、敏感,大陸方面也在做“擦槍走火”的準備,所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才會在5月24日為美國總統拜登“點了一首歌”,歌名是《我的祖國》,其中歌詞唱到“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局勢緊張到了這種程度,可謂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簡單地說,美日加緊勾連,準備攜手在台海挑事,先策動“台獨”迫使大陸出手,然後再打着“維護和平”的名義“侵華”。
這可不是開玩笑,日本民眾就比咱們敏感得多。據觀察者網24日的報道,數以百計的日本民眾在東京集會,抗議美日首腦峰會,集會發起人高山俊吉表示,“現在日本正準備進入非常的行動中”,“日本和美國即將打響另一場侵略中國的戰爭”。因此,台海局勢緊張,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那麼台海真的會爆發戰爭嗎?咱們不能一句話說死,只能就事論事,有理說理。首先,中國的確“不想打”。兩岸是一家人,對面2300多萬台灣同胞,一樣是炎黃子孫,一旦打起來,死的都是中國人,兩岸結仇,世代敵視也就難以避免了。再說了,目前中國的“主要矛盾”還是發展,按照規劃,咱們目前的主要工作是完成“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說白了,還是要“爭取和平”,猛吃“發展紅利”,保持“戰略定力”。
其次,要理性看待當前的發展階段。有句話說得好,“行百里者半九十”,什麼意思呢?簡單地說,就是如果目標是走100里地,最後10里是最難走的,是黎明前的黑暗,到這裡才相當走了一半。不可否認,改革開放幾十年來,咱們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說實話,與超級大國美帝的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咱們不能只比GDP,也要比軍事、政治、地緣環境、資源等等,綜合起來,美國還是佔據着非常大的優勢,這個時候開戰,對我不利。
其三,美國手握“兩大王牌”,不可輕視。一是地緣王牌。戰爭在中國周邊爆發,大炮一響,資本全跑,美國構築的“印太經濟框架”立即出手“掏空”中國的產業鏈,不需要戰勝中國,像對付俄羅斯那樣,熬中國就夠了。二是核武王牌。美國的核武實力依然遠超中國,核彈5000多枚,中國才300多枚,美國的核潛艇、戰略轟炸機這些也要強於中國,美國不怕與中國核戰,因為自己佔據優勢,大陸主動核戰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所以,台海危機真的要演變成為一場戰爭嗎?你以為戰爭就是飛機和大炮之間的對抗?和資本無關,和信息戰、輿論戰無關?西方國家屬於“海盜文明”,咱們中國是“農耕文明”,我們一心想着“老婆孩子熱炕頭”,而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這樣的霸權國家,一心想的是“把你變成我的”,整天想着“算計”如何限制,甚至肢解某個國家。在思維上,咱們就落了下風,美國那麼強大,誰見過美國有什麼“盛世”的概念?
天天說“居安思危”,結果自己把自己催眠了,看看最近鬧得熱火朝天的人教科本就知道,堡壘是從內部被攻破的,這是很恐怖的。所以,回到台海問題上來,1、未來的台海衝突,是美國給中國挖的戰略陷阱,這是毫無疑問的,就好像俄烏衝突是美國給俄羅斯挖的戰略陷阱一樣,所以如果打,咱們一開始就“掉入”了美國的陰謀,這樣的情況下,還能打嗎?贏的概率有多少?
2、中國的對手是誰?只有台軍嗎?當然不是,基本肯定有日本的武裝力量,甚至有美軍,如果中國打得不順,搞不好還要在西部面對印度的挑釁和進一步蠶食。“草莓兵”可能的確“不堪一擊”,但畢竟這是渡海作戰,渡海之後,又是城市戰,台北260萬人,高雄140萬人,基輔也就差不多台北、高雄這麼多的人口,普京圍了一個月,最後“撤了”,這還是陸戰,渡海作戰的補給難度遠高於陸地。
3、目前的社會形態、經濟發展形勢,能否接受一場持久戰,並忍受由此造成的經濟發展問題?台海一旦爆發戰爭,就要做好長期戰爭的準備,不能把寶全押在“速戰速決”上,普京也是這麼想的,大家以為3天拿下基輔,結果100天過去了,俄羅斯深陷戰爭泥沼,最近更是取消了徵兵的年齡限制,可見“還有得打”。俄羅斯熬得起,因為它地廣人稀,因為它資源豐富,咱們除了糧食,很多東西還需要進口,包括石油、鐵礦。
所以綜合來看,主動打台海之戰對我方不利,美日“磨刀霍霍”就等着中國“行差踏錯”好一擁而上,中國肯定會通過別的方式化解“台海危機”,儘可能“避免戰爭”。這不僅僅是咱們“邏輯推理”得出的結論,事實上也得到了佐證:在中美博弈加劇,台海局勢惡化的背景下,據國家發展改革委5月27日發布的訊息,“中美氣候變化磋商團隊在柏林舉行會談”,“雙方同意繼續推動中美氣候變化合作機制化、具體化、務實化”。
有人可能說,中美氣候問題會晤與台海危機有什麼關係?這麼想,就太不懂“氣候問題”了。在
咱們在南海、台海舉行大規模軍演是“亮劍”,中美在柏林舉行“氣候磋商會晤”則是談判,與會者都是“高人”,都“心照不宣”,不會提台海,不會提中美博弈,但會議的本質是什麼,大家都心裡有數。中國的實力,中國的軍演,就是為“氣候”談判“增添籌碼”,儘可能降低美國的要價,也儘可能“避免戰爭”,為什麼不打,前面說得非常清楚了,有句話說得好,“每臨大事有靜氣”,別衝動,“衝動是魔鬼”。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利刃號。僅作觀點呈現,見仁見智,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