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1565字 7圖 閱讀時間:5分鐘
今天上午
廈門市海滄區閩南文化研究會換屆大會
圓滿結束,選出了
新一屆的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和理事
所有成員
主要涉及閩南文化、歷史、文物
民俗、方言的專家、學者和其他實際工作者
林合安當選會長
林合安,海滄區錦里村人,滄江三都瑞青宮董事長、民盟海滄基層委副主委、海滄區政協常委。
林合安長期從事閩南文化建設及公益事業。作為海滄“閩南文化基因庫”的接力者,他表示,要從強隊伍建機制,重保護活傳承,廣交流拓領域、創平台樹品牌等4個方面,加強對閩南文化的挖掘、研究、保護、傳承和宣傳工作。
廈門市海滄區閩南文化研究會第二屆
專家組成員名單
(排名不分先後)
組 長
陳 耕 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專家組組長
副組長
李向群 廈門市閩南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顧 問
林曉峰 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
洪卜仁 廈門文史專家
何丙仲 廈門文史專家
陳文學 廈門文史專家
彭一萬 原廈門市文化局局長
龔 潔 原市博物館館長
楊彥傑 中國閩台博物館首任館長
楊 渡 原台灣中華文化總會秘書長
林谷芳 台灣台北書院院長
林安梧 台灣慈濟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李炷烽 金門縣原縣長
劉登翰 福建省社科院台灣研究中心主任
成 員
陸曉紅 海滄區政協黨組成員、副主席
顏立水 原同安文化局局長,市非遺專家
李曉紅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
石奕龍 廈門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朱水涌 廈門大學文學院教授
鄭振滿 廈門大學教授
周長楫 廈門大學教授
林德榮 廈門大學教授
曾 玲 廈門大學教授
曾 瑩 華僑博物院院長
江智猛 龍海月港研究會會長
許少梅 平和縣林語堂研究會會長
塗志偉 漳州市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
鄭來發 閩南師院教授
黃國維 鼓浪嶼工藝美院教授
盧志明 原《廈門日報》編輯
年 月 廈門台海雜誌社主編、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理事
陳全志 蓮塘別墅負責人
顏泳和 馬來西亞僑生公會總會會長、拿督
柯木林 新加坡福建公會學術部主任
蔡金安 台灣安平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鄭道聰 台南文化協會會長
黃振良 金門釆風文化協會創會會長
李再杭 金門縣教育局原局長
今天早上,廈門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閩南青草藥傳習中心——海滄保生青草藥傳習中心及溫厝公園青草藥園也進行了揭牌儀式。這是今天換屆活動唱響閩南文化的“第一錘”。
同時,現場舉行了福建省唯一以青草藥獲國務院特殊津貼的黃鋤荒老師授徒儀式。台助余佳倫、蕭勛譽、賴護鑫、黃淙毅也按傳統禮儀向黃鋤荒拜師奉茶。
廈門文史專家何丙仲發言
海滄區文化館一樓展廳—— 閩台僑鄉舊影展,是換屆活動唱響閩南文化的“第二錘”。活動截止於4月24日,想過來參觀的朋友,要抓緊時間了。
海滄不僅是全國設立最早、面積最大、功能最強的國家級台商投資區,也是閩南文化祖地之一,有“海絲基因庫,兩岸橋頭堡”的美譽,蘊藏着豐厚的文化資源。
為落實貫徹惠台31條措施相關精神,發揮台胞的才能和作用,研究會在換屆籌備工作中對該會章程進行了修改,在入會條件中增加了“在廈工作、生活的台胞可以申請加入研究會”的內容。
海滄區閩南文化研究會是海滄弘揚優秀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推進海滄邁向人文高地的一支重要力量。海滄台商投資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相比其他民間學術文化團體,海滄區閩南文化研究會具備兩方面的特殊意義:
第一,研究會打通了海滄和台灣的文化圈層,特別是35位台助到海滄工作以來,在保存文化資源、弘揚閩南文化方面做出了令人尊敬的成就,比如共同策划了開台文化公園的建設,這是大陸第一個以紀念顏思齊開台業績的文化設施;今天上午揭牌的海滄保生青草藥傳習中心及溫厝公園青草藥園,也是台青發起建立的科普基地和中醫藥文化的重要傳承場所;另外,台青在東孚街道東瑤村發現了馬鑾古渡遺址,是明代陸海共治的水利工程,對我們研究明代中國的航海史,特別是月港的航海史,具有重大的意義。
除了吸納台胞加入,研究會還聘請楊渡、林谷芳、林安梧等台灣知名學者、作家擔任專家組成員,構建起了海滄與台灣之間的文化交流通道,增強兩地文化互動和共振。
第二,研究會打通了本土草根和學術殿堂的文化階層。研究會不僅聘請來自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擔任專家組成員,還吸引了大批本土傳習中心、宮廟、宗祠等民間文化機構負責人以及文創企業代表、藝術家、文化愛好者等加入,使得研究會的工作可以“接地氣,通天道”,進一步弘揚、拓展閩南文化的廣度和深度。
文案/編輯:彭建文
圖片:黃昱臻、彭建文
校對:王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