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兩年在智能手機市場要說最“名利雙收”的芯片廠商,可能非聯發科莫屬了。
一方面,據不久前Counterpoint Research公布的數據顯示,聯發科在2022年第二季度已實現了連續第八個季度全球智能手機AP/SoC芯片組出貨量第一、市佔率更是高達39%。
另一方面,縱觀如今的整個市場不難發現,從入門級的天璣700、天璣810,到“中端神U”天璣8000、天璣8100,再到旗艦級的天璣9000和天璣9000+,如今聯發科的5G SoC已經實現了對整個市場的全方位覆蓋。特別是在旗艦領域,諸如vivo X80 Pro、華碩ROG Phone 6D這樣的頂級產品,更是顯示出了頭部廠商對於“發哥”與“天璣”產品力的認可。
如果問一位終端用戶,“你覺得如今的聯發科5G SoC為什麼強”。那麼得到的回答,很可能就是“聯發科選用的製程更先進、處理器能效比更高、打遊戲更省電”。
顯然,這也非常主觀地反映出了許多消費者對於如今聯發科SoC的認知。但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發哥”如今的產品力和市場表現的進步,難道僅僅是得益於製程和架構的“正確選擇”嗎?
很顯然,真相併非如此。隨着2022年10月中旬聯發科一場純粹以“技術”為主題的媒體溝通會召開,我們也得以一窺這家目前的移動SoC第一大廠,在後續即將推出、多個方面的全新旗艦產品體驗。
自研光追技術“轉正”,硬件光追GPU已在路上
眾所周知,在此前發布天璣9000時,聯發科其實就已經公布了他們自研的移動遊戲光線追蹤技術,甚至還聯合部分遊戲廠商推出了一些能實際運作的DEMO。
然而大家都知道,“移動光追”沒能成為2022年手游市場的主旋律。這一方面與其開發成本高、對設備的壓力太大有關;另一方面,彼時聯發科的移動光追技術基於的是Vulkan Ray Query軟件方案,而非基於硬件加速的傳統GPU光追,在理念上多少有點過於超前,效果也的確不似PC上的光追那麼極致。
但超前的研發投入顯然沒有白費,因為就在今天,聯發科方面再次強調了他們對於“移動光追”的堅定立場。只不過這一次的技術布局,從各個方面來看都已經比上次公布時要成熟了太多。
首先在基礎的行業規範上,聯發科此次選擇的是今年最新的Vulkan 1.3標準。其正式包含了專用於光追的Vulkan Raytracing API。而Raytracing API與聯發科去年自研技術所採用的Ray Query,可以實現無縫的技術銜接。因此在最基礎的軟件技術上,聯發科相當於已“事先”進行了深入研究,從一開始就具備了一定的優勢。
其次在硬件設計上,聯發科今天特別提到了Immortalis-G715這款ARM最新、最強的旗艦GPU方案。很顯然,這相當於是直接明示下一代旗艦天璣平台將配備Immortalis-G715 GPU,實現硬件層面的光追加速支持。從這一點不難發現,新的天璣旗艦平台很有可能會比現款更側重遊戲性能,特別是強化對高畫質手游的支持力度,從而有力地挑戰競爭對手在旗艦市場的地位。
最後在軟硬件同步進化的前提下,聯發科方面也特別提到了“移動GPU增效方案”,它既包含了源自Vulkan、ARM的軟硬件調度技術,也融入了聯發科自研的AI超分、遊戲插幀等功能。目的就是在開啟“光追”的前提下,依然能夠保證優秀的能效比,降低手機的卡頓和發熱。從這一點來看,下一代的聯發科天璣旗艦平台不僅會擁有顯著提升的3D、特別是光追性能,而且在遊戲實測中,也有望延續當下的口碑。
旗艦電視技術引入手機,只為了更清晰的影像
可能有的朋友知道,聯發科其實不只是在手機芯片領域佔據市場主流,在高端電視主控領域,他們更是目前絕對的領導者。事實上,包括三星、索尼在內的許多頭部廠商背後,都能看到聯發科旗艦電視SoC和相關技術的“助力”。
比如說在2022年的最新旗艦電視產品中,有許多品牌都推出了“AI景深”這一新的圖像優化功能。其能夠自動識別畫面主體,並只對主體進行細節優化,從而讓觀看者的視覺感受更加自然。
而在聯發科後續的旗艦平台上,就會引入相同的底層技術。只不過這一次,這個名為“AI圖像語義分割”的技術並不會用於手機的視頻播放畫面處理,而是主要體現在視頻拍攝AI實時優化算法上。
為什麼是視頻拍攝?要知道對於現代的頂級移動平台來說,基於AI的單張照片自動優化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但手機的拍照算法再怎麼複雜,最多也就是一次性處理幾十張照片的多幀合成,再對單張圖片進行細節上的AI場景、色彩、紋理等等修正和強化而已,計算量並不是特別的大。
然而視頻拍攝就不一樣了,如果還是以處理照片的思路去對每一幀視頻都進行前後幀的合成降噪,對每一幀生成的圖像都進行完整的AI細節、色彩、紋理增強,那麼計算量不僅非常龐大,而且會隨着視頻拍攝的持續一直累積。最終要麼會導致手機的算力不堪重負出現卡頓,要麼就會導致視頻拍攝時的處理器功耗、發熱變得超高,甚至引發手機過熱,強制關閉相機等結果。
有了AI圖像語義分割技術後,情況就完全不同了。藉助這個源自旗艦電視上的算法,未來的聯發科SoC可以在拍攝視頻時,自動識別出天空、背景、人物等畫面中的不同部分,從而更智能地對不同部分調用不同複雜度的AI算法。這樣一來,視頻實時AI增強拍攝的功耗就可以得到大幅降低。
不僅如此,活用這項技術,聯發科SoC甚至還能對攝像頭原本的對焦性能進行額外“加持”。因為它現在可以準確區分取景器里的“主體”和“背景”,從而讓算法主動“指引”CMOS找到正確的焦點位置。很顯然,這對於類似微距拍照這種前景和背景間物理距離可能很小(測距傳感器不起作用)的場景,就會非常有意義。
多項領先通信技術,助力全方位旗艦體驗
在正常技術溝通會的最後,聯發科方面還預覽了他們在智能手機基礎通信技術上的多項最新成果。
首先在5G通信領域,聯發科作為最早實現5G“雙卡雙待”的廠商,今天也發布了他們的“5G新雙通”方案。
不同於傳統的雙待或雙通技術,聯發科“5G新雙通”不需要高成本、大體積的兩套基帶和兩組射頻硬件,只需單套基帶和射頻,就能實現雙卡5G在網、一卡通話另一卡不漏接、不斷網的體驗。
與此同時,由於使用了自研的“動態雙車道”軟件架構,“5G新雙通”能夠支持100種以上的全球頻段組合,能夠兼容包括SA、NSA、LTE等各種網絡制式,同時還能提升30%以上的雙卡雙通網速。
其次在WiFi和藍牙領域,聯發科已準備好了面向WiFi7和下一代LHDC V的手機端、路由器端,以及設備(耳機)端方案。據悉,與WiFi6相比,WiFi7將能夠把網絡帶寬提升數倍、降低20%的延遲,同時大幅改善網絡抗干擾能力。
而LHDC V藍牙無損音頻編碼作為最新一代的行業開放標準,則將帶來24bit/192KHz的Hi-Res無線音頻傳輸能力,同時將音頻編碼率提升到1000Kbps以上,超越現有競品990Kbps的水準,從而實現更加豐富的藍牙音頻細節表現力。
最後針對次世代高精度車道導航、精準運動追蹤等場景,對於手機定位性能的追求,聯發科今天也公布了MPE (MEMS-sensor Positioning Engine) 融合技術。其將手機里的加速器、陀螺儀、磁力計和衛星定位系統進行了算法融合,可作用於諸如跑步追蹤,行車隧道導航、市區樓宇導航等場景,有效提升衛星信號不佳時手機定位的準確性,可大幅改善新款旗艦機型在各種個性化導航場景中的使用體驗。
總結:懂技術的“發哥”,將為市場注入更多活力
沒錯,聯發科沒有在今天發布任何一款實際的芯片或者參考設計。但從所公布的這些技術來看,他們又等同於已經將新一代旗艦平台的諸多特性,進行了一次較為完整的“劇透”。
不難發現,與目前的天璣9000、天璣9000+相比,注重各場景下的“高能效比”依然會是新的天璣旗艦平台最為重要的設計方向。但在此之外,聯發科也變得更積極地優化新平台在極致遊戲、極致影音、高端商務等場景的功能體驗。
這也就意味着,從產品端來看,或許有望在下一代天璣旗艦平台上看到更多諸如頂級影像機型、硬核遊戲手機,甚至是摺疊屏機型這類、出類拔萃的細分產品形態。而對於用戶體驗和消費者的“印象”而言,下一代天璣旗艦平台也有望讓大家認識到聯發科在底層技術、生態鏈整合,以及各種細節功能方面的實力。
或許到了那個時候,大家談到聯發科、談到天璣,想到的便不再只有“架構先進、製程選的好”這麼簡單,而是會津津樂道各種基於聯發科自研技術的功能優勢。而這一點,顯然也會給如今紅火的高端、頂級智能手機市場帶來更為豐富的選擇,也注入更多的市場競爭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