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看過那部有名的動畫電影《尋夢環遊記》?這是皮克斯動畫構造的一個夢幻的逝者世界,構建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觀,讓觀者不再懼怕死亡,直擊人心。這部電影告訴我們,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電影里刻畫的是墨西哥亡靈節的景象,和這個節日異曲同工的是,在西方流傳更為廣泛的萬聖節。
萬聖節相較於中國的中元節,有相似也有不同。在萬聖節來臨之際,國際部基於讓學生們了解西方傳統文化,秉持中西結合,取其精華的理念,做了本土化的轉變,以達到了解西方文化的目的,同時體會節日深層次的紀念意義。
活動前期,大語文課上,王老師給同學們講了萬聖節的起源,節日傳說,特色食物,活動習俗等由來,讓同學們了解了萬聖節的西方文化,了解了這個節日的意義是:讚美秋天,祭祀亡魂,祈福平安。
美術課上,同學們用賈老師收集來的泡沫,做了很多萬聖節裝飾懸掛在教室里,如鬼臉,南瓜,蝙蝠,女巫帽和蠟燭,教室外面,也可謂是節日氣氛濃厚。教室門上也貼了泡沫做成的鬼臉,南瓜,大蜘蛛等裝飾,極具創意的是,還有個用廢舊雨傘支架和毛線纏成的蜘蛛網,貼在牆上可真是惟妙惟肖。
英文課上,外教Marc也講解了萬聖節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們了解了萬聖節習俗、南瓜燈的來歷等,也學習了很多萬聖節相關的英文的表達。
音樂課上,同學們學唱了歌曲《Zombie》,這首歌中文譯名《行屍走肉》和萬聖節主題相吻合,但實則是愛爾蘭著名搖滾樂隊小紅莓樂隊的一首反戰歌曲,是充滿人性的歌,關心人們受到的傷害,用吶喊的搖滾擺明了自己的思想和立場。作為一首“嘈雜而憤怒”的反戰歌曲,該曲鏗鏘有力地痛斥了戰爭,呼籲和平,為人們帶來了頑強而樂觀的生命力量。希望通過學唱這首歌曲,國際部的學生們也能學到歌曲中的大愛,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和平時代。
活動當天,國際部學生們邀請了高一學生會成員參加萬聖之夜Party(由於場地人數限制,此次邀請的是高一學生會成員參加,未來國際部將會邀請東康教育集團不同學校不同部門學生參與到國際部活動里,讓學生們感受到不同文化和節日的快樂和東康教育集團大家庭的溫暖團結。)
學生們進行了萬聖節的裝扮,化身為“各路妖魔鬼怪”向國際部老師們“要糖果”,同時也一起提着“南瓜燈”去為其他無法參加此次活動的一些老師和學生們送去了萬聖節糖果(西方的傳統是“要糖果”,此處做了本土化轉變不僅“要糖果”也去送糖果,通過向周圍人一起分享萬聖節的喜悅與“甜蜜”,以達到節日的分享目的,也符合我們中國人民熱情、友愛的優良傳統)。一切就緒,狂歡開始!“踩鬼魂”遊戲,關於萬聖節詞彙的“你比劃我來猜”的遊戲,搞得各路妖魔哄堂大笑,“驚”彩紛呈。
活動精彩瞬間
給老師和同學們分享糖果
東康一中國際部對待一系列西方節日的態度:不盲目崇拜,不迷失自我,既不全盤西化,也不全面否定,而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畢竟它可以給我們緊張、枯燥的生活帶來一定的生活情趣,注入一絲活力。大可不必說過洋節是崇洋媚外,背宗忘祖,在節日溫馨過後,一切也就煙消雲散了。所以東康一中國際部還是不忘提醒學生們:我們可以通過萬聖節活動感受國外節日的氛圍和節日背後的文化和意義,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最重要的是要記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是永恆的真理。在熱熱鬧鬧過好洋節的同時,千萬不要忘了弘揚中華民族悠久的優秀節日文化傳統,千萬不要在盲目崇拜中迷失了自我。國際部學生以後去到國外,也可以在萬聖節和我們的國外友人介紹和分享我們的中元節哦。
附萬聖節來歷
萬聖節又叫諸聖節,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而萬聖節前夜的10月31日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刻 。在中文裡,常常把萬聖節前夜(Halloween)訛譯為萬聖節(All Saints' Day)。
為慶祝萬聖節的來臨,小孩會裝扮成各種可愛的鬼怪向逐家逐戶地敲門,要求獲得糖果,否則就會搗蛋。而同時傳說這一晚,各種鬼怪也會裝扮成小孩混入群眾之中一起慶祝萬聖節的來臨,而人類為了讓鬼怪更融洽才裝扮成各種鬼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