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頗流行一種名為“古早味”的蛋糕。名字很和風,孤陋寡聞的我一開始還以為是日本哪家名店的蛋糕,弱弱一打聽,原來這只是台灣的叫法而已。細數一下,其實很多食物在台灣的叫法真的讓人傻傻聽不懂,古早蛋糕只是其中一種。
古早蛋糕=傳統懷舊味道
古早味蛋糕越來越受人歡迎,這種口味單純的“雞蛋蛋糕”可謂男女老少都喜歡。為什麼叫古早?原來台語“古早”是傳統懷舊的意思。例如古早蛋糕、古早牛肉麵,意思就是傳統懷舊口味的蛋糕和牛肉麵。
甜不辣=魚餅
記得以前看《康熙來了》,陳漢典說小S吃甜不辣最喜歡裡面的血糕,每次都要雙份。那時還以為甜不辣就是類似於關東煮的“大雜燴”。
雖然事實上它確實常跟血糕、蘿蔔一起賣的,但原來,“甜不辣”是指魚板。因為日語Tempura(Tempura原意是日本料理中的天婦羅)是魚板的一種,在日本南方有些地方叫魚板為Tenpura,所以“甜不辣”這詞是從日本傳來的。
青蛙撞奶=珍珠奶茶
還以為哪只青蛙不長眼?其實它跟青蛙沒有半塊錢的關係。連美食“牛蛙”都不敢改這麼上人費解的名字。誰想到青蛙撞奶竟然是珍珠奶茶?
第一次在+-2℃點青蛙撞奶的時候,特意壓低聲量問店員“請問青蛙撞奶是哪一杯?”。然後被告知,就是珍珠奶茶。(what?叫珍珠奶茶它不香嗎?分明是標題黨!)
PS:因為珍珠看起來很像青蛙的眼睛,製作珍珠奶茶是先加了珍珠再加奶和茶的,沖調那一下動詞用“撞”,SO,這就是青蛙撞奶!
青蛙下蛋
撞奶又下蛋,這隻青蛙太活躍了。名字其實一點也不幽默,甚至食慾全無。這道甜品其實就是珍珠加糖水或者愛玉冰。
芭樂=番石榴
這個小汐倒是一早就知道的,但也不代表知道的時候不驚訝。 不過,別看芭樂兩字聽起來比番石榴順口,原來在台灣,芭樂原來也有罵人的意思。
陽春麵=素麵
陽春麵咱們很熟悉,台灣的陽春麵並沒有像上面那幾位一樣改名換姓。陽春麵在台灣做法也沒有什麼限定,不過,幾乎都不會放任何的配料,就是素麵就對了。
牛肉湯麵=沒有牛肉湯麵
這個小汐印象深刻,許多年前跟一位朋友約在一間台式牛肉麵館吃飯,當時可能感覺也不怎麼餓,還是因為餐牌上的價格對於一個剛進入社會的我來說比較貴。反正就是挑了餐牌上最便宜的牛肉湯麵,清楚記得當時還納悶,怎麼牛肉湯麵比擔擔麵還要便宜呢。
可能是因為被這個名字誤導的人太多,服務員當場就提醒了我,這個牛肉湯麵是沒有牛肉的哦,只是牛肉湯加面。場面有點小尷尬,但我還是點了它,另外還要了一盤香腸,全是為了顯得自己不是第一次來吃而裝模作樣。
霜淇淋=軟雪糕
無論是麥當勞里的扭紋冰淇淋筒還是超市裡賣的冰淇淋,咱們都統稱為冰淇淋或者雪糕。但台灣會把麥當勞里的那種軟雪糕稱為霜淇淋,而超市裡賣的則稱為冰淇淋。
冬粉=粉條
還以為冬粉是另一種粉,原來就是粉條,一般是指山東那種用綠豆做的粉條。咱們廣東人習慣叫粉絲,台灣省稱它為冬粉。
扁食=雲(餃)吞(子)
台灣有一種叫“扁食”的美食。有點像廣式茶樓里的雲吞,又有點像餃子。外表稍微有丁點不同,但一樣是麵粉皮包肉餡。
氣到吐血可能不至於,但起這些名字的肯定都是秀兒。今天分享的“台灣美食的名字,分分鐘氣到你吐血,“青蛙撞奶”你知道是啥嗎?”到這裡。以上這些台灣美食大家有吃過嗎?你被哪款名字“欺騙”過?期待你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