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梭的復古叮叮車穿梭街區中。

空中弔橋,驚險刺激。

比人還高的多肉森林區,適合拍照。

互動區可以親手喂小鸚鵡。

小朋友喂溫順的水豚吃東西。

色彩繽紛的冰雕,讓暑氣消散。

許多商場致力於在購物功能之外拓展出更多新鮮有趣的體驗。
想了解更多商場主題設計的故事嗎,請掃二維碼。
炎炎夏日,不少市民都愛逛商場嘆冷氣,時下廣州大型購物體不僅能近距離欣賞流行的藝術塗鴉、光影藝術,還能置身於“熱帶雨林”觀賞瀑布、漫步繁花長廊;在“北極小鎮”中看冰雕、堆雪人……聽着都覺得過癮,原來線下商場還能這樣玩。不少年輕的小姐姐、“小鮮肉”們在裡面拍照發朋友圈、微博、小紅書,甚至錄製小視頻上傳到抖音等平台。
據了解,廣州部分商場和商業街區,通過精心的主題區域打造,不定期舉辦主題活動、藝術文化展覽,以及引入充滿觀賞性的藝術裝置,吸引越來越多消費者,特別是90後、00後這一群在互聯網時代下成長的年輕人,回歸線下,空閑時間到商場吃喝玩樂,成為日常休閑娛樂。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文靜、陳馨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蘇俊傑攝
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蘇俊傑攝
主題造景 給遊客帶來新鮮感
在過往部分消費者印象中,商場、商業街區都是商鋪林立,一家家不同品牌的店鋪相繼連接,各個商家、商業街區的區別,也許就是品牌不同、店鋪類型不同;而以往,商場之間差異化的競爭手段不外乎是這家引入的餐飲類型豐富多樣,另外一家有電影院、健身房、書店、烘焙作坊……然而,這些差異化的競爭點似乎也逐漸變得同質化,如今,線下商場、商業街區瞄準了主題“造景”,通過設計手段將線下實體打造成年輕一代喜歡的“網紅打卡點”,為實體商業增添新的魅力。
全媒體記者在周末走進位於天河區的地下商業街區時尚天河,發現不少穿着漢服年輕人在不同的公共區域擺POSE拍照,還有打扮成各種動漫人物的年輕人也穿梭其中。其中位於中區的“夜上海”主題區是近年主力打造的主題場景。
“設計組以上世紀30~40年代的老上海作為背景,在主題區入口搭建碼頭場景”,場景設計部設計師賴靜怡對全媒體記者介紹,設計靈感來自於經典電視劇《上海灘》,讓遊客產生置身當年上海灘的感覺。設計組還專門尋找各種道具,例如老式自行車、百樂門舞台、電話亭等,部分商鋪的窗花經過專門設計,用上彩色琉璃玻璃,過道的柱子經過“做舊”處理並貼上了那個年代的“舊海報”。充滿復古味的“叮叮車”不像部分商場的直接行駛在商場地面的小火車,設計師設計了固定軌道,讓人更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夜上海主題街區已落成一段時間,但是部分場景,設計組依然會不定期更新變換,甚至有的小場景1~2周就更換一次。這是讓設計不斷完善,也同時讓遊客每一次都有新鮮感。”據設計師介紹,即將開門迎客的新主題“北極小鎮”將會是天河CBD首家冰雪主題樂園,佔地面積超3000平方米,模擬自然降雪過程,讓南方人不出遠門,就能體驗玩真雪、打雪仗的樂趣。未來,該小鎮是集休閑、娛樂、購物、旅遊於一體的冰雪主題樂園,除不同的娛樂項目,還配有商業街、餐飲區、網紅餐廳、特色冰酒吧等。
在逼真“探險”中體會自然奧妙
除了滿足社交、娛樂等功能之外,大型商場還將功能範疇拓展至“科普教育”模塊。以往所參觀的植物園,多數擁有廣闊的半室外環境,或遠離鬧市,或在“地勢低平”的市區,這個夏天正佳雨林館出現了一個室內高層“空中植物園”,在這裡,參觀者能看到一個真正“共生共存”的熱帶雨林場景,雨林獨特的動植物,雨林獨特的氣候環境如閃電打雷等都展現在眼前。
廣州正佳雨林生態植物園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承唐告訴記者,目前已經有了海洋館、博物館,現在正在着力打造雨林館,幾個館主要是闡述地球進化的鏈條,“海洋是萬物的起源,博物館可以了解生物進化史,而雨林館的重點則在生物的多樣性,給遊客展示一整條科普教育的鏈條,讓大家在體驗雨林神秘的同時,又能產生對保護地球、保護環境、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深思。”這幾個館和許多商場的主題館最大的不同在於科普,“要是來遊覽的孩子們以後能夠從事相關方面的職業,成為植物學家、科學家,當然是值得鼓勵的好事。”
那麼,打造熱帶雨林館有多難?“要遊客真正接受我們的科普,需要通過設計手段打造成沉浸式的體驗。”設計師說。雨林館分為五條主線:囊括不少奇花異草如魔芋、猴麵包樹、見血封喉的雨林植物;包括樹懶、巨嘴鳥、浣熊在內的雨林動物;蝴蝶、螢火蟲等雨林昆蟲和爬蟲;以科普為主的場景如小型博物館自然中心,則帶來直觀的科普教育;除此之外,還有幾個非常上鏡的“網紅打卡點”,如強大生命力的多肉植物園、花團錦簇宛如童話仙境的孔雀花園、高空瀑布等。
全媒體記者了解到,打造一個市中心的“空中植物園”,最難的地方在於靠人工營造真實的雨林生態,滿足動植物多樣性的環境,“我們在設計的時候做過很多考慮,比如說建築結構首先要滿足熱帶要求,要找到最適宜不同動植物的光照,在溫度、濕度上都有嚴格的把握。”設計師介紹,雨林館中“參天巨樹”是如何被搬到城市中心的高空中呢?原來設計施工團隊足足花費幾個月,通過35米高空吊裝,再通過移位把大樹種到雨林區。
“霧氣、瀑布、高大的仙人掌,非常逼真。”市民張先生向記者表示,“很多科普的東西也適合帶小朋友來看,比如說微觀世界把樹根、螞蟻等放大好多倍,把人變得好像昆蟲那麼大。通過展覽告訴我們很多垃圾不能降解,會影響動植物的生長,這些內容都挺有意義。”
設計時融合旅遊文化元素、親子元素
伴隨着去年以藝術作為設計重點的K11商場在廣州開業,將人文、藝術、自然融合到線下零售成為業界新的關注焦點。同時,廣州線下商場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探索與積極轉型,在商業體中融入旅遊文化、藝術元素成為一大趨勢。然而,不同的商場、商業街區各有自己的“玩法”。過往十年是我國電商平台高速發展的十年,同樣,對於線下商場亦是挑戰與轉型的十年。面對線上購物的衝擊,線下商場、商業街區的模式出現了迭代升級。近年,廣州商場、商業街區,除了業態不斷豐富包含餐飲、電影院、書店、培訓機構、兒童樂園、藝術展覽、體育運動區等,更關鍵是“顏值高了”與“體驗感強了”。
“我們是將商場理解為城市客廳”,時尚集團總裁田鴻在接受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既然將商場視為“客廳”,它就包含“客廳”的功能例如社交,“我們會在客廳中社交、吃飯、看電影等。當下商場不單單只是商品銷售交換的場景,而應該是滿足大家聚合的需求。有觀點認為,線上購物會搶走線下實體店生意,這是事實,但是線上購物永遠沒有辦法實現的一件事情就是人的聚合和交流,年輕人需要約會的地方、家庭需要親子教育的基地,這些都是線下商場通過設計可以滿足人們的需求。”
田鴻認為,未來商場甚至會出現醫療服務,“現在商場里美容院普遍,未來可能有牙科診所、寵物診所。或者如高夫球體驗練習場、滑雪模擬體驗場都可能出現。如今對商業邊界的界定跟以前已不一樣”。“做最好玩的商場”,是一些大型商場追求的目標。田鴻表示,“我們去周邊城市兩三天旅遊,品嘗當地美食,體驗當地的文化,這些都是與當地歷史人文有關的東西,大家會特意前往當地。假如大家在自家門口逛街時也能體驗到各地地方特色,大家也會更樂在其中。”
未來對線下主題設計要求更高
正佳集團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謝萌表示,“一個巨型的建築生長在這座城市裡面,它不是為這一代人服務,更重要的是未來幾代人,我們都能夠延續下來,而大型商業體能夠可持續發展,它必須和教育相關。”
當然,隨着消費者審美的提升和對線下消費體驗的高要求,通過設計打造出擁有真實感、沉浸式的主題街區其實對設計團隊的要求也不斷提升,如取材於66號公路的主題街區,就不能像購物中心鋪地磚,要鋪瀝青馬路。又如北極小鎮,裡面分為“亞寒帶”和“寒帶”,“亞寒帶”有松樹等植物,而“寒帶”則是冰天雪地。
另外,與大IP合作進行不定期展覽,亦是眾多大型商場“吸客”主要方式之一。全媒體記者早前看到,在天河太古匯商場就有一場動漫IP皮卡丘主題展,當中還原了電影《大偵探皮卡丘》的經典場景和街景,吸引了眾多粉絲拍照。現場觀眾能通過AR合影機和皮卡丘合影,簡直是萌翻了。
記者觀察:
為把沉迷於線上購物的年輕人重新“吸引”回來,許多商場目前都已致力於在購物功能之外拓展出更多新鮮有趣的功能,以求突破商場同質化。這個暑期,廣州不少商場早已鉚足幹勁準備了豐富的主題活動。各種各樣的主題活動旨在滿足不同群體的胃口。然而,許多為“突破”而“突破”的主題活動和藝術裝置,往往又會陷入另一個同質化的窠臼,如何避免成為流水線上的一環,真正讓自身具有創意以及強大吸引力,還需要反覆的思考與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