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尼克松的幕僚就說過:”美元是我們家的貨幣,卻是你們家的問題“ 。隨着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21日為期兩天的貨幣政策會議的結束,美元的問題再一次的拋給了大家。
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將上調75個基點到3%至3.25%之間。這是美聯儲今年連續第三次加息75個基點。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會後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為了將目前的高通脹降至美聯儲目標水平,美國經濟將經歷一段低於趨勢水平的增長時期,勞動力市場也會走軟,但這是需要承擔的痛苦,因為恢復價格穩定尤為重要。鮑威爾會後的發言也再一次表明了與通脹戰鬥到底的決心。
但是抑制通脹的前景卻令人擔憂,畢竟升息只是貨幣政策,而通脹發生是多因素的。幾個主要因素就不是美聯儲所能控制的。第一,俄烏戰爭和歐洲的強硬,都將原物料的價格推高;第二,中國國內嚴格的防疫政策,使得供應產生波動;第三美國的單邊主義,破壞了原有的產業鏈,破鏈及碎鏈勢必會使供應商的成本升高。最後美國現已高達6%的貸款利率,以及房租的價格也可能因為這次加息最終形成反噬。
雖然加息對抑制通脹作用前景不明,但有一點是顯而易見的,就是各個國家外幣的承壓,利差的增大勢必會造成外資迴流,尤其是對那些外匯存底較少的國家,是不是會走上貨幣竟貶的老路,不禁令人想起了97年的金融風暴,泰銖大貶80%。但是亞洲金融市場經給20多年的發展,承壓性確實不可同日而語,但是輸入性通脹及貨幣壓力還是令人擔憂。
我們確實是在經歷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也終將是進入史書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