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4月11日上午10時左右,中國金控的股價開始急速跳水,半小時內跌幅達80%,至0.019港元/股,成為“仙股”,創近3年新低。動資產約為1.78億元。

時代周報記者 李宛珊 發自廣州、深圳
廣州增城,三江沙頭村。
塵土飛揚的公路旁邊有一大片綠油油的菜地,這裡是從玉農業位於廣東省的蔬菜生產基地之一。目前,這塊面積達3000畝的菜地上種着菜心和芥藍,還有一部分土地因閑置而雜草叢生。一位不願具名的工作人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隨着廣州雨水漸多,這片菜地將種上水稻,等到秋天便是“增城稻草人創意展”,“秋天的時候你再過來,特別漂亮,也特別熱鬧”。
距離這裡85公里外的深圳福田經貿大廈是同屬於一個集團的從玉食品貿易有限公司(下文稱“從玉經貿”)的註冊地,這裡同樣也是P2P平台格林易貸的辦公地點,一進門便可以看到“中國金控”四個金色大字。
這四個大字及其旁邊的股票代碼—00875或許讓投資者更有安全感。然而,在4月11日上午10時左右,中國金控的股價開始急速跳水,半小時內跌幅達80%,至0.019港元/股,成為“仙股”,創近3年新低。之後多空力量爭奪激烈,截至4月11日收盤,中國金控跌幅達57.48%,報0.054港元/股。4月13日,復活節假期前最後一個交易日,中國金控的最終報收0.054港元。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了半個月之前同樣在港股市場被血洗的輝山乳業(06863.HK),但中國金控與輝山乳業的情況有所不同,前者近幾年的業績並不盡如人意。
從公開資料上看,曾用名“從玉農業”的中國金控以農業起家,2015年時涉足金融,只是這樣的轉型並未幫助中國金控走出虧損的命運。
發跡於農業
按照公司官網上的表述,中國金控的前身從玉農業成立於1992年,2002年起,公司成為廣東省和香港地區新鮮蔬菜的主要供貨商之一,並於2012年成為“國內首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實際上,在2012年4月之前,“00875”名為“連發國際”。連發國際曾從事過培植、銷售及買賣林木種苗及種子等業務,從披露的財務數據來看,當時連發國際連年虧損,並遇到較為嚴重的流動性危機,隨後連發國際尋找各種途徑擺脫危機,但大多無疾而終。
2011年7月,連發國際發布公告表示,公司將以1.43億港元的價格購入從玉集團全部股權,而在2010年底,連發國際的總資產僅為139.1萬港元。從玉集團通過本次交易獲得了連發國際約19.24%的股權並因此借殼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從玉集團之前,連發國際全資收購了田園食品及百利高食品。公開資料顯示,田園食品此前曾為連發國際的一名供應商,並在東莞設有面積達約2320平方米的加工中心;百利高食品則為香港惠康超市的主要供應商之一,連發國際表示,該次收購的目的是為了公司能夠成為供港蔬菜龍頭分銷商。
公開數據顯示,從玉集團在2009年的營業額約為9000萬港元,稅後利潤約為1600萬港元。相比較之下,截至2009年前三季度,田園食品的賬面凈值為負31.80萬港元,百利高食品的賬面凈值為162.80萬港元;而連發國際在2009年度虧損711.7萬港元,從玉集團整合的難度可想而知。
上述三項併購重組工程於2011年底全部完成,從此公司進入“從玉農業時代”。幾個月後,“00875”終於發布了“正面盈利預告”,到了2012年底,從玉農業終於扭虧為盈,錄得大約3140萬港元的凈利潤。
只是這樣樂觀的情緒未能延續下去。2013年度,從玉農業在營收微微上漲的情況下虧損約5883萬港元,這之後,“00875”再也沒有發布過令股東滿意的年報。
從“從玉農業”到“中國金控”
2015年,公司作出了轉型的決定。隨着公司戰略的改變,“00875”也由“從玉農業”變成了“中國金控”。
“00875”急於變身的心情不難理解。時至今日,農業仍然需要看天吃飯,這一點在波瀾起伏的菜價上得到驗證。一位不願具名的從玉農業工作人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前年的菜價一公斤超過20塊,去年的(菜價)差不多有七八塊,但在今年,我們賣出的菜也就只有四塊多。”而格林易貸的工作人員則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廣州的人力成本越來越高,這也使得公司的供港蔬菜業務承受着越來越重的成本壓力。
涉足金融業務是中國金控為自己設定的解決方案。2015年9月,中國金控完成收購香港金裕富公司,由於金裕富公司持有P2P平台格林易貸25%的股權,中國金控由此涉足P2P業務;2016年2月,中國金控又通過收購深圳市泰恆豐科技全部股權,間接將已獲得從事小額貸款業務許可的深圳市盛聯豐小額貸款收入囊中。
時代周報記者通過格林易貸一位工作人員了解到,目前中國金控於香港和大陸均開展了金融業務,其中大陸的金融業務主要為P2P平台和小額貸款;而其在香港的金融業務還包括私人貸款和證券投資。
官網顯示,從事私人貸款業務的金裕富財務已於2015年9月獲得相關牌照;另一子公司金裕富證券也已於2016年4月獲准成為註冊持牌證券商。
至於為何中國金控會選擇P2P平台和小額貸款作為其涉足金融行業的起點,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廣州E貸總裁方頌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相較於證券等業務,在國內開展這兩項業務要相對簡單。
轉型乏力
中國金控轉型已近兩年,但目前公司的大部分營收仍然來源於農業業務,上述格林易貸工作人員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從規模來看,目前格林易貸並未處於行業前列,由於P2P平台的政策框架尚需完善,因此公司目前的策略是“穩打穩紮”,以便平台更好地適應政策變化。而在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平台的時候,該工作人員將中國金控的上市背景作為平台的優勢之一,但其強調,平台的借貸標的與上市公司並無關聯。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從去年開始,中國金控便在原有的農業業務上增加了新內容。上述從玉農業工作人員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等廣東的雨季到來時,公司將“北上”赴寧夏種菜,而廣東的菜地則會種上水稻以發展旅遊行業。
然而,在中國金控新發布的2016財報中,時代周報記者並未發現上述業務對公司業績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00875”的業績長期處於虧損狀態,但有時公司股價會顯得頗為興奮。2016年4月時,中國金控宣布將向獨立第三方珠海德谷基金管理及前海阿里基金管理(以下簡稱“前海阿里”)分別發行最多4億元及20億元的五年期零息可換股債券。
消息一出,中國金控的股價一度飆漲近60%,而後阿里巴巴發言人表示,前海阿里與阿里巴巴集團並無關聯。
自更名以來,中國金控曾多次發股增資,但並不是每一次都有結果。而儘管“00875”的股價在這一個又一個的公告中起起伏伏,但由於中國金控主營業務不力,轉型未完成,業績持續虧損的窘境並未因此而得到改善。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