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慎獨
擁有核武器是成為世界強國或者地區強國的重要標誌。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等國頂着全世界的壓力研製核武器,伊拉克、敘利亞等國為了核武器還付出了血的代價。
然而有一個國家,擁有世界前三數量的核彈頭,以及獨一無二的核導彈列車,戰略轟炸機中的翹楚圖-160「海盜旗」,但這個國家卻要把核武器全部毀掉。白天鵝般修長優雅的海盜旗更是慘遭鏟車斬頭,這個暴殄天物的國家便是烏克蘭。
蘇聯解體,多了一個核大國
1991年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繼承了前蘇聯30%的軍事力量,包括近80萬軍隊、6000輛坦克、1500架軍用飛機,以及南方機械廠、黑海造船廠等軍事科研單位與軍工廠。同時烏克蘭還繼承了一部分前蘇聯核力量,以1272枚戰略導彈核彈頭直接躋身核俱樂部的第三位,另外還有兩千多枚戰術核武器。
烏克蘭核武器博物館展示的烏克蘭彈道導彈分布圖
烏克蘭具備「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中的兩種,即陸基戰略導彈與戰略轟炸機。戰略導彈有SS-18、SS-19、SS-24,其中SS-24「手術刀」是世界上唯一一種實戰化部署的戰略導彈列車,每列20節車廂,包括指揮、發射、保障、生活等設備一應俱全,其中發射車廂三節,每節一枚導彈。
這種導彈列車外觀上與普通民用火車完全相似,衛星偵察根本無法發現其蹤跡,因而隱蔽性極高,一問世就引起美國的恐慌。而且烏克蘭不僅裝備了這三種導彈,還有繼續研發生產的能力。尤其SS-24導彈的研發生產都在烏克蘭,使得俄羅斯無法繼續維護升級自身持有的SS-24導彈列車,不得不退役這些導彈。
SS-24導彈列車
烏克蘭還有23架圖-95MS「熊」與19架圖-160海盜旗戰略轟炸機,這些轟炸機搭配的是KH-55巡航導彈,總計有五百多枚,其中不少都可搭載核彈頭。
紙面上看,烏克蘭不僅是一個核大國,還是一個核強國,與當年的英法中相比絲毫不落下風,尤其是圖-160這種大殺器,畢竟現在中國都沒有這個級別的轟炸機。但這些核武器對烏克蘭來說,卻是燙手山芋。
圖-160
全世界都要求烏克蘭棄核
正所謂君子無罪,懷璧其罪。烏克蘭坐擁如此龐大的核武庫,讓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坐立不安,五個國家難得達成一致,要求烏克蘭棄核。五大國的壓力讓烏克蘭如坐針氈,不得不認真考慮棄核這件事。同時烏克蘭作為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受害國,國民談「核」色變,不少烏克蘭人都希望核武器離烏克蘭遠點。
起初,烏克蘭政府開展了一些棄核的工作,將戰術核武器盡數運往俄羅斯。但烏克蘭議會和軍方卻逐漸意識到核武器的價值,拒絕將戰略核彈頭運走。並且拒絕執行1991年前蘇聯與美國簽署的銷毀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境內核武器的條約。
運往俄羅斯拆毀的導彈
不過這些阻礙棄核的人並不旨在利用核武器提高烏克蘭的政治、經濟地位,而是出於對美國、俄羅斯的不信任,在得不到書面保證的情況下,他們還不願意放棄核武器這一籌碼。同時,他們希望核武器能換來更多的經濟援助。
美俄對烏施壓後,烏克蘭同意銷毀核武器,但在烏克蘭得到真正的安全保障前,烏克蘭會保留40%的核武器。1993年1月,為了加快烏克蘭棄核進度,美國同意為烏克蘭提供1.75億美元資金用於銷毀核武器,以及1.55億美元的經濟援助。美國還會牽頭成立基金會,用於支持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國的市場經濟改革。
中國也在這期間不斷向烏克蘭提供安全承諾,1994年末中國不僅承諾不對烏克蘭使用核武器,同時承諾烏克蘭遭遇核威脅時提供核保護。在中國等國的斡旋下,烏克蘭同意全面棄核,並制定了時間表。俄美英與烏克蘭簽署了《布達佩斯安全保證備忘錄》,對烏克蘭的國家安全作出一系列保障。現在看這一紙條約不過是一張廢紙,還不如廁紙有用。
首先,烏克蘭在1999年前將核彈頭全部運往俄羅斯,這些核彈頭內的高濃縮鈾一部分會被運往美國,然後製作成核燃料棒賣到核電站,烏克蘭將得到10億美元的核燃料棒用於國內的核電站。
SS-18液體燃料彈道導彈,右上為發射井
烏克蘭境內的固體燃料導彈會被引爆,液體燃料導彈則會被切割,確保這些導彈完全沒有修復或重新使用的可能。導彈上的貴金屬會被回收,核廢料則全部收集後深埋。發射井按照國際慣例,要將地下6米到8米的部分炸毀。
除了核導彈,烏克蘭的戰略轟炸機也是美俄重點關照的對象,尤其是19架圖-160,當時俄羅斯自己也沒有多少圖-160,而美國則無比忌憚這一大殺器,生怕這些飛機全部落入俄羅斯手裡。
俄羅斯在圖-160上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向烏克蘭提出用轟炸機還債的方案,畢竟烏克蘭不僅欠下了俄羅斯一大筆石油天然氣的貨款,以後還要依賴俄羅斯提供能源。雙方約定,以8架圖-160償還一部分欠款。
圖-160慘遭斬頭
眼見俄烏兩國一團和氣,美國坐不住了。儘管克林頓馬上就要卸任,他依舊全力以赴讓烏克蘭銷毀剩餘的圖-160,他先承諾了一大筆資金,讓烏克蘭開始銷毀圖-160,而且是暴力拆毀。
但這些飛機完全失去使用價值後,之前承諾的資金又不見了。烏克蘭剩下的11架圖-160里,除了一架放在博物館裡,其餘的10架均變成了零件狀態。就這樣,烏克蘭的核武器與核打擊能力全部歸零。
表面是窮,實際是蠢
眾所周知,在解體前夕蘇聯經濟已經陷入困境,烏克蘭也不意外,解體後則遭遇更嚴重的經濟危機。蘇聯遺留下的龐大軍隊與核武庫,一方面是實力,另一方面也是負擔。僅核彈頭的維護便要吃掉烏克蘭一年三分之一的財政收入,更別說那些戰略導彈與戰略轟炸機。除了維護費用昂貴,這些核彈頭的發射密碼全部由俄羅斯掌握,儘管烏克蘭有可能破解密碼,但是時間與代價都不會小。
除了費用,技術也是問題,這些大殺器的各個子系統來自前蘇聯國內多個設計及或科研單位,烏克蘭自身沒有科研實力去維護升級圖-160,時間一長,這些飛機就變成了廢鐵,莫不如拿這些飛機去換點錢。
圖-95
倘若烏克蘭是個偏安一隅的小國也就罷了,全世界打成焦土也不會有人想起他,但烏克蘭號稱歐洲之門,自古以來東西方的文明交流都會經過烏克蘭。蘇聯解體後,烏克蘭更是成了北約與俄羅斯對抗的中間地帶,想要獨善其身是沒有可能的。
要想生存就必須有實力,而蘇聯留下的核武器無疑是烏克蘭手裡的撒手鐧。倘若烏克蘭能團結一致,用核武器作為籌碼去換取政治地位與經濟援助,恢復國家經濟,直到自身能負擔得起持有核武器的能力,那麼烏克蘭未嘗不會變成一個地區小強國。更何況烏克蘭有着歐洲糧倉之稱,又有蘇聯留下的工業基礎。
SS-19
但烏克蘭領導人不僅缺乏遠見,更沒有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感,他們只想着自己能撈好處,儘快將核武器處理掉,自己好拿着美元去滿世界瀟洒,讓烏克蘭逐步墮落成現在這個樣子。
從全世界角度看,烏克蘭棄核無疑是一件利於和平與安全的事情,畢竟烏克蘭歷史上缺少富有雄才大略的領導人,國內民族眾多,矛盾重重,不排除出現不理智的領導人,輕率的使用核武器。烏克蘭自獨立後幾乎一直處於混亂的狀態,一旦恐怖分子趁亂從烏克蘭得到核武器,那簡直是全世界的災難。
如今烏克蘭混成這個德行讓一些人開始幻想倘若當年烏克蘭不棄核會怎樣,歷史沒有如果,以烏克蘭領導人對國家的責任感,哪怕是給他們一座金山也早已經敗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