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近期舉行了二季度的業績發布會,雖然它表達了對芯片行業的信心,然而到了最後卻是遮遮掩掩的說了接下來的日子可能沒那麼好過,芯片供給過剩已經出現了,部分美國芯片企業甚至寧願支付高額違約金也要砍單。
中國台灣是全球最大的芯片生產地,除了台積電方面遮遮掩掩的預警芯片供給過剩之外,另一家中國台灣企業力積電則給出了更為明確的信息。力積電錶示它代工生產的驅動芯片、CMOS圖像傳感器、特殊性DRAM等的下單量明顯萎縮,甚至之前已經下單的訂單也取消了。
中國台灣的芯片製造企業的客戶主要就是美國芯片企業,其中台積電有七成的收入都來自美國芯片企業,台積電和力積電傳達的信息顯示出如今的美國芯片確實感受到了需求下滑導致的窘境。
事實上美國芯片企業出現銷售困難的情況,最早在今年一季度就已經出現,由於全球最大的5G手機市場--中國市場的5G手機銷量大幅下滑,中國手機企業大幅縮減了5G手機的訂單,當時中國手機砍單1.7億部,對射頻芯片的需求大跌,因為5G手機所需要的射頻芯片是4G手機的2-3倍,美國射頻芯片企業在一季度就傳出了庫存高企的消息。
隨後到了近期,美國的模擬芯片企業也傳出了庫存高企的消息,導致美國模擬芯片龍頭企業不得不大舉降價近九成求售。當然這些美國芯片企業都不會直接承認自家芯片庫存高企,然而如今台積電、力積電等芯片製造企業的說法無疑揭開了美國芯片的遮羞布,證明了它們的芯片銷售真的遇到麻煩了。
實際上全球芯片市場供給過剩恐怕比業界人士的預期更嚴重,這是因為這兩年全球芯片市場的擴張實在太兇猛了,從2019年美國對華為採取措施後,各個經濟體為了確保產業安全,紛紛擴張芯片產能。
美國推出了520億美元芯片補貼計劃,歐洲則提出了430億歐元的芯片產能擴張計劃,全球規劃的芯片製造項目高達86個,至今已完成了35個,今年底前這些芯片製造項目將陸續投產,芯片產能將進一步增加。
中國則是最快推進芯片產能擴張的經濟體,在過去數年,中國的芯片產能從全球排名前五之外激增至第三名,佔全芯片產能的比例已達到15%。隨着中國的芯片產能開出,2021年中國的芯片自給率已達到36%,今年前5個月的芯片進口量減少了283億顆或11%,中國不僅大幅減少了芯片進口量,還增加了芯片的出口。
如今中國依然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採購國,2021年中國採購了4000多億美元的芯片,佔全球芯片市場的份額高達六成。如今全球芯片供給過剩,美國芯片則佔全球芯片市場近五成份額,如此情況下美國芯片出現的庫存恐怕還得靠中國這個全球最大客戶消化。
然而正如上述,中國恰恰也是芯片產能擴張最快的經濟體,並且如今中國的芯片產能已達到一定規模,自給率已大幅上升,美國芯片希望中國製造消化庫存恐怕得給出更多優惠條件,這也是中國的底氣吧,自己能生產芯片就有了更多議價權。
可以說當年美國芯片曾附加諸多條件,這不給買、那不給買的,到如今中國自研芯片已具有一定水平甚至開始對外大規模出口了,美國芯片出現庫存了才低下了高傲的頭顱,這也可以說是美國芯片捧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