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大本科生回母校,年薪80萬
江蘇某學校,奧賽金牌輔導老師,年薪40萬
為何40萬、80萬招老師?
一是說明學校不差錢。經濟實力了得!一般學校受不了,到哪裡搞40萬、80萬?且即使能搞到40萬、80萬,上級也不允許發呀!當初深圳亦如此,40萬打底,看看現在的深圳。很多地方辦不了這個事的,所以還是四平八穩吧!
二是給錢要辦事,給多少錢辦多大事!給你40萬,奧賽輔導必須出多少個學生!如果輔導不出來,那就拜拜,不再續簽合同;給80萬,然後學校依靠門面,再培養出北大學生來……此種辦法比只倡導教育情懷,不給錢,更實事求是,更有吸引力!比如:2個學校以教育情懷來吸引奧賽輔導教師,北大本科生……人家肯定不去!
三是說明學校的膽子較大,政策還允許。光膽子大,政策不允許,也辦不了;只是政策允許,膽子小,還辦不了,所以,膽子、政策,二者兼備。本地教育出名靠什麼?先要靠噱頭。奧賽金牌輔導者、北大本科生,這就是噱頭。
四是學校很精明!精明得很。做的都是能回本賺錢的生意!仔細一看,江蘇的那個學校原來是個民辦學校,民辦學校就是為招生、送錢辦的;公辦學校招了北大本科生,起碼該學校有名氣了。
兩所學校各具特點,但都是要招有本事的人,招到人之後,還要既要面子,還要回本。年薪80萬、40萬,怎麼回本?還得依靠招來的老師的吸引力!1是奧賽輔導老師,北大本科……兩張名片足夠了!奧賽成績進入一些排名,差不多就能進入北大清華;一看是北大畢業的老師來上課,誘惑來了,家長爭相給孩子報名……說不定孩子就考上北大。為何?北大畢業的老師,該老師得有多厲害!學校自然就回本,更有面子。
2是合同是可以改的。經濟下滑,待遇可以降的。深圳就是典型例子,現在深圳的老師跟原來合同中籤訂的協議已經不一樣了。所以,現在深圳再招清華北大畢業生,很難招到了。
3是轟動效應出現。一看來了奧賽金牌輔導者,北大的本科生也來了。如果是民辦學校,家長趨之若鶩,讓拿多少錢就拿多少錢;如果是公辦學校,家長想辦法擇校,非得上該學校,心裡才踏實。
有真本事的老師
年薪40、80萬有何作用?
一是能夠吸引優秀人才。讓有本事的人,有名頭的人,加以效仿,紛紛來到。當然,內蒙古因為地方的偏遠,硬環境不行,畢竟是個小地方,很難吸引其他北大畢業生來到,該北大畢業生除去給錢多之外,還有母校的原因。該學生一手拿錢,一手教育情懷。
二是學校要出名,必須走捷徑,學校怎麼出名?就靠噱頭。只靠自己扎紮實實努力教學,很難出名。拿出40萬、80萬,列出標準,一下出名了,起碼,大家都知道兩所學校的名字了!記住名字也是出名啊!
三是學校教學質量可能會發生質的飛躍。一旦招收的人才有真本事,不是花架子……接下來奧賽金牌輔導者輔導的學生,進入靠前排名可能如約而至,甚至出現集團衝鋒,大面積豐收!我們這裡有所學校,高薪(年薪120萬)聘請了奧賽輔導金牌老師, 2022年化學一等獎,該學校37人獲獎!佔了全省1/3!太厲害了,金牌老師確實牛。
北大本科畢業生可不是一般人,真正的優質的人才。所以,優質優價(年薪80萬)會激勵很多學生好好學習,努力考上北大……將來他們成才了,甚至比80萬還要多!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當然,也有反作用。讓其他一線老師不滿意,憑什麼就給他們40、80萬?我們就值這麼點錢?易造成兩極分化。
網友說:
網友一:難得還有北大學生留在國內。希望准格爾從經濟全國百強縣,進一步變成全國教育百強!
網友二:希望越來越多這樣的招聘,我們的教育才有奔頭,最好能達到年薪500萬,甚至上千萬!吸引真正的人才流入教育系統!
網友三:當老師的本質就是讓學生好好學習,既然要讓別人好好學習,老師應該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所以,高中招聘教師去給錢多的名校,合情合理。
怎麼辦?
一是40萬、80萬年薪價格太低了,不能低於100萬!為何?就看浙江那位老師,一下子獎勵300多萬,該老師當四個班的班主任,所教班級考上很多清華北大,且一本過線率也極高!獎勵教師還是浙江有魄力!
二是可以搞階梯價格。別固定價格。獲得金牌多少人多少價?考上北大清華人數多少價……拉開距離,而不是一鍋煮。甭管考得好,考得差,年薪都是40、80萬,不可行,沒法調動老師積極性。
三是老師本人要謹慎簽訂協議。防止被學校欺騙(欺騙學校),要法治,不要人治。畢竟很多老師很天真,學校招人有自己的套路,但教師可是第一次。
簽好協議
總之,優秀人才進入學校是個好事情,可起到良幣驅逐劣幣的作用!好事辦好!務必要守信譽,守合同,不能失信於老師;老師也要拿出真本事,而不能是個假把式!讓優秀教師致富值得稱道!
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