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軍五大王牌主力是怎麼消失的?林彪滅兩個,粟裕滅了兩個半!
林彪和粟裕可以說是我軍的後起之秀,南昌起義時,諸多老帥都已經當到軍長、師長高官,但林彪只是連長,粟裕職位還要更低一點,是警衛班長。
但沒多久,他們就成為我軍的中流砥柱式將領,特別是解放戰爭,一個指揮了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一個指揮了淮海戰役。
兩人相似的地方很多,都是出生於長江流域(一個湖南,一個湖北);都不善言談和交際,是純粹的軍事將領;都從軍中的小字輩開始成長,林彪是十大元帥中資歷最淺的之一,粟裕在十位大將中年齡排倒數第二;他兩都深為主席所倚重,也深為蔣介石所忌憚……
他們還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蔣軍的五大王牌主力軍幾乎全部都是由他倆消滅的!
蔣軍的力量曾經非常強大,有美國給他們做後盾,全部的美械裝備,有美國軍官提供培訓,軍事教材也是最先進的美式教材,就連軍裝都是美式的……
解放戰爭爆發之後,由於蔣軍勢力過於強大,我軍只能且戰且退,很多解放區丟失,像臨沂、張家口、兩淮等首府城市甚至連革命聖地延安都不得不暫時放棄。
那個時候,蔣軍五大王牌主力軍囂張得很,他們覺得只要再加把勁兒,就可以把解放軍全部消滅。
當時的五大王牌主力軍全部擺在最重要的兩大區域:東北和中原(包括華東)。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最終決定勝負的從來不是你的軍隊有多強大,而是民心向背。而且,他們在戰場上遇到了林彪和粟裕這樣最傑出的解放軍將領,因此,他們踏上征途的時候,覆滅的命運其實已經註定了。
整編74師:被陳毅和粟裕消滅在孟良崮,上至師長下至馬夫,一個都沒有跑掉。
整編74師其實就是第74軍,於1937年在武漢成立。抗日戰爭勝利後,74軍奉命駐紮南京,負責首都的安全,因此被稱作“御林軍”。這支軍隊戰鬥力強悍,最高軍事主官先後由俞濟時、王耀武和張靈甫等大人物擔任,成為蔣軍中戰鬥力最強的部隊。
解放戰爭中,蔣軍召開下整軍會議後,74軍改稱整編74師,但人數一個沒少,仍有3萬多人。張靈甫雖然是師長,卻掛中將軍銜,是蔣軍最著名的戰將。特別是在美國的幫助下,整編74師清一色的美械裝備,驕狂得不得了。
張靈甫曾經誇口:“有我們整編74師,新四軍就死無葬身之地!”因此,解放戰爭一爆發,整編74師就成為蔣軍侵犯華中解放區的急先鋒,但張靈甫並不知道,他的末日即將來臨。
孟良崮一戰,陳毅和粟裕在蔣軍的密集陣型中利用對方互不配合的弱點,將整編74師挖了出來,經過激戰的戰鬥,將其全部消滅,一個都沒有跑掉。
如果不是華野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將張靈甫下葬,則死無葬身之地的就是張靈甫了。
新1軍:曾經輝煌一時的遠征軍,最終在遼西大會戰中栽在林彪的手裡。
新1軍的基礎是抗日戰爭中著名的中國遠征軍,軍長孫立人可以算得上是抗日名將。在奉調北上東北之後,孫立人曾在四平重創林彪,還曾經和陳明仁一路追着林彪逃過松花江。
孫立人英勇善戰,但桀驁不馴,蔣介石不喜歡他,他和杜聿明也有矛盾,陳誠到東北之後,孫立人的新1軍被打散重組,後來乾脆把孫立人高高掛了起來。
新1軍先是奉命駐守瀋陽,隨後隨第9兵團司令官廖耀湘西援錦州,廖耀湘怕自己手下這5個軍被林彪吃掉,因此不僅走得慢,而且朝着錦州相反的方向進軍(錦州在瀋陽西南,但廖耀湘去了西北的彰武)。
就這樣,廖耀湘帶着包括新1軍在內的精銳大軍在遼西走廊兜圈子,他本想南逃營口坐船離開東北,但在黑山和大虎山一線被林彪的10縱死死纏住,等林彪大部隊趕來之後,這十幾萬人毫無懸念地被全部消滅。
曾經驕悍無比的新1軍,就在東北的黑土地上迎來了它的末日。
新6軍:廖耀湘的看家部隊,最終卻被他親手埋葬在東北。
新6軍和新1軍本是同根生,都脫胎於中國遠征軍。
新6軍號稱“主力中的主力”,由緬甸戰場上的原新1軍第22師為主改編而成,首任軍長就是廖耀湘,他在法國專門學過軍事,是蔣軍中響噹噹的人物,被稱作“蔡鍔之後的湖南第一人”。
新6軍在東北曾經創造“輝煌戰績”,逼得林彪連連後退,先佔遼陽,再占本溪,後占開原,並在四平大勝林彪,不久又北上佔領長春。林彪一度有“攻堅恐懼症”,這就是陳明仁、孫立人以及廖耀湘在四平造成的。
然而廖耀湘在遼西鑄成大錯,在攻錦州、回瀋陽和逃營口之間猶豫不決,終於在黑山和大虎山遇到冤家梁興初,被咬得一步不能動彈,最終包括新6軍在內的西進兵團全軍覆沒,廖耀湘和他的新6軍都作了蔣家王朝的陪葬。
廖耀湘在功德林戰犯管理所被關了10多年,1961年釋放。
第18軍:陳誠的家底,精銳中的精銳,在雙堆集被劉鄧和陳粟裕消滅。
1944年,胡璉出任第18軍軍長。
這個胡璉,有“當代趙子龍”之稱,毛澤東也稱他“狡如狐,猛如虎”。而且,他帶兵寬以待人,嚴於律己,深得廣大將士之心。本來可以當上第12兵團司令官,但由於第12兵團歸華中白崇禧節制,白崇禧一萬個瞧不上胡璉,因為胡璉曾多次拒絕服從國防部長白崇禧的全集,結果蔣介石不得不搞了個折衷,讓黃維當上了第12兵團司令官,而胡璉只是副司令官。
不過,胡璉並沒有因此忘了他職業軍人的本色,在戰場廝殺最激烈的時候,要求蔣介石派飛機把他送到戰場上去。
第18軍是陳誠的家底,當時受優待,全部美械裝備,號稱“精銳中的精銳”,戰鬥力超強。
淮海戰役爆發之後,黃伯韜兵團在碾庄被圍,為了救黃伯韜兵團,黃維奉命率第12兵團從華中趕赴淮海戰場,其中就有第18軍。當黃維走到雙堆集的時候,被劉鄧的中野大軍包圍,接着華野陳士榘率援軍特別是炮火猛烈的特縱趕到,在兩支大軍的圍攻之下,黃維不支,全軍覆沒,黃維被俘,倒是狡如狐的胡璉,從戰場上跑掉了。
第18軍從此覆滅。
第5軍:在與粟裕的對陣中,喪失在有“邱瘋子”之稱的邱清泉之手。
第5軍最早於1938年成立,第一任軍長是杜聿明,當時下轄三個師:鄭洞國的榮1師、戴安瀾的第200師,以及邱清泉的新22師。
第5軍之所以是蔣軍五大王牌主力,原因就在於其強大的機動能力,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支機械化部隊,戰力是相當的強悍。
這支軍隊曾經在抗日戰爭中立下不朽的功勛,1945年,邱清泉任第五軍軍長,改編為全部的美械裝備軍,經美軍教官在昆明特別訓練後,開到中原以及華東對抗解放軍。邱清泉有“邱瘋子”之稱,瘋子將軍帶領一支瘋狂的部隊,蔣軍已經走火入魔。
後來,邱清泉升任第2兵團司令官,他最大的特點是作戰瘋狂,對友軍的救援不遺餘力,這和別的蔣軍將領明顯不一樣。
不過,第5軍仍然難受覆滅的命運,在淮海戰場上,邱清泉先後在徐州附近和陳官莊遭遇毀滅性打擊,最終在徐蚌漫天的大雪中,杜聿明30多萬蔣軍精銳被全殲,杜本人被俘,而邱清泉則在突圍中被打死。
第5軍就這樣結束了其曾經輝煌繼而瘋狂的歷史。
蔣軍五大王牌主力,兩支被林彪消滅,兩支被粟裕消滅,剩下一支則算是粟裕和劉鄧共同消滅的。
林彪和粟裕是毛澤東手下最會打仗的將領,蔣軍五大王牌主力在他們的打擊下遭遇“團滅”:
林彪消滅了兩個:新1軍和新6軍被東北野戰軍在遼瀋戰役中的遼西大會戰中消滅。
粟裕消滅了兩個半:整編74師和第5軍被粟裕的華東野戰軍消滅,而第18軍則是和劉陳鄧的中野一起消滅的,其中,整編74師被殲滅於孟良崮戰役,而第5軍和第18軍是在淮海戰役中覆亡。
五大王牌主力,林彪和粟裕消滅了四個半,戰鬥力不是一般的強。
另外說一句,要說我軍誰率領的部隊人數最多,恐怕也要數林、粟二人:林彪在渡江戰役後,同時擔任四野司令員和中南軍區司令員,手下有兵150多萬,而粟裕在建國前夕所帶兵力也達102萬(見《陳毅傳》記載的數字)。
另外一名帶兵也達百萬的將領是彭德懷,但彭老總突破百萬是在朝鮮戰場,建國前他所統率的部隊人數不超過35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