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孟亞旭
這幾天,有關黨的二十大代表選舉的新聞備受大家關注。
據《新聞聯播》11月18日消息,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關於黨的二十大代表選舉工作的通知》,對二十大代表選舉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11月19日,中組部負責人就黨的二十大代表選舉工作回答了新華社記者提問。
這兩則新聞,披露了二十大代表選舉工作的多個重點內容。
選舉單位由40個減少為38個
政知君注意到,黨的二十大代表選舉工作,出現了一個變化,即選舉單位由40個減少到了38個。
根據官方消息,黨的二十大代表名額共2300名,由全國38個選舉單位選舉產生。
公開資料顯示,十六大和十七大代表選舉時,共劃分為38個選舉單位。十八大和十九大,連續兩屆的代表名額都是由全國40個選舉單位選舉產生。
40個單位指的是: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央直屬機關、中央國家機關、全國台聯、解放軍、武警部隊、中央金融系統、中央企業(在京)系統、中央香港工委、中央澳門工委。相比十七大,新增的兩個選舉單位是中央香港工委、中央澳門工委。
而二十大代表的選舉單位,數量由40個減少到了38個。
中央組織部負責人提到,二十大代表的選舉“總體沿用近幾次全國黨代表大會代表選舉的做法,根據新的形勢和任務,二十大代表的選舉共劃分為省區市、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金融系統、中央企業系統(在京)等38個選舉單位。”
代表名額與十九大相同
再來看代表名額。
- 十七大代表名額為2220名,比十六大增加100名
- 十八大代表名額共2270名,比十七大時增加50名
- 十九大代表名額共2300名,比十八大時增加30名
- 二十大代表名額共2300名,與十九大時相同
在2011年,中組部曾回應了為什麼增加了50名代表名額,“主要是考慮要適當增加生產和工作第一線代表,同時也考慮到五年來全國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數有所增加”。
在2016年,中組部在回應增加30名代表名額時說,“主要是考慮五年來黨的事業不斷發展,全國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數都有所增加,同時,需要增加生產和工作第一線代表名額。”
兩個細節值得一提。
其一,代表名額和最終出席大會的黨代表人數不一定相等。
以十九大為例。
2017年10月19日,在十九大第一場記者招待會上,有記者提問,在十九大代表的選舉過程當中,代表的名額是2300人,而之後公布的代表名單是2287人,最後確認代表資格有效的是2280人,為什麼出現這樣的差別?
對此,時任中組部副部長齊玉說,十九大代表選舉產生以後,仍然堅持從嚴的要求,對當選代表進行認真審核,凡是有信訪舉報或者發現有問題線索的,都進行了認真的調查核實,對不符合代表條件的,按照黨內有關規定進行了堅決調整。
“像孫政才等27人,因為存在違紀違法等問題,經中央批准,不再作為十九大代表。重慶市因為代表出缺比較多,按照中央要求和規定的程序,及時召開了黨代表會議,補選了14名黨的十九大代表。(2017年)9月29日,經中央批准公布的代表名單一共是2287名。十九大代表名單公布以後,又發現7人存在不適宜作為代表的問題,經中央批准,不再作為代表。這7個人就是在公布以後拿掉的。”
政知君了解到,代表產生程序的5個主要環節是,推薦提名、組織考察、確定代表候選人初步人選、確定代表候選人預備人選和會議選舉。
另外,黨的二十大召開前夕,要由二十大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對代表進行資格審查。
其二,歷經百年風雨,中國共產黨從建黨時50多名黨員,發展成為今天已經擁有9500多萬名黨員、在14億多人口的大國長期執政的黨。
截至2021年6月5日,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為9514.8萬名,比2019年底凈增323.4萬名,增幅為3.5%。
中央組織部負責人說,“二十大代表,應當是全體黨員中千挑萬選出來的優秀分子,是經各級黨組織逐級遴選產生的傑出代表,肩負着9500多萬名黨員、480多萬個黨組織的重託,凝聚着全黨的意志,承載着人民的期望,履行着神聖的職責。”
嚴把政治關和廉潔關
接下來的一個問題是,代表名額如何分配?
官方回應稱,二十大代表名額的分配,主要根據黨組織數量和黨員人數確定,同時考慮前幾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名額等因素。
按照這一分配辦法,各選舉單位的代表名額,與十九大時基本相同。
另外,按照慣例,黨中央將確定一部分已退出領導崗位的老黨員作為特邀代表出席大會。
上述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還提到,要嚴把人選政治關和廉潔關。
加強政治素質考察,看人選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等方面表現情況,確保政治上過硬。把牢廉潔底線,認真落實“四必”要求,不能把有硬傷、暗傷的人選進來。
上述負責人稱,始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深刻汲取湖南衡陽、四川南充、遼寧等地拉票賄選、破壞選舉案件教訓,舉一反三、引以為戒。
加大監督、查處和問責力度,對拉票賄選、說情打招呼、破壞選舉等違紀違法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對風氣不正、查處不力、造成惡劣影響的,要嚴肅追究相關黨組織和領導幹部的責任。
資料 | 新聞聯播 新華社 人民網 央視等
校對 | 葛冬春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北京青年報獨家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