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硅谷那些破事兒
在昨天的微信里,我們介紹了仙童八叛逆、Intel和AMD的一些芯片前輩故事《芯片界那點兒破歷史》,今天我們接着談一下英偉達和台積電的崛起,以及他們開創的一個新時代。
"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此詩是前清北洋大臣李鴻章所寫,氣勢磅礴,橫絕古今。當時還是少年的伊藤博文讀罷,即立志從政,數年後就任日本第一任首相,為"明治三傑"之首。我錄詩於此的目的並非要談論政治,實因在芯片史上也有如此一位"千里封侯"的人物。
之前說到,在Intel和AMD酣戰之時,其它的芯片公司也沒閑着,有純粹圍觀的,也有私下互毆的。長平之戰還沒結束,很多看熱鬧的倒先掛了,什麼DEC,ATI,3COM,Sun,這些也曾牛皮哄哄的主兒,居然還沒AMD撐得久。當中最精彩的互毆,非ATI與Nvidia的對掐莫屬。說到Nvidia,卻又牽扯除了那位"千里封侯"的牛人。
Nvidia的創始人叫黃仁勛,我之前經常把他跟黃世仁搞混,後來乾脆簡稱老黃。老黃位列台裔"硅谷三傑"之一,也算當世奇才了。幾經生死,現在Nvidia終於成了世界第三大的芯片公司,老黃自然功不可沒,但若沒有了那"封侯"之人的幫助,老黃可能早就賣黃花菜去了。這位"封侯"者就是台灣半導體教父,張忠謀。
張忠謀(Morris Chang,台積電創始人),跟老黃的情,那真叫一個深!別想歪了,不是指基情,而是父子情深。張忠謀和老黃當然沒有血緣關係,這裡的"父子"純粹是因為張忠謀對作為後輩的老黃着力提攜而被媒體如此稱呼的。老黃也算知恩圖報,2010年台積電遭遇停盤危機,他立馬飛赴台灣給老張送去上億大單。
說到張忠謀,其實他在硅谷呆的時間倒是不長,滿打滿算不過4年。但是因為硅谷幾乎所有的芯片公司都離不開他的台積電,所以我在這裡還是要對老張濃墨重彩地八一八。張忠謀,博士畢業於斯坦福。在2012年二月,斯坦福工程學院把年度"工程英雄"(Engineering Hero)的稱號授予了他,這可是個了不起的榮譽。
老張結婚很早,大學畢業才21歲的時候就與第一任妻子結婚了。86年老張回台灣創建台積電,便把髮妻留在美國,之後在台灣與張淑芬相識相知,但卻一直拖到1990年才與前妻離婚。90年,老張都快60歲了!好在張原配夫人年齡也不小了,女兒長成,自也沒什麼遺憾。
張忠謀與紅粉知己張淑芬於01年結婚,時年老張70歲,淑芬57。算來張淑芬與老張也相識14年了,87年張淑芬是與丈夫一起回的台灣,其夫也算一強人了。本來兩人俱是二婚也並無不妥,可當年在台灣算是鬧得滿城風雨,畢竟張淑芬與其前夫都是老張的下屬,記者定然不會放過這些可資炒作的話題。到而今,十五年轉眼即過,張忠謀與張淑芬的婚姻故事終成流言變為佳話。
十二年前,我讀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時,被先生由無關入有然的"大歷史觀"所折服,是以當我每次寫有關歷史的文字時也總想模仿,無奈自己力有不逮,雖說也從小事入手了,但寫來寫去卻寫成了八卦。好吧,私生活八卦就此打住,咱還是說說張忠謀功成名就的歷程。這得從MIT的一次博士資格考試說起。
對中國歷史影響最大的科舉考試是哪兩次?估計沒人能回答出來。我的瞎掰是:光緒二年(1876)和光緒五年的兩次。因為這兩次科考徹底廢掉了某個人學優而仕的道路,此人遂投身行伍,創辦橫跨軍政商三界的北洋系,將兩千年帝制GameOver,就任首屆民選總統。此人正是袁世凱。芯片史上也有如此的"科考"。
話說張忠謀在MIT機械系讀碩士,1952和1953年兩次參加博士資格考試,卻都完敗。不得已老張拿了碩士學位找工作去鳥。在當時那個年代,華人沒能讀個博士是相當丟臉的事,老張自然也是耿耿於懷,以至於多年後又跑到斯坦福插班讀了個博士出來。好歹老張沒去西太平洋大學,還算是拿了個規規矩矩的博士。
不過1952和1953年張忠謀的兩次考試失利對芯片業甚至是整個IT業的來說,都絕對是至關重要的,因為老張初次就業胡懵瞎撞地進了一家小型芯片公司。從此老張開始痴迷上芯片行業,更是自學了米糠雙俠所著的無上寶典《九陰九陽》(集成電路導論),幾年後他跳槽到了德州儀器,儼然已成業界大拿。
有段野史說,張忠謀當年從MIT畢業後找工作,拿到兩個Offer,一個是大牛公司福特汽車,一個是不知名的小芯片公司,小公司給的月薪比福特多$1。老張要求福特匹配,遭拒,遂加盟小公司,誤打誤撞進入了半導體業!真是神奇的一刀呀!這正是:長江萬古向東流,立馬新竹志已酬,三十年來一回顧,英雄也為一刀愁。
說個小插曲,1958年張忠謀到德儀的時候,同期進公司的有一小伙叫Jack Kilby。老張跟Jack雖然相當聊得來,但對職業發展的看法卻不同。老張只想"混點"技術背景,然後往職業經理人上走,而Jack則一門心思地做技術。42年後,老張梅開二度迎娶張淑芬,而那位Jack同學卻憑對集成電路的貢獻獲得了炸藥獎。
1961年,張忠謀因為工作出色,被德儀公費贊助到斯坦福電子工程系讀博士。1964年,老張終於了結了自己的"博士情結"。之後,老張平步青雲,又在德儀呆了二十年,一直做到高級副總裁,主管德儀的全球半導體部門,麾下兵馬何止萬人!然而物極必反,在1984年,老張卻和德儀的其他高管們鬧崩了,憤而出走。
"亦狂亦俠真名士,能哭能歌邁流俗",我借用梁羽生先生的詩句來評價張忠謀。老張有十足的名士范兒!抽雪茄,品紅酒,在媒體前進退有度,風度翩翩!而到了企業內部開會的時候,老張立刻換了副面孔,雷厲風行,敢做敢當,打起商戰來還有一股子鐵血精神!當然,老張畢竟不是張丹楓,沒有張丹楓那麼痴情哈!
當年張忠謀與德儀高層鬧崩,內情是因為大家對產業發展的看法不同,當時其他人覺得應該學習IBM,投入精力搞PC,而老張認為應該大力發展半導體晶圓線。道不同不相與謀,老張得不到認同,選擇離開。於是世界上多了一個嶄新的產業,晶圓代工!無數芯片設計商因此而生存,整個IT產業也因此而極速發展。
前文里,談了不少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的故事,不過對於只了解頂層產品的人來說,張忠謀並不是個高知名度的偶像,但這並不妨礙老張成為IT界里舉足輕重的人物。翻看前文,才發現我本是要談黃仁勛,卻引出了老張。好吧,下面開始正八老黃。
世上有兩種頂級人才,他們雖有着本質上的差異,但卻無法在現實里被區分開來,因為他們帶來的結果總是如此的一致:成功!第一種叫天才,能夠把未曾出現的局面成功解決;第二種叫高手,他們的經驗是如此豐富,幾乎碰到過所有的困局,也因此能夠在困局第二次出現時,成功解決.黃仁勛則是個各佔一半的人才。
黃仁勛1993年創辦顯卡芯片公司,Nvidia,現在已是大名鼎鼎,與楊致遠、陳士駿並稱台裔"硅谷三傑"。從公司初創到如今這20年里,老黃既有積累經驗,於瀕臨破產之際扭轉乾坤的聖手,又有敢於創新推出GPU挑戰Intel的壯舉,誠可謂:退能守舊日之城,進可開未有之疆。關於老黃的故事,要從20年前的巫毒開始。
"巫毒"可不是巫師之毒,巫毒是顯卡領域裡曾經十分NB的公司3dfx,於1996年推出3D圖形加速芯片的代號Voodoo。早期的電腦玩家應該知道巫毒的大名。想當年打極品飛車2的時候,一換上巫毒的顯卡,那效果那流暢度,簡直把我宿舍的哥們兒震的差點跳樓去。可惜的是巫毒於2002年倒閉,這便是拜Nvidia所賜。
用什麼來衡量成不成功?結果。用什麼來衡量牛不牛氣?結果。結果不行,那不叫牛氣,那叫牛皮。可隨之而來的2個問題是:1.咋衡量結果?2.在什麼時候衡量結果?第一個問題雖不易回答,但還是有一定規律可循,在商業領域裡,結果就是比賺錢;在非商業領域裡,結果就是比名聲(比如各種學術頭銜,榮譽獎項)
對於第二個問題:什麼時候衡量結果?以我這"弱智之才"卻是萬萬回答不出來的。比方說,如果在1987年看蘋果,那絕對NB;可到了1997年再衡量,蘋果簡直是快成破爛兒了;但到2007年,蘋果居然又牛大發了!我只能說競爭吧,不是看一年,十年,三十年。具體看多少年,參見歷史上眾多卧薪嘗膽和論持久戰的故事。
當然前面所說的結果衡量論,不包括基於心理感受的領域,比如家庭美不美滿.生活快不快樂,蹄膀好不好吃,等等。拐回頭說Nvidia的黃仁勛,如果看到1997年,那麼老黃很失敗,這期間既沒能在技術上領先,又在商業上丟掉了大客戶世嘉(Sega);可1997年後,老黃壯士斷腕,徹底拋棄世嘉,居然迎來了新生的曙光。
(一下寫不完,事情可真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