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楊柳,一曲離歌:十首著名唐詩,展示大唐文人的折柳情結

2022年10月11日07:09:19 熱門 1093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是《詩經》小雅 · 採薇里膾炙人口的一句詩,意思是,(一位戍邊多年的士兵)回想當初我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拂。如今我在回來的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舞。

這句詩被稱為《詩經》三百篇中最佳的詩句之一,明朝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姜齋詩話》評論道:“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清朝文藝理論家劉熙載在《藝概》里稱讚這句詩:“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

一枝楊柳,一曲離歌:十首著名唐詩,展示大唐文人的折柳情結 - 天天要聞

這句詩影響深遠,在以後形成了一個習俗“折柳送行”。在古代,親朋好友一旦要分離,送行者總要折一支柳條贈給遠行者。因為“柳”與“留”諧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離別折柳相表示了難分難離、不忍相別、戀戀不捨的心意。

漢朝的《樂府詩集》中有一首《折楊柳枝》,就記錄了這種習俗:“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人。

一枝楊柳,一曲離歌:十首著名唐詩,展示大唐文人的折柳情結 - 天天要聞

唐朝時期,這個折柳送別的習俗更為普遍。在長安城的東郊有一條河,名為灞水,河上有一座橋,名為灞橋,灞橋兩岸,十里長堤,河岸上楊柳成行,正好適合折柳送別。於是,灞橋就成了著名的送別場所。官員們離京,親友們告別,人們都來到到此地,飲送別酒、折柳樹枝、作送別詩後,就此分別,成為了當時的一種時尚,這就形成一個典故:霸陵折柳。

一枝楊柳,一曲離歌:十首著名唐詩,展示大唐文人的折柳情結 - 天天要聞

唐朝詩人韓琮,有一首《楊柳枝詞》:“枝斗纖腰葉斗眉,春來無處不如絲。霸陵原上多離別,少有長條拂地垂”。說明了霸陵折柳的習俗,由於送別的人太多,以至於柳枝都快被折光了,很少有垂地的長條柳枝。

世上的樹木有很多,為什麼不折別的樹枝,非要折柳送別呢?我想除了諧音之外,還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柳樹是最常見的樹種,全國各地都有栽種,折起來方便。再一個原因就是柳枝的生命力頑強,柳枝可以隨插隨活,柳枝的這個特點寓意親人到了異地後,能夠隨遇而安,很快地融入當地的生活中,一切順遂。

一枝楊柳,一曲離歌:十首著名唐詩,展示大唐文人的折柳情結 - 天天要聞

詩人們在折柳送別的時候,當然要施展自己的才華,折一枝楊柳,賦一曲離歌。為了方便好友閱讀,筆者精心選取了十首著名的唐詩,展示了大唐文人們的折柳情結,請大家一起欣賞吧:

一、《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清晨的微雨,濕潤了渭城地面的灰塵,旅舍被春雨洗刷得乾乾淨淨,兩旁垂柳嫩芽吐新。

真誠地奉勸我的朋友,請你再幹了這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陽關,就難以遇到故舊親人。

一枝楊柳,一曲離歌:十首著名唐詩,展示大唐文人的折柳情結 - 天天要聞

元二,名字不詳,排行第二,是大詩人王維的朋友。他奉命要出使安西(唐代安西都護府,治所在龜茲城,今天的新疆庫車市)。在臨行時,王維來到渭城(今陝西咸陽)的驛館,折柳為他送行,作出了這首著名的送別詩。

這首詩一經發布,就引起了轟動,在當時就被音樂人播為樂曲 渭城曲,又名“陽關三疊”,廣為傳唱,成為那時的流行金曲,深受人們的喜愛。

一枝楊柳,一曲離歌:十首著名唐詩,展示大唐文人的折柳情結 - 天天要聞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該詩的名句,情深意濃,傳承不息,至今人們在分別的時候經常引用。

二.《春夜洛城聞笛

唐: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這是從誰家飄出的悠揚笛聲呢?它隨着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今夜,在縹緲的笛聲中,聽到了思鄉懷親的《折楊柳》曲子,誰又能不生出懷念故鄉的愁情?

一枝楊柳,一曲離歌:十首著名唐詩,展示大唐文人的折柳情結 - 天天要聞

公元734年(唐玄宗開元22年),李白漫游東都洛陽。一天晚上,在客棧里的李白,偶然聽到有人在吹奏《折楊柳》的曲子,這悠揚的笛聲觸發了李白的思鄉之情,他情不自禁地寫下這首詩。

為了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李白在二十多歲時,就離家漫遊,後長期居住在湖北、山東、長安等地。對於遊子來說,思鄉之情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聽到充滿離別哀怨的《折楊柳》曲時,觸發思鄉之情是再自然不過的了。因此,李白寫這首詩就是水到渠成,出於內心而顯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千百年來在遊子們的心中引發強烈的共鳴。

一枝楊柳,一曲離歌:十首著名唐詩,展示大唐文人的折柳情結 - 天天要聞

三、《折楊柳》

唐:張九齡

纖纖折楊柳,持此寄情人。

一枝何足貴,憐是故園春。

遲景那能久,芳菲不及新。

更愁征戍客,容鬢老邊塵。

張九齡是唐朝唐玄宗時期的名相,也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他舉止優雅,風度不凡,人們稱讚他為“曲江風度”。在他罷相後,每當有人向唐玄宗舉薦人才,唐玄宗輒問道:“其人風度得如九齡否?”

一枝楊柳,一曲離歌:十首著名唐詩,展示大唐文人的折柳情結 - 天天要聞

《折楊柳》是張九齡的一首送別詩,情人要去守衛邊疆,這位女子用纖纖玉手親自折了一枝柳枝,送給即將遠行的情人,深情地囑咐他:一枝楊柳不值得珍貴,倒是應當眷戀和愛憐故園的大好春光。美麗的春光不能常駐,新折之枝會在漫漫長途中漸漸枯萎。年華老去,歲月流逝,離人也將兩鬢染霜,終老邊關,此生再難相見。

這首詩寫得哀婉曲折,雋永蘊藉,讀後使人愁思萬千,肝腸寸斷。

一枝楊柳,一曲離歌:十首著名唐詩,展示大唐文人的折柳情結 - 天天要聞

四、《青門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樹傷心色,曾入幾人離恨中。

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

柳樹的青青顏色卻是讓人傷心的顏色,多少離別的人就是在這樣的情景中分別。附近的關卡周圍也全是送別的人,每個人都折柳來送離別的友人。

一枝楊柳,一曲離歌:十首著名唐詩,展示大唐文人的折柳情結 - 天天要聞

唐朝的都城是長安,長安的東門名為霸城門,俗稱青門。青門外有一條河,名為霸水,河上有一座橋,名為霸橋。那時人們送客一般至此地後,折柳贈別。後來“青門柳”就成為贈別送行的典故。

白居易這首詩就是描寫送別時的情景,離別贈柳表達難分難離、不忍相別、戀戀不捨的心意,也表達了白居易傷春嘆別之情。

五、《薊北旅思》

唐:張籍

日日望鄉國,空歌白苧詞。

長因送人處,憶得別家時。

失意還獨語,多愁只自知。

客亭門外柳,折盡向南枝。

一枝楊柳,一曲離歌:十首著名唐詩,展示大唐文人的折柳情結 - 天天要聞

每天我都遙望故鄉,徒然地唱着故鄉的《白苧舞歌》。常常因為送朋友回歸故鄉,追憶起當年我離別家鄉的情景。

在不如意時就喃喃自語,幾多鄉愁也只有自已知道。客亭門外楊柳青青,朝南那面的柳枝都被人折盡了。

張籍,字文昌,是唐朝著名詩人,家是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薊北是現在的天津,張籍在旅居薊北之時,有一位朋友即將南返,他在折柳相送後,引起自己對家鄉無盡的思念,就寫了此詩,感情細膩真切,委婉動人,抒發了他的思鄉情懷。

一枝楊柳,一曲離歌:十首著名唐詩,展示大唐文人的折柳情結 - 天天要聞

六、《涼州詞二首 · 其一》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黃河滾滾奔流而去,遠遠地看上去好像與白雲連在一起,一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來的遲遲呢,原來春風是吹不到玉門關的啊!

一枝楊柳,一曲離歌:十首著名唐詩,展示大唐文人的折柳情結 - 天天要聞

這首邊塞詩,王之渙寫得氣魄雄渾蒼涼、語調慷慨悲壯,怨而不怒,哀而不傷,充分顯示出盛唐時期,人們豁達寬廣的胸懷,這是該詩最吸引人的地方。

孟子說過:“得人心者得天下”,在文學上,寫文章、作詩也是如此,能打動人心的才是好詩、好文章。

王之渙一生只留下六首詩,作品在精不在多,《涼州詞》和《登鸛雀樓》這兩首詩就足以讓他流芳百世了。

一枝楊柳,一曲離歌:十首著名唐詩,展示大唐文人的折柳情結 - 天天要聞

七、《涼州詞》二首其二

唐:王翰

秦中花鳥已應闌,塞外風沙猶自寒。

夜聽胡笳折楊柳,教人意氣憶長安。

此時關內應該是花香鳥語的暮春時節,可是塞外仍然是風沙滿天,冷酷嚴寒。夜晚聽着胡笳吹奏着凄涼的《折楊柳》,勾起了將士們對長安的濃厚思鄉之情。

王翰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他以駕部員外郎的職務從軍,負責往西北前線輸送馬匹與糧草等軍需物資,對前線將士的情況非常熟悉。

一枝楊柳,一曲離歌:十首著名唐詩,展示大唐文人的折柳情結 - 天天要聞

王翰寫了兩首《涼州詞》,其一尤其出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打動了無數熱血男兒,被明代著名文學家王世貞推為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

這首詩,王翰描繪了邊塞風光與內地的不同特點,借其嚴寒春遲及胡笳聲聲來描寫將士們的心理活動,真實地反映了邊關將士的生活狀況。詩風蒼涼悲壯,充滿了俠骨柔情。

八、《楊柳枝詞九首》其八

唐:劉禹錫

城外春風吹酒旗,行人揮袂日西時。

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綰別離。

一枝楊柳,一曲離歌:十首著名唐詩,展示大唐文人的折柳情結 - 天天要聞

春風吹動着長安城外酒店的旗幟,在夕陽西下之時,行人們紛紛揮手告別。長安道上各種樹木數不勝數,只有楊柳寄託了人們的相思別離。

劉禹錫運用寫意式的筆法簡練地勾勒出一幅“風吹旗動”、“夕陽西下”、“折柳送別”的優美畫面,圍繞着“惜別”的主題,直言唯有楊柳最知人間別離之事,創造出恬靜、淡遠而又情深的美妙意境。

九、《淮上與友人別 》

唐 :鄭谷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一枝楊柳,一曲離歌:十首著名唐詩,展示大唐文人的折柳情結 - 天天要聞

揚子江的碼頭邊,楊柳青青,春色撩人,漫天飛舞的柳絮,牽動了渡江人的滿懷離愁。

暮色中,離亭里,微風傳來了幽咽的笛聲,我們就此揮手告別,你就要南下瀟湘,我卻要奔向西秦。

鄭谷是晚唐的著名詩人,他七歲就能賦詩,當時的著名詩人、詩論家司空圖見了非常驚奇,高興地拍打着鄭谷的肩膀,誇獎他說:“當為一代風騷主”。

鄭谷最著名的《鷓鴣》一詩發布後,在當時風靡一時、廣為流傳,被譽為寫鷓鴣最好的一首詩,因此人稱他為“鄭鷓鴣”。

一枝楊柳,一曲離歌:十首著名唐詩,展示大唐文人的折柳情結 - 天天要聞

這首《淮上與友人別 》,是鄭谷在揚州與朋友分別時寫下的送別詩,他的這首寓情於景,結句深沉含蓄,深受人們的喜愛。臨歧握別時的黯然傷魂,各向天涯的無限愁緒,南北異途的深長思念,乃至漫長旅程中的無邊寂寞,都在這不言中得到充分的表達。明朝的文學家王鏊在《震澤長語》稱讚道:"君向瀟湘我向秦",不言悵別,而悵別之意溢於言外。

十、《詠柳》

唐:韓偓

褭雨拖風不自持,全身無力向人垂。

玉纖折得遙相贈,便似觀音手裡時。

褭(音:niǎo,用絲帶系馬之意。

一枝楊柳,一曲離歌:十首著名唐詩,展示大唐文人的折柳情結 - 天天要聞

系著雨、拖着風的柳樹難以保持自己的形態,全身無力,向人傾垂。姑娘的纖纖玉手把柳枝折下贈給將要遠行的情人,它就像觀音手中玉凈瓶里的柳枝一樣珍貴。

韓偓是晚唐的著名詩人,他的姨夫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商隱。他自幼聰敏好學,在十歲時,曾經即席賦詩,令滿座皆驚,李商隱高興地當即寫詩稱讚韓偓:“雛鳳清於老鳳聲”。

這是一首描寫愛情的送別詩,前兩句非常擬人地描繪了柳枝的形狀,已暗含嬌弱女子之意,後面接着用“玉纖”即美人的纖纖玉手,引出這是一位美麗的姑娘,她折柳送給將要遠行的戀人,戀人愛不釋手,覺得就像觀音手中玉凈瓶里的柳枝一樣珍貴,因為這柳枝飽含着姑娘的愛和期待。

一枝楊柳,一曲離歌:十首著名唐詩,展示大唐文人的折柳情結 - 天天要聞

一枝楊柳,一曲離歌。以上就是筆者精心選取的十首著名唐詩,展示了大唐文人們的折柳情結。當然,這類題材的詩還有很多,歡迎好友們補充、賜教!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關注我,讓我們一起在古典文化的海洋里自由翱翔。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