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鐵鎚傑克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抗戰初期,技術裝備落後的中國空軍面對擁有絕對數量的日軍航空兵,依然升空應敵,在上千米的高空與侵略者進行殊死搏鬥。在這些空戰英雄當中,以“四大天王”(高志航、李桂丹、樂以琴、劉粹剛)最具代表。
到了1941年,在抗日形勢最為嚴峻的時刻,一支由重慶當局高價僱傭的“志願軍”從美國遠道而來,在陳納德(Chennault)的率領下,駕駛塗著鯊嘴的P-40戰鬥機,與中國飛行員們一起升空,與來勢洶洶的日寇血戰。而在這些翱翔藍天的“美國飛虎”中,有一名日後駕駛戰機,在怒江江畔以機槍、炸彈血洗日軍,被日本人驚呼“死神”的美軍王牌——特克斯·希爾(Tex Hill)。
鯊魚嘴與青天白日旗交相呼應,停在跑道上的戰機側面還繪製有帶着翅膀的“飛虎”。沒錯,這些人正是大名鼎鼎的“飛虎隊”
“特克斯”全名叫做戴維 李·希爾(David Lee Hill),而“特克斯”只不過是他的昵稱而已。1915年7月13日,希爾出生於韓國光州(Gwangju)的一個長老制傳教士家庭。1938年畢業於奧斯汀大學後,希爾選擇了入伍參軍,在1939年獲得了飛行員資質章後,希爾先是在美國海軍的“突擊者”號上駕駛SB2U“辯護者”轟炸機,隨後轉調至“薩拉托加”(Saratoga)號駕駛TBD“蹂躪者”魚雷攻擊機。
1941年,陳納德在美國秘密招募了一群海陸空、陸戰隊四軍的飛行員,而聽說去中國“有重金可拿,有鬼子可殺,最重要的是有仗可打”後,希爾很快就加入了這支名叫“美國第1援華志願飛行隊”的“獵金小組”。在緬甸接受了P-40戰鬥機的相關訓練後,這個年輕的海軍飛行員很快以一名戰鬥機飛行員的身份,加入第2驅逐機中隊(綽號:“熊貓”),很快就將成為陳納德手下的一員猛將。
希爾在奧斯汀大學就讀時的肖像照
1939年入伍海軍時的希爾
希爾的“第一滴血”,始於1942年1月3日。當時,希爾與另一位飛行員吉姆·霍華德奉命前往泰國的達府(Tak)機場執行掃射任務。在飛行途中,希爾遭遇了2架日軍的九七式戰鬥機。在一番交火後,這兩個“膏藥旗”便消失在了空中,成為了燃燒下墜的殘骸。1月23日,希爾再度出擊,這一次又有2架九七式被他打的起火墜地。次日,希爾在仰光(Rangoon)上空再開殺戒,擊落日軍1架戰鬥機,1架轟炸機,順利成為一名空戰王牌。
1942年3月,希爾接過傑克·鈕柯克(Jack Newkirk)的職務,掌管“熊貓”中隊的指揮權。當“飛虎隊”於1942年7月解散時,希爾已拿下12又4分之一個戰果!
而1942年的“怒江阻擊戰”,更是希爾在飛虎隊中的又一大手筆。當第一次入緬作戰失敗後,中國遠征軍大部選擇經由野人山撤退回國。而狂妄的日軍竟試圖追蹤撤退的遠征軍,企圖一路殺過怒江,直逼昆明。1942年5月8日,根據“飛虎隊”的空中偵查顯示,運載日軍步兵、火炮的卡車、裝甲車以及坦克,已經殺至怒江東岸一側。事不宜遲,陳納德立刻下令8架P-40掛載炸彈出擊,向南飛去。半個小時後,希爾看見了困在公路上動彈不得的日軍車隊。隨着一聲“進攻”,8架P-40同時向日軍撲去。一時間,航彈、機槍彈、航炮彈劈頭蓋臉地砸向了毫無防備的日本兵。碎石倒下堵住了公路,而慌亂之間的日本兵竟然只顧着逃命,甚至沒來得及用機槍展開對空射擊!
8架P-40直到彈藥全部打光才選擇返航,飛行員無一傷亡。相反,日軍的車隊被困於碎石與車輛殘骸之間動彈不得。此後,“飛虎隊”與中國空軍的蘇式“斯勃”轟炸機通力合作,輪番出動,愣是把日軍一整支輕型裝甲部隊與油料車補給縱隊送進了地獄。地面上的日寇更是死傷慘重,鬼哭狼嚎聲不絕於耳。這一次行動後,日軍再也不敢對怒江對岸有所企圖了。
飛虎隊緊急出動
飛虎隊的P-40成群出擊
“飛虎隊”解散後,希爾與另外4名“老飛虎”一起進入美國陸軍航空兵(USAAF)部隊中服役。他在進入第23戰鬥機大隊第75戰鬥機中隊後,以自己的智慧、果敢、勇氣贏得了賞識,先是授予少校軍銜,領導第75戰鬥機中隊,並在隨後晉陞為上校,指揮整個第23戰鬥機大隊。
在1943年的“感恩節攻勢”中,希爾率領12架B-25轟炸機,10架P-38戰鬥機以及8架P-51戰鬥機,自四川對位於新竹(Shinchiku)的日軍機場展開了一次大膽的遠程奔襲行動。當機群抵達新竹上空附近時,日軍起飛了7架戰機試圖攔截,但皆被美機打成了火球。在幹掉了麻煩的守衛之後,這些“撒旦”在新竹機場上投下了一顆又一顆炸彈。而日軍地勤根本來不及疏散停在跑道上的數百架戰機,只能爭先恐後的逃命。此次行動一共摧毀了42架日機,而美方則無一傷亡!
在飛虎隊時,希爾就多次與戰友駕駛着P-40低空掃蕩日軍機場,把一架又一架塗著“膏藥”的日本軍機打得起火。
在1944年末回國以前,希爾一共取得了18.25架日軍戰機的戰果。之所以有“0.25架”的戰果出現,是因為當時的他是與其他3名飛行員合力擊落的一架九七式戰鬥機。而希爾本人也是首個駕駛P-51“野馬”(Mustang)擊落日軍“零式”的美國飛行員。他本人在“野馬”戰鬥機上的戰績共有6架。
與自己座機合影的希爾
希爾上校(右起第一人),攝於1944年的四川地區
1942年7月,飛虎隊解散之際,4名前飛虎隊成員站在一架曾與他們並肩作戰的P-40戰機前合影留念。從左至右分別是約翰 R·艾利森少校;戴維 李·希爾少校;阿爾貝特 J·鮑姆勒上尉以及馬克 A·米切爾中尉。
1944年末,回國後的希爾隨即接手了美國第412戰鬥機大隊(美國首個裝備噴氣式戰鬥機的實驗部隊,包括P-59“空中彗星”、P-80“流星”等)。在接受該大隊不足1年後,希爾就宣布退出了美國陸軍航空兵部隊,在1946年7月加入了德州航空國民警衛隊第136戰鬥機大隊,他還贏得了航空國民警衛隊歷史上“最年輕的准將”的稱號。不過,此時的希爾已經不再上陣衝殺了。他主要的任務還是帶領手下的官兵巡邏海灣、海岸線區域等輔助工作
1968年,“曾經把炸彈砸到日本人頭上,把子彈傾斜在日本人臉上”的希爾退伍。2007年10月11日,這位曾經的“飛虎老兵”在德州的特勒爾希爾斯(Terrell Hills)去世,享年92歲。
1943年3月27日,希爾與梅茲·薩利舉行了婚禮,兩人結為伉儷
希爾在1943年感恩節當天送給位於新竹日軍的“大禮”,可見其轟炸對新竹機場造成的破壞。
2006年矗立於美國國家航空紀念牆前的希爾與其夫人
希爾位於山姆休斯頓堡國家公墓內的墓碑。可見其曾榮獲過銀星勳章、優異服務十字勳章(僅次於榮譽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