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從2021年就推出了一個“幽居有伴:中國畫中的隱逸與交遊”的特展,距今已經是第二期特展了,第二期展覽至今年的8月份。
這次特展根據大都會的官方說法,一共選擇了自11世紀至21世紀1000年間的120餘件書畫器物珍品,主要是探索中國文人如何用藝術表達自我的內心世界——“隱逸”還是“交遊”?
圖註: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幽居有伴:中國畫中的隱逸與交遊”特展介紹
這120餘件文物中放眼望去,幾乎全是中國流失到國外的珍品,不乏舉世罕見的國寶。
作為其官網特展封面的這一幅畫作是明代的《琴鶴圖》。
這幅作品是紙本設色,長寬分別是103.2×49.8cm。在畫面上,一棵巨大的梧桐樹下坐落着一座草堂,堂中一位白衣高士坐在蒲團上獨自撫琴,身後童子佇立其旁;
而堂前的空地上,竟然飛來了一隻仙鶴,似乎在隨着琴聲翩翩起舞;
草堂周圍怪石嶙峋,小橋流水,芳菲滿地,整個畫面襯托出草堂主人的清高自得的精神世界。
圖註:明 佚名《琴鶴圖》局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在整個特展中除了上面這種佚名的精品,還有大家熟悉的江南四大才子的唐伯虎、文徵明的作品;
還有石濤、董其昌、王冕、沈周等多位在中國書畫史上留下赫赫大名的名家之作。
比如下面這幅南宋畫家李結的《西塞漁社圖》,李結本人不太出名,甚至在《宋史》上都沒有他的記載,但是他留下的這幅唯一畫作中,卻有多位名家所寫的題跋。
圖註:南宋 李結《西塞漁社圖》
如淳熙十二年(1185)范成大跋、十五年(1188)洪邁跋、紹熙元年(1190)周必大、趙雄跋、二年(1191)王藺、閻蒼舒、尤袤跋,這些跋均系應主人之請而題,後又有德祐元年(1275)翁野題詩和明代董其呂、清代鄂容安、沈德潛等人題跋。
這幅作品描繪了李結從四川都轉運使退休後,在浙江湖州霅溪的居住環境。
宅院廳堂、蓮池水榭、高柳果樹、小橋曲溪、勾欄環繞無不栩栩如生。此圖為南宋孝宗初(1163-1173年間)士大夫莊園的真實寫照,是傳世宋代繪畫中僅存之孤例,具有很高歷史文物價值。
其中范成大的題跋文樸厚遒麗,在書法史上地位也極高。
圖註:范成大題跋
全圖不僅為與西塞山相關的史料增添了生動、直觀的一筆,更以豐富的跋文內容,忠實地記錄了當時的文人生活情態。
再比如明代唐寅唐伯虎的《葦渚醉漁圖》也在特展之中。
在畫中,一輪明月高照,一位蓑衣漁翁撐着一葉扁舟,舟前後皆是高大的蘆葦。畫上面則是唐伯虎自題的一首詩:“插篙葦渚系舴艋,三更月上當篙頂。老漁爛醉喚不醒,起來霜印簔衣影。”
圖註:明 唐寅 《葦渚醉漁圖》
既然有唐寅的作品,那麼和唐伯虎同為江南四大才子的文徵明自然也不會落下。
文徵明的畫作《東林避暑圖》卷和《叢桂齋圖》卷都有展出。
《叢桂齋圖》是文徵明為祝賀同鄉鄭子充考中進士而作。古代的科舉考試多選擇在八月舉行,八月是桂花盛開的日子,所以人們也將中舉稱為“折桂”。
文徵明這幅畫,畫的就是好友鄭子充正倚靠在自家庭院的書齋牆邊,似乎正全神貫注地看着風景。透過畫中的窗戶,還能隱約看到房間里有一個裝滿了書卷的柜子,體現出主人出身於書香門第的身份。
圖註:明 文徵明 叢桂齋圖 卷
另外還有明末清初大畫家石濤的作品:《山水人物圖》。
石濤本身是明代皇族,原名朱若極,在明朝滅亡後,石濤只能出家為僧,雲遊各地以賣畫為生,是著名的明末四僧之一。
石濤在中國繪畫史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他雖然被迫行走於祖國各地,但是這也讓他看過了各地奇觀,無論是黃山雲煙,江南水墨,還是懸崖峭壁,在石濤筆下都有一種淋漓洒脫,豪放鬱勃的氣勢。
圖註:清 石濤 山水人物圖
這麼多來自於中國的精美文物,卻因為各種原因而流落海外,這次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展出的120件文物中,其實僅僅是館藏的自中國文物的很小一部分。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英文是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它是美國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也是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五大博物館是:中國北京的故宮、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法國巴黎的盧浮宮、俄羅斯聖彼得堡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位於美國紐約第五大道的82號大街。佔地面積為13萬平方米,收藏有300萬件展品。
圖註: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官方展示的中國展品
其中單中國文物藝術品就有1.2萬件,文物各種門類齊全,書畫、青銅器、玉器、漆器、瓷器、金銀器等應有盡有……
只不過這1.2萬件文物中,有多少是正常途徑得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