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人加水站

台海網6月24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林靜嫻 資料圖)想到台灣的“無人店”,可能很多人腦海里的印象還是夾娃娃機店。作為曾經“低端經濟”的代表,台灣夾娃娃機店雖就出現“倒店潮”。但這並不意味着“無人化”在台灣發展的末路,相反,功能更多元、更貼合民生需求的“無人店”正在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有人把“無人店”形容為“小型印刷機”,似乎只要將機器擺放着就能賺錢,但作為台灣超商龍頭的7-ELEVEN,推出“無人商店”後沒多久卻“喊卡”,背後原因也值得深思。“無人店”是試水溫還是曇花一現,有待觀察。
無人店猛增 店小功能全
進入梅雨季的台灣,衣服洗晒成為家家戶戶的難題。導報駐台記者隨意走進位於台北信義區的一間洗衣店,12台不同規格的洗衣機與烘乾機都在高速運轉。仔細一看,這家店佔地不過40平方米左右,卻是“五臟俱全”。除了有兌幣機、洗衣劑的自動販售機之外,店內也擺放了椅子與一整櫃的雜誌,供使用者休息等候。“家用洗衣機烘乾的話,費時又費電,”一名正在洗衣房等候的盧小姐受訪時表示,“這附近很多‘北漂’租的是雅房,連洗衣機都沒有,更別說陽台了。所以一到雨天或者周末,這裡的洗衣店還會排隊。”
自助洗衣店在台灣發展蓬勃,據台當局財政部門的統計數據,接連五年店數的增長都超過一成。不過在日趨“無人化”的台灣,自助洗衣店只是“無人店”大軍中的一員,而且也不是最掙錢的一員。“目前加盟第一位的還是投幣式加水站,因為台灣人不太信任自來水。”台灣行銷達人董先生受訪時向我們透露,“加盟金和機器成本大概只有58萬元(新台幣,下同),扣去租金和水電,一台加水機一個月就能凈賺3萬元。”
除了加水站和洗衣店,吸引台灣民眾加盟的還有自助洗車店。有清洗汽車的,也有清洗台灣人最喜歡的機車(摩托車)的。為了提升競爭力,店裡往往不會只放一台機器。例如無人洗車店就進一步細化,放置專用的洗車墊機,只需將整片車墊放進清洗機中,開關一轉,沖水烘乾一次搞定,並且只需要投30元。甚至最近有媒體報道,台灣部分城市出現了“安全帽高壓清洗機”,在容易流汗的炎熱的夏天裡,迅速成為台灣“機車族”的新寵。
“無人店”功能越來越綜合,店主往往會在店內設置夾娃娃機、飲料販售機、證件照自助拍攝機、遊戲機等“無人設備”,就連“鳥箱”也已進駐“無人店”中。今年年初,台北松山捷運站開設了全台第一家無人咖啡廳。一台機子就能做出14種口味,工業風設計的店面還能提供給旅客候機休憩場所。導報記者查閱有關報道,得知這家無人咖啡廳的品牌,就是去年將“自助迷你KTV”引進台灣的品牌商家。一台台無人設備如同“小型印鈔機”,驅使業者不斷推陳出新,足以顯示“無人化”商機在台灣的蓬勃生命力。
想要“擺着賺”,沒那麼簡單
在2019台北國際連鎖加盟暨創業大展上,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的一名負責人表示:如今的年輕人比上一個世代更習慣與機器互動,“共享經濟”的消費新趨勢也促進了“無人店”的發展。這名業內人士也指出,“無人店”的發展也仰賴於科技的進步,“夾娃娃機只是最原始粗暴的方式,當AI技術廣泛應用之後,更多基於民生需求的無人店會不斷湧現。”
“無人化”也戳中如今台灣社會的“痛點”,高齡化、少子化導致人力缺乏,尤其在蔡當局實行“一例一休”後,不少店家招工難,用人難。“無人店”不用操心員工要排假加班,經營起來時間靈活,甚至成為台灣上班族兼職投資的新選擇。導報記者結識在宏碁擔任工程師的Mike,就與朋友合資加盟開設了自助洗衣店。“空間規劃和施工安裝,總部會派人處理。我會在店裡留一個聯繫方式,平時通過監控設備隨時查看店裡就行。”Mike受訪時表示。
不過,經營“無人店”也並非僅僅是“擺着就能賺”。Mike透露,雖然現在很多“無人店”不需要交加盟金或保證金,但機台購置仍需要花銷。“最快要三年才能回本。而且有了機器就需要保養,東西不能用就沒收入,維修的成本也挺傷荷包。”此外在台灣,“無人店”自助機台被盜竊和人為破壞案件時有發生。機器運轉時產生的噪音、污水、廢棄物則很容易被附近住戶投訴。不久前彰化一家自助洗衣店還發生天然氣瓶爆炸,新興商業模式快速發展的情況下,若相關法規未能及時跟進,必然埋下安全及管理隱患。
就算有錢投資,也並非一帆風順。台灣超商業的“無人化”進程就不是那麼順利,7-ELEVEN去年斥資千萬推出無人商店“X-STORE未來超商”,店內搭配AIOT技術及中興保全等科技設備。起初由於話題性每天人潮絡繹不絕,但沒過多久,客流量就開始落後於十步之外的一般門市。“我們發現消費者還是寧可大排長龍等結賬,也要去隔壁有店員服務、有溫度的店……”統一超商總經理黃瑞典宣布暫時擱置“無人店”計劃,便有輿論開始大談這意味着“溫度戰勝技術”,甚至認為“無人店”在台灣只會是“曇花一現”,新鮮勁過去後,它們終歸會像大街小巷的夾娃娃機一樣被消費者厭棄。
但事實真的就這麼簡單嗎?
無人非重點,關鍵在方便
在台北,到機車美容店請人工洗車要花200元,去只提供一支高壓水槍、沖水噴泡沫都要自己動手的自助洗車場則是50元。有20年“駕齡”的重機騎士林先生告訴導報記者,洗車不難,花的是時間和體力,大多人會花50元自己動手,只有需要打蠟拋光等“美容項目”時才會去店裡找專業人士。不過近來也有“無人店”引進了“電動無人洗車廂”,只要把車停好,“水刀”和清洗劑就能把機車從頭到尾清洗乾淨。雖然比洗車場稍貴20元,但省時省力。因此儘管這種店目前分布並不密集,不少騎士也願意“跨區”尋店使用。
在台灣遭遇“滑鐵盧”的7-ELEVEN“無人店”又是怎樣運作的呢?“X-STORE未來超商”雖然開在鬧市區街頭,但想要進入必須先擁有一張icash 2.0,下載Open Point APP後綁定賬號,併到門市旁的機器進行拍照建檔,才可使用臉部辨識支付。整體流程至少耗時5到10分鐘,與超商“便利”的核心相抵觸。而茶葉蛋、熱狗、烤地瓜、關東煮等超商現煮鮮食,則因無條碼可掃而無法販售。商品結構出現缺口,促使消費者在三餐高峰時段轉往一般門市。
台灣“3C部落客”吳永誠認為,與其說消費者偏好“有溫度的服務”,不如說是有些“無人店”缺少實質誘因,來戰勝消費者的習慣和惰性。選擇多樣些、結賬速度快些、或是價格便宜一些,讓消費者自行衡量性價比。在台灣自助加油站排隊等加油的人,往往比人工加油的還多,就因為自助加油享有每公升的價格優惠。
自助洗衣店多集中在都市集合式大樓和分租套房附近;加水屋分布在老舊社區、中南部和離島;洗車站則常常出現在交流道出入口……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盧希鵬表示,分析當地商圈大數據推出精準的商品或服務,也是“無人店”吸引消費者的關鍵。大陸來台設立的無人超商“繽果盒子”,就因此而很受歡迎。而在7-ELEVEN“無人店”的經驗教訓,其他台灣同業者也有所領悟。OK超商推出的OK mini,全聯福利中心推出的“愛福利在智能站”,就只瞄準小型商業辦公樓、軍營福利處、校園等封閉場域。家樂福的無人貨櫃、大潤發的“迷你站”,在常開辦露天音樂會的場地販售酒類產品,在偏遠地區則販賣生活必需品。這樣既解決了人力問題,又能精準迎合需求,讓消費者真正感覺到“無人店”的方便之處。
科技本就該是人力的助力,當“無人化”成為席捲產業的新浪潮,特別喜歡強調“人情味”的台灣,如何做好機器與人力合理的“分工”,或許才是“無人店”進一步發展的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