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棒球運動·波士頓紅襪隊·MLB棒球創造營

2022年10月10日09:47:19 熱門 1620

走近棒球運動·波士頓紅襪隊·MLB棒球創造營 - 天天要聞

波士頓紅襪(英語:BOSton Red Sox,簡稱:BOS或BRS),是一支職業棒球隊,隸屬於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美國聯盟東區。其主場自1912年後即位於麻薩諸塞州波士頓的芬威球場。“紅襪”這個名字是在1908年左右由球隊當時的老闆泰勒所取,隊徽也是應此名字而設計。

該球隊創建於1901年紐約州的布法羅市,是美國聯盟最早的八支球隊之一。自從布法羅搬遷到波士頓後,他們即變成了一支舉足輕重的球隊—首先在1903年的世界大賽中擊敗了匹茲堡海盜,而後到1918年之間,他們又共奪得了4次世界冠軍,但是在這之後卻進入了美國職業棒球史上最長的一段冠軍乾旱期。很多人認為這是因為“貝比魯斯魔咒”(已於2004年破解),這個魔咒來源於1920年,紅襪用10萬美元的價碼將貝比魯斯賣給了紐約洋基。這段時間是紅襪隊史上最困難的一段時期,包括了1946年的“瘋狂衝刺”,1968年的“不可能的夢想”,以及1974年和1986年兩次和世界大賽冠軍擦肩而過。這個詛咒終於在2004年結束,紅襪奪得了隊史上的第六個世界大賽冠軍。自從2003年後,紅襪6次進入季後賽,並且奪得了三次世界冠軍,被認為是近幾年來最成功的球隊之一。


走近棒球運動·波士頓紅襪隊·MLB棒球創造營 - 天天要聞


紅襪隊是全聯盟客場平均觀眾人數最多的球隊之一,而因為芬威球場觀眾人數的限制,使得他們總上座率無法在聯盟名列前茅。但擁有大聯盟滿場最長紀錄,自2003年5月15日至2013年4月10日長達794場滿座,包含季後賽則是820場。



走近棒球運動·波士頓紅襪隊·MLB棒球創造營 - 天天要聞



中文名波士頓紅襪 (1908年-至今)波士頓美國人 (1901年-1907年)

外文名Boston Red Sox (1908–present)Boston Americans (1901–1907)

成立時間1901年

所屬地區美國

運動項目棒球

角逐賽事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LB

主場館芬威球場 (1912年至今)漢亭頓大道球場 (1901年-1911年)

擁有者約翰·亨利, 湯姆·維爾納, 拉里·盧基諾

現任主教練Alex Cora

知名人物Chris Sale、David Ortiz、Pedro Martinez、Mookie Betts

主要榮譽

世界大賽冠軍*9
美國聯盟冠軍*14
美聯東區冠軍*9
外卡*7

容納人數37,281 (日場)37,731 (夜場)

顏 色紅色,暗海軍藍色,白色

退休號碼1,4,6,8,9,14,27,34,45



走近棒球運動·波士頓紅襪隊·MLB棒球創造營 - 天天要聞


紅襪名字

是1907年球季結束後當時球隊的擁有者約翰·泰勒所取,象徵著紅色的球褲。事實上,這個名字是由媒體先開始使用的,因為當時的報紙為了避免標題過長而常用Sox來取代長襪(Stocking)。

  • 球隊的名字來源於辛辛那提紅長襪隊(Cincinnati Red Stockings),這支球隊1867-1870年間是國家棒球員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ase Ball Players)的成員。辛辛那提的制服由白吊襪和紅長襪組成,由哈利·萊特(Harry Wright)執教。這支球隊於1870賽季之後解散,萊特被邀請到波士頓組建一支球隊,於是他帶着三名隊友以及“紅長襪”的隊名到了波士頓。波士頓紅長襪隊在第一個職業聯盟——國家協會的5個賽季里奪得了4次冠軍。這兩支一先一後的球隊名稱使得“紅長襪”以及其他和“紅”有關的昵稱給辛辛那提和波士頓這兩個城市帶來了很深的影響。
  • 1876年波士頓和一支新的辛辛那提球隊成為新成立的國家聯盟的創始球隊。可能是為了尊重原辛辛那提隊,後人均把“紅長襪(Red Stockings)”這個昵稱留給了辛辛那提這座城市而不再使用,而現在一般把在波士頓的球隊稱為“紅帽(Red Caps)”。1912年之前,波士頓還用過了其它的一些昵稱,在1912年波士頓正式採用“勇士”(Braves)作為球隊的昵稱;這支球隊現在在亞特蘭大
  • 1908年紅襪的標幟出現在制服上,這是球隊歷史上第一個正式的昵稱
  • 1901年美國聯盟誕生,並且在波士頓建立了一支球隊。在一開始的7個賽季里,這支穿着深藍色長襪的美聯球隊並沒有正式的昵稱,只是簡單地被稱做“波士頓隊”、“波士頓人隊”、“美國人隊”或“波士頓美國人隊”。他們在1901年到1907年的比賽中所穿的球衣上,無論是主場還是客場都還是只有簡單的“Boston”這6個字母,不過1902賽季有點例外,球衣上印了兩個大寫字母“B”和“A”,分別代表波士頓隊(Boston)和“美國人隊”(American)。而當時報紙的編輯常常用其它昵稱來稱呼球隊,包括了“Somersets”(當時球隊的擁有者叫查爾斯·薩默斯)、“普利茅斯搖滾”、“食豆者”、“Collinsites”(當時球隊的總教練叫吉米·科林斯)和“朝聖者”。
  • 關於“朝聖者”這個名字是否出現過存在爭議。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許多資料把“朝聖者”列為球隊早期的官方昵稱,但研究者比爾·諾林的研究表明這個名字極少使用,甚至沒有用過。而這個名字曾出現在1907年主場揭幕戰唱的一首名為“主場的朝聖者”的詩中。當時球隊老闆約翰·泰勒曾在1907年12月時說朝聖者這個名字“聽起來太像無家可歸的流浪者”。

而那支國家聯盟的球隊,雖然很少被稱為“紅長襪”了,但是他們仍然穿着紅色的服飾。1907年,國聯的球隊採用了全白的制服,而美聯的球隊看到了機會。在1907年12月18日,泰勒宣布,俱樂部採用紅色作為球隊的新顏色。1908賽季,球隊制服的正面添加了一個大的紅長襪標誌。國家聯盟的球隊也在1908年改回了紅色制服,但美聯的球隊仍然保留了紅色,並宣布球隊的官方昵稱為“紅襪”(Red Sox)。

球隊的名字常常縮寫為“Bosox”或者“BoSox”,是“Boston”和“Sox”的結合(就像“ChiSox”一樣)。體育作家還會把球隊稱為Crimson Hosethe Olde Towne Team。儘管如此,絕大多數球迷簡稱球隊為“Sox”。

走近棒球運動·波士頓紅襪隊·MLB棒球創造營 - 天天要聞


1901年

波士頓美國人隊

Boston AMERICANS

1902年

波士頓斤斗人隊

Boston SOMERSETS

1903年

波士頓朝聖者隊

Boston PILGRIMS

1907年

波士頓紅襪隊

Boston RED SOX



球隊歷史

1901年-1919年

1901年,時名為波士頓美國人隊的球員合影。File:1903 world series crowd.jpg1903年世界大賽期間漢亭頓大道球場外的場景第一次現代世界系列賽之前漢亭頓大道球場的情形

1901年由班·約翰遜(Ban Johnson)領導的西方聯盟聲稱和當時唯一的大聯盟國家聯盟同等級。之後他將聯盟的名字改為了美國聯盟,在該聯盟領先的球隊有個非官方的昵稱叫做“美國人”。這個昵稱常常屬於這支波士頓新成立的球隊,因為1908年之前這支球隊都沒有官方的昵稱。這個新興起聯盟的球隊位於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和布法羅。班·約翰遜希望有支球隊能和國家聯盟的球隊在波士頓進行比賽,於是他將布法羅的球隊挪到了波士頓,主場則定在了漢亭頓大道球場。這支波士頓的球隊在聯賽的頭兩年獲得了第二和第三的成績,在第三年也就是1903年終於拿下了聯盟的冠軍,之後的一年他們衛冕成功。這隻球隊中的明星球員包括了三壘手吉米·科林斯,外野手齊科·斯塔爾,巴克·弗里曼和帕齊·多爾蒂,還包括了著名的投手賽·揚,他在1901賽季拿下了三冠王——勝投33場(佔全隊參賽79場的41.8%),防禦率1.62,三振158次。

1903年波士頓參加了第一次現代世界大賽,對手是匹茲堡海盜,他們以6場半的優勢獲得了國家聯盟冠軍。。靠着紅襪球迷會創作聖歌“Tessie”的支持以及強大的投手戰力,波士頓克服了困難,在9場5勝的系列賽中以5比3戰勝了對手,拿下了第一個世界大賽冠軍。

1904年,波士頓的實力依然強大,但他們受到了紐約高地人隊(紐約洋基的前身)的強力挑戰,直到賽季的最後一場才決出冠軍。兩隊的競爭從賽季一開始就展開,賽季中兩隊還進行了很有爭議的交易,波士頓用帕齊·多爾蒂(Patsy Dougherty)換來了高地人隊的鮑勃·翁格勞布(Bob Unglaub)。高潮出現在賽季的最後階段,兩隊在高地人隊的主場——希爾托普公園球場進行了戲劇性的雙重賽。為了贏得冠軍,高地人需要贏下全部兩場比賽。高地人隊派出了41勝的投手傑克·切斯布羅(Jack Chesbro),當九局上半波士頓進攻三壘有人時,切斯布羅的指叉球出現了爆投,婁·克里格(Lou Criger)回到本壘得到超前分,美國人隊因此獲得了比賽的勝利,這也是棒球史上最有名的爆投之一。

不幸的是,國聯冠軍紐約巨人隊拒絕參加季後賽,因為他們不希望給同城對手增加信心(他們預期高地人隊會獲得美聯冠軍)。在這之後兩聯盟迅速做出決定:1905年起世界大賽將永久舉行。

1906年波士頓美國人隊年票

不過波士頓馬上就跌入了低谷,1906賽季他們甚至輸了100場比賽。之後一些明星球員的加入以及將昵稱改為“紅襪(Red Sox)”幫助球隊迅速走出了低谷。

到了1909年,中外野手特里斯·史比克(Tris Speaker)已成了波士頓外野的看板球星,幫助球隊成績提升至第三名。直到1912年,紅襪才以102勝的成績重新奪回聯盟冠軍的頭銜,這一年69.1%的勝率也是球隊的紀錄。靠着三個外野手——特里斯·史比克,哈里·胡珀(Harry Hooper)和達菲·劉易斯(Duffy Lewis)——以及明星投手斯莫吉·喬·伍德(Smoky Joe Wood)的出色發揮,球隊在經典的1912年世界大賽中以4勝3負1和的成績擊敗紐約巨人隊。1913年至1916年期間,球隊的老闆是約瑟夫·蘭寧(Joseph Lannin),他簽下了史上最有名球星之一的貝比·魯斯。1915年的101場勝利再度幫助球隊進入到了當年的世界大賽,並且最終以4比1擊敗了費城費城人。賽季結束之後特里斯·史比克被交易到了克里夫蘭印地安人。之後的1916賽季紅襪再次獲得世界冠軍,這次擊敗的是布魯克林羅賓隊。1918年,貝比·魯斯帶領球隊擊敗芝加哥小熊,再拿世界冠軍。

走近棒球運動·波士頓紅襪隊·MLB棒球創造營 - 天天要聞


出售貝比·魯斯

1916年Harry Frazee以50萬美圓左右的價格從Joseph Lannin手中買下了紅襪隊。在貝比·魯斯的交易之前,哈里·弗雷齊就和洋基做了幾筆引人關注的交易。

1918年12月18日,老闆將明星外野手Duffy Lewis,投手Dutch Leonard(1914年防禦率僅為0.96,是當代棒球的紀錄)和投手厄尼·肖爾(Ernie Shore)打包送到了洋基,換來了投手雷·考德威爾(Ray Caldwell),斯利姆·拉夫(Slim Love),羅克西·沃爾特斯(Roxy Walters),弗蘭克·吉爾胡利(Frank Gilhooley)和1萬5千美圓。這三名球員都曾經是紅襪倍受關注的球星——劉易斯是1910年世界冠軍隊中的關鍵球員,肖爾最有名的是和貝比·魯斯合力完成了一場完全比賽,倫納德則是在4年前創造了當代棒球史上防禦率的新紀錄——這個交易被認為是波士頓隊史上最糟糕的交易之一。之後1919年7月13日,下勾投手Carl Mays也被送到了洋基,換來了鮑勃·麥格勞(Bob McGraw),艾倫·拉塞爾(Allan Russell)和4萬美金。梅斯之後在洋基投了幾年的好球,但當時在紅襪時有紀律問題。

1919年12月26日,弗雷齊把在紅襪效力了六個賽季的貝比·魯斯賣給了競爭對手紐約洋基隊(1919賽季魯斯剛以29支本壘打打破了單賽季本壘打紀錄)弗雷齊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資助百老匯上演No, No, Nanette的歌劇,但事實上這部歌劇直到1925年才在百老匯上演。但根據Leigh Montville所寫的一本書The Big Bam: The Life and Times of Babe Ruth中的研究,No, No, Nanette的無聲版歌劇我的女性朋友(My Lady Friends)已於1919年12月在百老匯上映。這部歌劇資金的來源確實是出售貝比·魯斯給洋基換來的錢。

在這段期間,紅襪隊、洋基隊和芝加哥白襪之間的關係有所緩和;他們被稱作“反叛分子”,因為之前的舉動惹惱了聯盟主席班·約翰遜。雖然弗雷齊擁有紅襪球團的所有權,但是他並沒擁有芬威公園球場(球場的所有權是芬威公園信託公司),這是不穩定的一個因素;約翰遜隨時可以把另外一支球隊帶入芬威公園。雖然紅襪深陷債務之中,但弗雷齊感覺到他需要把球場買下來(他在1920年確實這麼做了)。球隊認為貝比·魯斯存在紀律問題,並且覺得他在洋基會獲得更多的榮譽。最終,弗雷齊決定用魯斯來填補球隊財政上的缺口。

紐約洋基在得到貝比·魯斯以及其他一些優秀的球員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紅襪在二三十年代卻是十分的糟糕,貝比·魯斯的交易被認為是基襪世仇的開端。這兩支球隊被體育記者們認為是“地球上最偉大的競爭對手”。

在決定要退出棒球圈後,弗雷齊賣掉了許多優秀的球員,包括把Harry Harper,鐵人游擊手Everett Scott和Joe Dugan等一大批球員換到洋基。

在1925年至1932年這8年間,紅襪平均每季的敗場數超過了100。球隊唯一的閃亮點是厄爾·韋伯(Earl Webb),他在1931年創造了單季67支二壘安打的聯盟紀錄。1933年,Tom Yawkey買下了紅襪隊,球隊的命運也開始改變。他換來了投手Wes Ferrell以及史上最優秀的投手之一雷夫提·格羅夫(Lefty Grove),使得球隊在未來的三十年里重新具備競爭力。約基還為球隊帶來了傑出的游擊手喬·克羅寧以及強棒一壘手吉米·法克斯,他在1938年單季打出50支本壘打,這個隊史紀錄保持了69年之久。得分175的隊史紀錄也是法克斯創造的。

1939年-1960年

1939年,波士頓紅襪隊買斷了之前效力於聖地牙哥教士隊所屬小聯盟球隊的外野手泰德·威廉姆斯的合同,從而開創了一個新時代,那段時間人們常把球隊稱做“泰德紅襪隊(Ted Sox)”。威廉姆斯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打擊率以及長打能力,被認為是棒球史上最強的打者之一。芬威球場右外野的牛棚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為了左打的威廉姆斯而建的,那裡還常常被人們稱做“威廉斯堡(Williamsburg)”。在建這個牛棚之前,右外野有400英尺(120米)之遠。

威廉姆斯率領的紅襪隊在1946年進入了世界大賽,但是最終以總比分3比4負於聖路易斯紅雀隊。有一部分原因是紅雀隊用了“威廉姆斯布陣(Williams shift)”,也就是游擊手守到了內野的右半邊,使得左打的威廉姆斯難以打穿內野。而在世界大賽之前的一場熱身賽中,威廉姆斯被一個觸身球擊中手肘,這也多少影響了他的發揮。在威廉姆斯參加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世界大賽里,他在25個打數中僅僅擊出了5支一壘安打。

在1946年世界大賽第七場中,第八局下半紅雀隊擊出一支左外野方向的安打,一壘上的跑者伊諾斯·斯勞特(Enos Slaughter)跑回本壘得到超前分,紅雀也就靠着這一分得到了當年的世界冠軍。當時紅襪左外野手萊昂·克伯森(Leon Culberson)接球後傳回內野,游擊手約翰尼·佩斯基(芬威球場右外野的標杆“佩斯基標杆”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轉傳回本壘,可惜仍然慢了一點。有些人說佩斯基在轉傳的過程中猶豫了一下,不過這個存在爭議。

除了威廉姆斯和佩斯基之外,40年代的紅襪隊中還有幾位明星球員,包括了二壘手鮑比·多爾以及中外野手多姆·迪馬吉奧(Dom DiMaggio)。

在1948以及1949年紅襪隊均以微小的劣勢丟掉了美聯冠軍。1948年他們和克里夫蘭的戰績相同,但在附加賽中負於對手,錯過了世界大賽波士頓內戰的機會。令人奇怪的是,紅襪的總教練喬·麥卡錫(Joe McCarthy)選擇了投手丹尼·加爾豪斯(Denny Galehouse)先發而不是年輕的左投天才梅爾·帕內爾(Mel Parnell)。1949年,紅襪在常規賽還剩兩場時領先紐約洋基隊一場球的優勢,最後兩場兩隊直接正面交鋒,可是紅襪卻輸掉了最後兩場比賽。

1950年代被認為是紅襪隊史上最痛苦的一段時期。1953年當威廉姆斯從朝鮮戰爭歸來後,40年代末期紅襪隊中的明星球員不是退役就是被交易。批評者常常諷刺地稱紅襪的打線為“泰德·威廉姆斯和七個小矮人”。傑基·羅賓森甚至也願意為紅襪隊效力,但老闆湯姆·約基(Tom Yawkey)似乎不願意在他的球隊中出現非洲裔的球員。威利·梅斯也嘗試着進入芬威球場,紅襪的球探們對他的評價非常高,可是同樣因為膚色原因無法為紅襪隊效力。1957年38歲的泰德·威廉姆斯仍然打出了3成88的優異成績,可是這也是紅襪球迷唯一值得欣慰的地方。威廉姆斯在1960賽季之後選擇了退役,最有名的是在他職業生涯的最後一個打席中擊出了本壘打,這也被小說家約翰·厄普代克記錄在他的小說“Hub fans bid Kid adieu”里。紅襪是大聯盟中最後一個開始使用非洲裔球員的球隊,直到1959年他們才把黑人球員帕姆普西·格林(Pumpsie Green)從小聯盟AAA球隊升上了大聯盟。

走近棒球運動·波士頓紅襪隊·MLB棒球創造營 - 天天要聞


1960年代

雖然1961年威廉姆斯的替代者卡爾·雅澤姆斯基初登場,並且在那個偏向投手的年代逐漸發展成為最好的打者之一,但對於紅襪來說,60年代仍然是暗淡的。

紅襪的球迷都知道1967賽季被稱為“不可能的夢想(Impossible Dream)”。這個標語來自於當時流行一時的音樂劇“夢幻騎士(Man of La Mancha)”。1967年美聯冠軍爭奪戰被認為是棒球史上最激烈的一個賽季,直到最後一場仍然有4支球隊有獲得美聯冠軍的機會。1966年紅襪只獲得美聯第九名的成績,但僅過了一年,球隊完全換了一副模樣,在雅澤姆斯基帶領下最終闖入了1967年世界大賽。雅澤姆斯基獲得了美聯打擊三冠王(2012年底特律老虎隊Miguel Cabrera才再次奪得打擊三冠王):打擊率3成26,44支本壘打,121分打點。在MVP的評選中僅差一票就得到滿分,明尼蘇達的體育作家在他的選票中把雙城隊的中外野手塞薩爾·托瓦爾(Cesar Tovar)放在第一的位置。但紅襪隊最終還是在世界大賽中以3比4負於聖路易斯紅雀隊。傳奇投手鮑勃·吉布森(Bob Gibson)為紅雀隊拿下三場比賽的勝利。

1970年代

  • 雖然紅襪隊在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前期都十分具有競爭力,但是總與美聯東區冠軍無緣。最接近分區冠軍一次是在1972賽季,他們僅僅落後底特律老虎半場屈居亞軍。
  • 1975年紅襪終於拿下了美聯冠軍。這個賽季他們擁有許多天才級的球員,除了雅澤姆斯基外,還有新秀外野手吉姆·賴斯和弗雷德·林恩(Fred Lynn),資深外野手Dwight Evans、捕手卡爾頓·費斯克和投手路易斯·蒂安特(Luis Tiant)。林恩囊括了美國聯盟最佳新秀獎以及最有價值球員獎,是歷史上第一個同時獲得這兩個獎項的球員,2001年鈴木一朗同樣達到這一成就。在美聯冠軍賽中,紅襪橫掃了奧克蘭運動家隊
  • 在1975年世界大賽中,紅襪面對的是極度被看好的辛辛那提紅人隊,當時他們被稱為“強大紅色機器(The Big Red Machine)”。路易斯·蒂安特幫助紅襪拿下了第一場和第四場的勝利,但是五場比賽之後,他們卻以2比3落後於紅人隊。在芬威公園進行的第六場比賽被認為是季後賽歷史上最偉大的一場比賽。八局下半以3比6落後,紅襪代打伯尼·卡波(Bernie Carbo)從紅人隊的後援投手勞利·伊斯特威克(Rawly Eastwick)敲出一支追平的三分打點本壘打。十一局上半,右外野手德懷特·埃文斯(Dwight Evans)做出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撲救,把喬·摩根(Joe Morgan)的平飛球接入手套,並且傳殺了來不及回壘的肯·格里菲(Ken Griffey),保住了平局。十二局下半,卡爾頓·費斯克擊出了一球飛躍左外野本壘打標杆。當球在空中飛行時,費斯克瘋狂地揮舞着他的手臂,希望這球是個界內球。最終這球遵照了他的願望,芬威球場頓時沸騰了,紅襪以7比6獲得了勝利。這個鏡頭在ESPN Classic頻道中反覆播放。

在第七場比賽中,紅襪一開始就取得了3比0的領先,但最終他們還是以3比4輸掉了比賽。先發投手比爾·李(Bill Lee)投出的一顆慢速旋轉曲球被紅人隊的托尼·佩雷茲(Tony Perez)一棒掃出綠色怪物。紅人在第九局得到了致勝分。卡爾頓·費斯克對於當年的世界大賽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我們贏得了比賽,但比分是3比4。(We won that thing 3 games to 4)”

1976起波士頓紅襪隊新標誌1978賽季美聯冠軍爭奪戰

1978賽季,紅襪隊和洋基隊為美聯冠軍展開激烈的爭奪。7月份時洋基還落後紅襪14場半,9月10日,在完成了對紅襪的4場橫掃後,洋基戰績追上了領頭羊。

在常規賽的最後三個星期里,兩隊的爭奪十分激烈,領先的位置發生多次交替。在賽季的最後一天,洋基隊的封王魔術數字為1——只要戰勝克里夫蘭印地安人或者紅襪負於多倫多藍鳥都可以拿下美聯冠軍。但是洋基以2比9負於對手而紅襪隊以5比0獲勝,兩隊不得不進行附加賽。附加賽於10月2日在芬威公園球場進行。

在這場附加賽中,洋基隊的巴基·登特(Bucky Dent)第七局從紅襪投手麥克·托雷茲(Mike Torrez)手中敲出一支飛越綠色怪物的三分本壘打,使得洋基第一次取得領先。而雷吉·傑克遜(Reggie Jackson)八局上半的陽春本壘打幫助洋基最終以5比4取勝。



走近棒球運動·波士頓紅襪隊·MLB棒球創造營 - 天天要聞


1986賽季

1983年紅襪在美聯東區7支球隊中僅僅獲得第六名,是1966年以來最糟糕的一年,在這之後卡爾·雅澤姆斯基選擇了退役。但1986年球隊獲得了轉機。進攻方面依然十分強大,球隊擁有很多強棒,例如吉姆·賴斯,德懷特·埃文斯(Dwight Evans),唐·貝勒(Don Baylor)和韋德·博格斯(Wade Boggs)。王牌投手羅傑·克萊門斯投出了24勝4敗防禦率2.48的驚艷成績,並且投出了一場20次三振的比賽,同時獲得了美聯賽揚獎和最有價值球員獎。這是1971年維達·布魯(Vida Blue)之後第一個同時獲得這兩個獎項的先發投手,而且在這之後再也沒有先發投手獲得最有價值球員獎。

紅襪隊在11年後再次獲得了美聯冠軍,在美聯冠軍賽中紅襪面對的對手是加州天使隊。兩隊在前兩場各勝一場,但天使隊拿下了接下來兩場主場的勝利,總比分3比1領先,第五場比賽到了九局上半天使仍以5比2領先。貝勒的兩分本壘打將比分差距縮小為1分。兩人出局一人在壘,紅襪只差一個好球就要被淘汰,但戴夫·亨德森(Dave Henderson)從唐尼·摩爾(Donnie Moore)手中擊出本壘打使得紅襪起死回生,6比5取得領先。雖然天使在九局下半追平了比分,但十一局上半亨德森的高飛犧牲打幫助紅襪獲得勝利。最後兩場回到芬威公園球場,紅襪越戰越勇,以6分和7分的優勢連拿兩場勝利,最終獲得美聯冠軍。

在1986年世界大賽中,紅襪面對的是大熱門紐約大都會,他們在常規賽獲得了108場勝利。紅襪在希亞球場先拿下兩場勝利,但輸掉了接下來兩場主場比賽,第五場比賽先發投手布魯斯·赫斯特幫助紅襪獲得了勝利,只差一場就能在68年後再次獲得世界冠軍。而第六場比賽成為了隊史上最難以承受的敗仗之一。克萊門斯的七局好投幫助球隊取得3比2領先。隨後大都會隊將比分追平,比賽進入了延長賽,十局上半靠着亨德森的陽春本壘打以及博格斯的二壘安打加上二壘手馬蒂·巴雷特(Marty Barrett)帶有一分打點的一壘安打,紅襪取得5比3領先。

在十局下半兩出局時,NBC電視畫面已經打出字幕:巴雷特為本場最佳球員,布魯斯·赫斯特為世界大賽MVP。甚至在希亞球場的記分板上也打出了祝賀紅襪獲得世界冠軍的字幕。在這麼多年的挫折之後,全世界的紅襪球迷都認為他們終於能品嘗到勝利的滋味。但大都會沒有放棄,加里·卡特(Gary Carter)、凱文·米歇爾(Kevin Mitchell)和雷·奈特(Ray Knight)接連打出三支一壘安打。紅襪投手鮑勃·斯坦利(Bob Stanley)出現了爆投,比賽又變成了平手的局面。之後穆齊·威爾遜(Mookie Wilson)打出一壘方向的軟弱滾地球,但一壘手比爾·巴克納(Bill Buckner)竟然讓這球從他的兩腿中間穿過,奈特回到本壘得到了超前分。

雖然紅襪在第七場一開始就取得3比0的領先,但最終還是輸掉了比賽,無緣世界冠軍。紅襪的魔咒還在繼續。

1988年-1991年

1988年紅襪重返季後賽。當年在全明星賽時紅襪僅僅排名分區第四,7月15日主教練約翰·麥克納馬拉被解職,喬·摩根(Joe Morgan)取代了他位置。紅襪立刻取得了12連勝的成績,並且在20場中贏了19場勝利,最後不可思議地拿下了美聯東區冠軍,很多人稱之為摩根魔法(Morgan Magic)。但這個魔法很快就結束了,在美聯冠軍賽中,紅襪不幸被奧克蘭運動家橫掃出局。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個系列賽的MVP是前紅襪投手、名人堂成員丹尼斯·埃克斯利(Dennis Eckersley),他在四場比賽中全部拿下了救援成功。兩年之後,紅襪再次以美聯東區冠軍的身份闖入美聯冠軍賽,不幸的是,歷史再度重演,紅襪被運動家隊橫掃出局。

1992年-2001年

球隊的老闆湯姆·約基於1978年去世,他的妻子珍·約基(Jean R. Yawkey)接替了他的工作,直到1992年她也去世為止。他們兩人名字的首字母“TAY”和“JRY”以摩爾斯電碼的方式刻在了左外野的牆上。珍·約基去世之後,球隊由約翰·哈靈頓(John Harrington)領導下的約基信託公司接管。2002年公司賣掉了球隊,從而結束了約基對球隊長達70年的所有權。

1994年麻省本地人丹·杜奎特(Dan Duquette)取代了婁·戈爾曼(Lou Gorman)成為球隊的總經理,他曾經在蒙特利爾博覽會隊工作。杜奎特同時負責農場系統的工作,在他的帶領之下,紅襪農場培養出了像諾馬·賈西亞帕拉、卡爾·帕瓦諾和大衛·艾克斯坦(David Eckstein)之類的優秀球員。杜奎特也敢於在自由市場中出手,最引人關注的是2000年以8年一億1600萬美元簽下了曼尼·拉米瑞茲。

  • 1995年紅襪以領先洋基7場的優勢,獲得了重新分區後的美聯東區冠軍。但在美聯分區賽中被克里夫蘭印地安人橫掃。自從1986年世界大賽第五場之後,紅襪在季後賽中連輸了13場。
  • 1997年,紅襪退出了激烈的冠軍爭奪戰,之後球隊把終結者斯洛克姆交易到了水手隊,換來新秀捕手傑森·瓦瑞泰克以及右投德瑞克·洛夫。在1998賽季開賽之前,球隊把托尼·小阿馬斯(Tony Armas Jr.)和卡爾·帕瓦諾送到了蒙特利爾博覽會隊,換來了明星投手佩卓·馬丁尼茲。馬丁尼茲成為球隊的王牌投手,在接下來的幾個賽季都有着優異的表現。1998年球隊獲得了美聯外卡,但是再次在美聯分區賽中輸給印地安人隊。
  • 1999年,杜奎特聲稱芬威公園球場在經濟方面不再適用,於是他和球隊的老闆共同推動新建一座球場的計劃。雖然得到了麻省最高法院以及其他的一些政治家的支持,但這項議題並沒有得到波士頓市議會的同意。
  • 在這個賽季的季後賽,紅襪終於獲得了復仇印地安人隊的機會。雖然輸掉了前兩場比賽,但靠着三大投手德瑞克·洛夫、佩卓·馬丁內茲和他的哥哥雷蒙·馬丁內斯(Ramon Martinez)的優異表現,紅襪連扳三場淘汰對手。其中第四場23比7的比分是大聯盟季後賽歷史上單場最高的得分。第五場比賽,前兩局印第安人以5比2領先,但佩卓·馬丁尼茲忍着肩傷,在第四局登板,投出6局的無安打比賽,幫助紅襪最終以12比8獲勝,其中特羅伊·奧萊利(Troy O'Leary)單場雙響炮並帶有7分打點。在之後的美聯冠軍賽中,球隊以1比4負於死對頭紐約洋基,無緣世界大賽。這個系列賽唯一的亮點是紅襪贏得了備受炒作的一場比賽——馬丁內茲和克萊門斯在系列賽第三場中的對決。

2002年至今

亨利來到波士頓

2002年,Yawkey公司的董事以及主席哈靈頓決定把球隊賣給約翰·亨利領導的新英格蘭體育投資公司。湯姆·維爾納為執行董事長,拉里·盧基諾為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當年賽季結束後,年僅28歲的耶魯大學畢業生西奧·艾普斯坦成為球隊總經理,他也成為大聯盟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經理。

紅襪球員慶祝他們獲得了2003賽季外卡的資格。

2003賽季,艾普斯坦為球隊引進了一壘手凱文·牧拉(Kevin Millar),使得打線的深度再次得到加強。還用謝伊·希倫布蘭德(Shea Hillenbrand)換來了亞利桑那響尾蛇的中繼投手金炳賢。

在2003年的美聯分區賽中,球隊在0比2落後運動家隊的情況下再次完成了讓二追三大翻盤。第五場比賽德里克·洛維回到了中繼的角色,並且幫球隊守下了關鍵的一勝。之後球隊在美聯冠軍賽中碰上了紐約洋基。在第七場決定生死的比賽中,紅襪直到第八局仍以5比2領先,但是佩德羅·馬丁內斯被擊出了一支追平三分本壘打。最後三局紅襪無法從馬里安諾·里維拉手中得到任何分數,結果第十一局洋基的三壘手艾倫·布恩(Aaron Boone)從蝴蝶投手蒂姆·威克菲爾德手中敲出了再見本壘打。

賽季結束後,前費城費城人的主教練特里·弗蘭克納(Terry Francona)入主芬威球場。


走近棒球運動·波士頓紅襪隊·MLB棒球創造營 - 天天要聞


久別的世界冠軍

在2003賽季後、2004賽季前,紅襪隊挖到了另一位領銜先發投手柯特·席林來增強投手陣營,以至於整個地區對紅襪隊的期望大增。很多人覺得2004年應該是重溫冠軍夢的一年。常規賽季開始時不太順利,一直延續到賽季過半,球隊一直表現平平,在成績表上落後紐約洋基超過十場比賽。管理層在7月31日-美國職棒大聯盟交易期限截至日前做出了震動整個球隊的交易。將球隊內頗受歡迎的游擊手諾馬·賈西亞帕拉交易給了芝加哥小熊隊;同時從蒙特利爾博覽會隊獲得奧蘭多·卡布雷拉;從明尼蘇達雙城隊獲得道格·敏克維奇。交易共涉及四個球隊。在此之後,球隊如有神助,最後僅以落後同在美國聯盟東區的紐約洋基隊三場比賽的成績結束常規賽季,最後贏得外卡身份進入季後賽。

在季後賽第一輪即美國聯盟分區賽中,波士頓紅襪隊順利以3:0的成績戰勝美國聯盟西區冠軍洛杉磯天使隊,第二輪即美國聯盟冠軍賽中紅襪隊遭遇宿敵紐約洋基隊。

雖然賽前很多球迷非常看好波士頓紅襪隊,冠軍賽開始對紅襪隊來說卻是災難性的。在第三場比賽紅襪隊以8-19的較大比分輸掉後,很快以0勝3敗落後。

美國聯盟冠軍賽第四場比賽第九局下半局,紅襪隊以3:4落後,被逼到絕境,這時洋基隊著名的王牌救援投手馬里安諾·李維拉出場。凱文·牧拉首先保送上壘,大衛·羅伯茨以替代跑壘員身份換下米拉,並很快盜到二壘,接下來比爾·米樂即時打出一支安打,取得1分打點,迫使比賽進入延長賽。在第十二局下半,大衛·歐提茲揮出二分再見本壘打,紅襪隊艱難取勝。

第二天晚上,紅襪隊好戲重演,再次在馬里安諾·李維拉身上取分,逼得延長賽,右在第十四局下半局,又是大衛·歐提茲擊出再見安打,紅襪隊贏得第五場比賽。

第六場比賽兩隊回到洋基體育場,紅襪隊續演他們的神話。柯特·席林在自己腳踝做過臨時性手術,依然滲血的情況下,先發投了七局,三振四名打者,保送僅一次,只失掉一分。紅襪隊以4:2拿下這場比賽並將總比分扳成3:3。

第七場,紅襪隊藉助強尼·戴蒙的兩隻全壘打和德瑞克·洛夫的優異投球,以10:3的比分贏得這場比賽,終於實現歷史性的大逆轉。由於大衛·歐提茲在第四和第五場比賽中的決定性作用,他亦成為這次美國聯盟冠軍賽的最有價值球員。

另一支進入世界大賽的是來自國家聯盟的聖路易紅雀隊。紅雀隊在常規賽季中,是在美國職棒大聯盟所有球隊中成績最好的。在1946年和1967年,紅雀隊曾經兩次在世界大賽中以4:3的成績擊敗紅襪隊。此時紅襪隊已經勢不可擋,最後以4:0的成績輕取紅雀隊。在闊別世界冠軍86年後,終於如願以償,再次登頂,也破了貝比魯斯魔咒。

2005年-2006年

在奪得了苦等86年的世界冠軍之後,俱樂部和傑森·瓦瑞泰克續約,並且任命他為隊長。2005賽季球隊有了好的開始,一直保持在美聯東區第一名的位置,但是在明星賽之後球隊遇到了一些困難,並讓洋基隊追了上來。分區冠軍爭奪持續到了常規賽最後一個周末,洋基隊帶着一場的領先優勢來到芬威球場。最後的這個系列賽紅襪拿下兩場勝利,這樣他們和洋基隊的戰績同為95勝67負,但並不需要進行附加賽。常規賽兩隊交鋒的19場比賽,洋基取得10場勝利,所以他們取得了分區冠軍,而紅襪則拿到了外卡的資格。在季後賽的首輪中,紅襪被美聯中區冠軍芝加哥白襪橫掃出局。

新賽季紅襪內野由三壘手麥克·洛威爾、新來的游擊手阿萊克斯·岡薩雷斯、二壘手馬克·洛雷塔(Mark Loretta)以及一壘手凱文·尤克里斯組成,可以說是大聯盟守備能力最強的內野之一。2006賽季紅襪是美聯守備失誤最少的球隊,並且在6月30日球隊創造了連續17場沒有發生任何失誤的大聯盟新紀錄。

2006賽季最大的亮點就是球隊找到了新的終結者喬納森·派柏邦,他以35次救援成功創造紅襪隊史的新人紀錄,並且入選了全明星賽。另外,大衛·奧提茲也以54支本壘打打破了吉米·法克斯保持69年之久的單季本壘打隊史紀錄。

全明星賽之後,不斷增加的傷病嚴重地影響了球隊的成績。整個8月份,紅襪戰績僅為9勝21敗。傑森·瓦瑞泰克、特洛特·尼克森(Trot Nixon)和曼尼·拉米雷斯的受傷使得打線威力大大下降,加上投手群蒂姆·威克菲爾德、新秀喬恩·萊斯特(被診斷出淋巴癌)、馬特·克萊門特(Matt Clement)的離開更成了無法填補的漏洞。最終紅襪以86勝76敗名列美聯東區第三。

四年內二度世界冠軍[編輯]主條目:波士頓紅襪隊2007賽季美國總統小布什在白宮接見獲得世界大賽冠軍的紅襪隊全體成員。

為了能夠在2007賽季重新崛起,艾普斯坦做了棒球史上最驚人的一個買賣。2006年11月14日,大聯盟宣布波士頓紅襪以5110萬美元的競標金額獲得了和日本超級投手鬆坂大輔的談判資格。最終在12月13日,松坂和紅襪簽了六年5200萬美元的合約。

深受球迷喜愛的特洛特·尼克森(Trot Nixon)最終還是進入了自由市場,加盟印第安人隊。為了填補空缺的右外野,2007年1月25日球隊以5年7000萬美元的合同簽下了J·D·德魯。游擊手的位置則由胡里奧·盧戈代替。原二壘手馬克·洛雷塔也通過自由市場加盟休士頓太空人,開季位置由新人達斯汀·佩德羅亞擔當。

自從4月中旬紅襪登上美聯東區第一名後就再也沒有失去這個位置。奧提茲和拉米雷斯依然提供強大的火力支援,洛威爾、尤克里斯和佩德羅伊亞的發揮也相當出色。雖然德魯、盧戈和克里斯普的狀況並不理想,但洛威爾、尤克里斯的表現足以彌補進攻的漏洞。佩德羅亞開季時也沒有找到手感,但弗蘭克納還是給了這個新人足夠的耐心和信心,佩德羅亞也沒有辜負主教練的信任,在全明星賽之前將打擊率提高到3成以上。

在投手方面,貝克特表現出王牌投手的水準,上半季成績為12勝2敗,在另外四位先發投手出現問題時他總能挺身而出,幫助紅襪止敗。牛棚方面,左右護法派柏邦和岡島秀樹也幫先發投手分擔了相當大的責任。兩個人分別承擔第八第九局的工作,給了先發投手強烈的安定感。岡島秀樹上半季的防禦率僅僅只有0.88,併入選了全明星陣容。

綠色怪物上的2007賽季最終排名

全明星賽之後,紅襪一度將領先優勢擴大到了10場。貝克特繼續着優異的發揮,最終成為該賽季唯一一位20勝的投手。老將威克菲爾德也重新煥發光彩,最終戰績為17勝12敗。9月1日,從小聯盟升上來的投手克雷·布克霍爾茲在他在大聯盟先發的第二場比賽中就投了無安打比賽。另外一位從農場升上來的外野手雅戈比·艾爾斯布里在9月份也分擔了拉米雷斯很大一部分責任,讓拉米雷斯得到充分地休息。這個月艾爾斯布里打擊率高達3成61,並有3發本壘打、17分打點以及8次盜壘成功。洛威爾9月份承擔起第四棒的責任,整季120分的打點位居全隊之首。最終佩德羅亞以3成17的打擊率拿下美聯新人王,球隊也在時隔12年周再次獲得美聯東區冠軍。

季後賽中,紅襪隊先以直落3橫掃洛杉磯安那罕天使,進入美國聯盟冠軍賽對陣克里夫蘭印地安人。雖然紅襪隊在第一場獲勝,但是卻在接下來的三場中全部落敗,也使得他們進軍世界大賽的希望大減。不過該隊卻在接下來的三場比賽靠着投手賈許·貝基特、松坂大輔和柯特·席林優異的表現,以大比分的分差取得勝利並獲得世界大賽資格。

在最後的世界大賽,紅襪面對黑馬科羅拉多落磯。第1戰貝克特主投7局只掉1分,最終以13比1大勝,為整個系列賽定下了基調。第2戰,席林-岡島秀樹-派柏邦連線,紅襪以2比1一分差險勝對手。第3戰移師科羅拉多,紅襪強大的打線幫助球隊以10比5順利聽牌。第四場比賽,喬恩·萊斯特頂替威克菲爾德先發,主投5又2/3局無失分,完成了他的投球任務。靠着世界大賽MVP洛威爾出色的表現以及鮑比·基爾提(Bobby Kielty)的本壘打,最終紅襪直落4橫掃科羅拉多洛磯,在四年內第二次獲得世界冠軍。



走近棒球運動·波士頓紅襪隊·MLB棒球創造營 - 天天要聞


2008之後的賽季

  • 奪得世界大賽冠軍後,紅襪在日本東京巨蛋開始了他們新賽季之旅,這是大聯盟歷史上第三次在日本進行開幕戰,這首場比賽中紅襪以7比5戰勝奧克蘭運動家。賽季前段紅襪十分順利,佔據着美聯東區第一的位置,但他們受到了黑馬坦帕灣光芒的強力挑戰。萊斯特在5月19日對堪薩斯市皇家隊投出了無安打比賽,這也是紅襪隊史上第18場無安打比賽。這個賽季萊斯特投出了王牌投手的水準,16勝6敗防禦率3.21。傷病給紅襪的打線帶來巨大的困擾,奧提茲手腕的受傷使他錯過了45場比賽,洛威爾髖關節撕裂也讓他數周無法上場,J·D·德魯背部的傷勢讓他下半季的發揮大受影響。外野手拉米雷斯和球隊鬧僵,包括了和隊友以及工作人員不合(在休息室里和凱文·尤克里斯互相推搡)、批評球隊老闆、疑似詐傷不願出賽等。球隊最終決定在7月31日的交易截止日期之前將他送到洛杉磯道奇,而從匹茲堡海盜得到了傑森·貝。
  • 拉米雷斯的離開讓球隊有了新的氣息。頂替他的貝伊發揮出色,凱文·尤克里斯的全壘打數(29支)和打點(119分)均為生涯新高,派柏邦也完成了個人新高的41次救援成功。松坂大輔也擺脫了2007賽季的低迷,18勝3敗防禦率2.90的表現證明了他的身價。佩德羅亞下半季打擊率高達3成40,安打數、得分、二壘安打數均在美聯名列前茅。他不僅是球隊的領袖,而且奪得了2008年美聯MVP,這是時隔13年之後再次有紅襪隊球員拿到MVP。儘管紅襪在交易截止日期之後戰績為34勝19敗,但光芒隊的表現更為出色,紅襪只能以外卡的身份進入季後賽。
  • 在美聯分區賽中,靠着喬恩·萊斯特極為精彩的表現(先發兩場共14局無自責失分),紅襪以總比分3比1淘汰洛杉磯天使。和光芒隊相會在美聯冠軍賽。

前四場比賽紅襪以總比分1比3落後,但在第5戰中,紅襪上演了美聯冠軍賽歷史上最大的一次逆轉。前7局紅襪仍以0比7大比分落後,在大家都認為紅襪要被淘汰的情況下,紅襪上演了不可思議的大逆轉,最終以8比7獲勝.。第6戰紅襪追成3平,遺憾的是他們輸掉了第7戰,沒能像2007年一樣再度完成大翻盤。這也是連續第8年世界冠軍無緣衛冕(從2000年的紐約洋基隊開始)。

2009年紅襪隊以95勝67敗拿下外卡資格進入季後賽,但在美聯分區賽中以總比分0比3負於洛杉磯天使。 2010年紅襪因傷兵太多的關係,無法進季後賽,最後留下了89勝73敗的成績拿下美聯東區第三,2011賽季,紅襪以3比1逆轉擊敗水手,弗蘭克納成為第57位拿到千勝的總教練,同時也送給水手14連敗。在8月底,波士頓紅襪的成績為全聯盟最佳。當球迷和媒體都認為球隊進入季後賽不成問題的時候,紅襪卻開始了墮落。在整個9月份,紅襪隊的成績為7勝20負,並在常規賽最後一天的最後時刻輸給了巴爾的摩金鶯,成就了坦帕灣光芒不可思議的大逆轉,自己則無緣季後賽。2011年9月30日,弗蘭克納決定不再與紅襪續約,波士頓紅襪的“弗蘭克納時代”宣告終結。

2012年紅襪因總教練巴比·瓦倫泰4月爆出對陣中主炮凱文·尤克里斯表示跟過去球季相比比賽不夠集中,引發隊友Dustin Pedroia及其他球員不滿。該年以69勝93敗的成績“榮登”美聯東區爐主,10月初瓦倫泰被紅襪隊以戰績不佳為由宣布開除。

2013年:21世紀的第3座世界大賽冠軍[編輯]參見:2013年美國聯盟冠軍賽和2013年世界大賽

[[File:馬薩諸塞州議會大廈展示紅襪隊在2013年世界大賽的錦旗]] 2013賽季,紅襪宣布由卸任藍鳥總教練約翰·法雷爾成為第45位紅襪總教練,以97勝65敗的成績進入季後賽,中斷紅襪連三年無緣季後賽,同時也繼2007年後再度拿到美聯東區王座。

ALDS,紅襪以3勝1敗淘汰美聯外卡坦帕灣光芒,挺進到美聯冠軍賽,接着以4勝2敗擊敗底特律老虎,取得美聯冠軍。紅襪與紅雀重演2004年世界大賽對戰戲碼。

10月30日,紅襪隊在芬威球場擊敗紅雀,以4勝2敗的成績取得世界大賽冠軍。同時也是繼2004年以來再度於世界大賽擊敗紅雀,並且為10年來第3座世界大賽冠軍。

2016年:歡送老爹

  • 前陣中老將David Ortiz宣布本季打完將要退休。而紅襪隊在開季前以七年2億1700萬美金的合約網羅到大衛·普萊斯,再用Manuel Margot、Javier Guerra、Carlos Asuaje、Logan Allen向教士隊換得終結者克雷格·金布雷爾。紅襪在這個球季以93勝69負繼2013年後再次獲得東區冠軍。可是在分區系列賽表現不佳,遭克里夫蘭印地安人直落三橫掃。
  • 而David Ortiz在他生涯最後一年表現依舊未退化。擊出38支本壘打、.315的打擊率,以127分打點拿下打點王。陣中的Mookie Betts與Dustin Pedroia都擊出200支以上的安打,Betts更有31支本壘打與113分打點,可是卻在年度MVP票選上輸給天使隊的Mike Trout。


走近棒球運動·波士頓紅襪隊·MLB棒球創造營 - 天天要聞


世界排名

2020年8月3日,波士頓紅襪隊(MLB棒球)以33億美元價值名列2020年世界最具價值體育團隊TOP25第16位。

2022年9月,以39億美元價值位列福布斯公布的2022年全球價值最高50支體育球隊第30位。


春訓主場

棕櫚園城市球場外紅襪隊的隊徽標誌

  • 1901年弗吉尼亞州夏洛茨威爾
  • 1902年佐治亞州奧古斯塔
  • 1903年-1906年佐治亞州梅肯
  • 1907年-1908年阿肯色州小石城
  • 1909年-1910年阿肯色州溫泉縣
  • 1911年加利福尼亞州雷東多比奇
  • 1912年-1918年 阿肯色州溫泉縣
  • 1919年佛羅里達州坦帕
  • 1920年-1923年 阿肯色州溫泉縣
  • 1924年得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
  • 1925年-1927年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
  • 1928年-1929年 佛羅里達州布雷登頓
  • 1930年-1931年 佛羅里達州彭薩科拉
  • 1932年 佐治亞州薩瓦納
  • 1933年-1942年 佛羅里達州薩拉索塔
  • 1943年馬薩諸塞州梅德福德
  • 1944年馬里蘭州巴爾的摩
  • 1945年新澤西州Pleasantville
  • 1946年-1958年 佛羅里達州薩拉索塔
  • 1959年-1965年亞利桑納州斯科茨代爾
  • 1966年-1992年 佛羅里達州Winter Haven
  • 1993年至今 佛羅里達州邁爾斯堡



小聯盟球隊

  • AAA波塔基特紅襪(Pawtucket Red Sox),國際聯盟(International League)
  • AA波特蘭海狗(Portland Sea Dogs),東方聯盟(Eastern League)
  • 高級A薩勒姆紅襪(Salem Red Sox),卡羅萊納聯盟(Carolina League)
  • A格林維爾駕駛(Greenville Drive),南大西洋聯盟(South Atlantic League)
  • 短A洛威旋球(Lowell Spinners),紐約─賓州聯盟(New York-Penn League)
  • 新秀灣岸紅襪(Gulf Coast Red Sox),灣岸聯盟(Gulf Coast League)
  • 新秀VSL紅襪(VSL Red Sox),委內瑞拉夏季聯盟Venezuelan Summer League


走近棒球運動·波士頓紅襪隊·MLB棒球創造營 - 天天要聞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