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牌時,手上除了有炸彈
還要有別的大牌
本文首發“靜思有我”,作者授權推送
我這個人很不喜歡一進家門看到門口像擺地攤一樣擺很多鞋子。可是我又是一個懶人,我每次換鞋之後,又很不情願自己動手把鞋子收拾到鞋架、鞋櫃里去。這樣就麻煩了,又想過好日子,人又懶,這實在是個矛盾。
針對這種情況,我展開想象,我認為,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給每個鞋子裝上芯片,當然給鞋架和鞋櫃也要裝上芯片。這樣一來,每一雙鞋子和鞋架、鞋櫃以及我的手機,都通過芯片和網絡,都產生了聯繫。我通過手機可以向他們發出指令,我進屋之前,我想換的那雙鞋子應該擺在最合適的位置,方便我換鞋,而不用我再去找。
我換完鞋之後,再通過手機、手機通過網絡,通知鞋子和鞋架,然後,我換下來的鞋子像士兵歸隊一樣,回到鞋架上他應有的位置上去,然後鞋架和鞋櫃關上門,一切就OK了。
這樣,家門口的鞋子、鞋架、鞋櫃,又顯得很整齊,而我這個懶人又不需要做什麼事。
我認為,我的這個暢想雖然無比美好,但是一點都不高大上,我真正高大上的暢想,是在這個暢享基礎上的升級版。那就是,未來,我們可能會有一個類似耳機一樣的東西掛在耳朵上,或者揣在兜里,當然也可以離我很遠,但是他接受我腦電波的變化。當我想讓鞋子回到鞋架上的時候,只要我想一下,不需要做別的事情,不需要操作手機,也不需要語音控制,鞋子和鞋架就接受到我這個指令,然後做相應的動作,於是這一切就OK了。
當然我知道,未來的生活能夠如此美好,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很關鍵性的東西,那就是:芯片。
一個芯片,其實就是一個微型電腦,你甚至可以把它理解成一個微型的、簡易的機器人,它又跟網絡連接,於是就讓世界上任何一個在傳統觀念看來的“死”東西,又“活”起來了。
芯片,讓我們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沒有生命的東西都貌似變得有生命了,都通過網絡連接在一起了,這就是萬物互聯。
如今,我們正朝着這個方向快速的前進,比如目前我們的門鎖、冰箱、洗衣機、洗碗機、空調、電扇、燈光等,越來越多的日用品,都裝上了芯片,通過5G甚至4G網絡連接在一起。我們只需要用嘴說一聲“開燈”,於是燈就亮了。我們只需要用嘴說一聲“洗碗”,於是洗碗機就開始給我們洗碗。
當然,由於碗還沒有裝上芯片,所以把碗放在洗碗機里這個任務,還必須人手動完成。但未來完全可以把碗裝上芯片,吃完飯直接抬腿走人,喊一聲“洗碗”,於是碗就自己跑到洗碗機裡面去了,然後洗碗機就開始給我們洗碗。
未來的生活實在讓人太嚮往了,所以朋友們一定要保養好身體,等待着美好生活的到來。
然而,這一切都需要:芯片。
在這種場景下,朋友們可以想象一下,未來的世界,我們需要多少芯片?
我們現在之所以還沒有給鞋子和碗裝上芯片,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芯片不夠,芯片太貴。今年以來,連汽車上需要用的芯片都不夠,所以世界上著名的汽車廠商都減產了。根據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汽車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芯片短缺將導致全球新車減產500萬輛。
從去年到今年,可以說世界上最緊俏的商品之一就是芯片,因為越來越多的東西需要芯片。比如,過去汽車上基本不用芯片,後來就慢慢開始用了,而且用量不斷上漲,到2021年平均每輛汽車上使用的芯片達到1000顆以上,其中新能源汽車所需要的數量還要更高。一個東西只要緊缺,價格就會上漲,所以今年芯片的價格大約上漲了30%左右。
就這,芯片還是不夠,所以美國聲稱要解決供應鏈危機,在9月22日要求世界上主要的芯片製造企業上交有關的商業機密信息,以便統籌解決這個問題,截止日期是11月8日。在截止日期之前,台積電、三星、SK都很聽話地上交了自家的商業機密信息。
美國這一次要求芯片製造企業上交商業機密信息,被世界輿論普遍評論為:搶劫,而且是:明搶。美國這樣做,無非就是想搶佔未來芯片生產的制高點,控制全球芯片供應鏈,以便控制全世界。因為未來誰控制了芯片,誰就能控制世界,這和過去幾十年控制石油是差不多的。
我們還是少說一點未來,說一說當下吧。
我前面提到了芯片製造,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是為了朋友們方便理解,而用傳統製造業的語境來表述的,它的標準的說法叫晶圓代工。
晶圓代工這個詞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晶圓,一個是代工。
晶圓這個東西,我們可以把它簡單地理解成一個石頭片。對,你沒聽錯,是石頭片,也就是把石頭做成一片一片的樣子,它通常是圓的。
不過,不能採取把自然界裡面的石頭直接切割的方式來製作晶圓。說晶圓是石頭片,最主要的是說它的原材料是硅,而硅就是從沙子裡面提取的。石頭和沙子,在老百姓的生活觀念里,大體沒有太大的區別。從沙子裡面把硅提取出來,然後再把它聚合在一起,滲透一下,做成圓形的一小片一小片,就叫晶圓,所以我說晶圓其實就是個石頭片。
我們再說第2個詞:代工。
芯片的製造可以簡單這麼理解,先設計出一個電路圖,當然這個電路圖非常複雜,我們把它叫做集成電路,這就叫芯片設計。設計好了之後,要把這個電路圖雕刻在晶圓上,也就是雕刻在一小片一小片的石頭片上。就像我們在大街上看到有些手藝人在一粒米上去刻一首詩,或者畫一幅畫一樣。我們耳熟能詳的光刻機,就是負責雕刻的。
所以,晶圓代工工廠都是在代替別人做工,也就是代替那些芯片設計的企業在做工,所以叫晶圓代工。雖然有些晶圓代工工廠自己也設計芯片,但設計和雕刻是分開的。
由此我們知道,芯片製造的最後一個環節就是雕刻,這個雕刻,我們把它叫晶圓代工。當然,雕刻完了之後還有封裝、測試,這是從細緻的角度來說的。從大的方向上來說,雕刻就是最後一道工序。
前面在設計環節不管你做了多少事,不管你有多麼先進的手藝,如果最終不能把它雕刻到晶圓上,前面的事兒就白費了,白做了。
比如,華為海思設計出來的芯片非常先進,可是由於美國的制裁,世界上沒有哪一家企業能夠為華為海思把他們設計出來的集成電路雕刻到晶圓上,於是華為海思的芯片目前就沒有出路了。
那麼,世界上哪些企業可以做晶圓代工呢?也就是可以干雕刻這個活呢?
從一般意義上去推測,芯片這麼一個龐大的產業,應該有很多很多的企業去做晶圓代工。
然而事實不是這樣的,這麼一個龐大的產業,全世界做晶圓代工的主要企業也不過是10家,因為全世界排名前10的晶圓代工企業,佔有了97%的市場佔有率。
這10家企業,按照2021年第二季度的營業收入在全世界的佔比,從第1名到第10名分別是以下:
第1名,中國台灣的台積電,營收佔比54.5%。
第2名,韓國的三星,營收佔比17.4%。
第3名,中國台灣的聯電,營收佔比7.1%。
第4名,美國的格芯,營收佔比5.5%。
第5名,中國大陸的中芯國際,營收佔比4.7%。
第6名,中國大陸的華鴻集團,營收佔比2.5%。
第7名,中國台灣的力積電,營收佔比1.6%。
第8名,中國台灣的世界先進,營收佔比1.4。.
第9名,以色列的高塔半導體,營收佔比1.5%。
第10名,韓國的東部高科,營收佔比0.9%。
以上10家企業營收佔比,合計97%,所以,第十名名以後的企業,我們基本上也不用太關注了,10名以後的所有企業加在一起的營收佔比才3%。
這是從企業的角度進行的分析,接下來,我們按照國家和地區的角度來分析。
在這前10大晶圓代工企業當中,中國台灣一個地區佔了4家,這4家企業的營收在全世界晶圓代工營收的佔比是64.6%,其中台積電一家就佔有了54.5% ,超過一半。
排在中國台灣後面的是韓國,韓國有三星和東部高科兩家企業進入前十。兩家企業營收佔全世界晶圓代工營收的比例是18.3%。
排在韓國後面的,是中國大陸,有中芯國際和華虹集團兩家企業進入前十。兩家企業的營收佔全世界晶圓代工營收的比例是7.2%。
接下來排在中國大陸後面的是美國,有一家企業,也就是格芯,進入前十,這一家企業代表美國,營收佔全世界晶圓代工營收的比例是5.5%。
再後面是以色列,有一家名叫高塔半導體的企業進入前十,這家企業代表以色列,營收佔全世界晶圓代工營收的比例是1.5%。
再後面呢?再後面,沒了。
佔全世界營收比重97%的份額,被中國台灣、韓國、中國大陸、美國、以色列5個國家和地區瓜分。
其中,中國台灣排名第一,佔比高達64.6%;韓國排名第二,佔比高達18.3%;中國大陸排名第三,佔比7.2%;美國排名第四,佔比5.5%;以色列排名第五,佔比1.5%。
說話說重點,把前10名的情況說完了,咱們接下來單說第1名,中國台灣。
前面我們用了很長的篇幅說芯片多麼重要,於是,芯片其實是這個世界上卡脖子的一種商品,芯片的需求量非常非常大。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台灣製造的芯片比例高達64.6%,中國台灣的台積電,一家企業就生產了54.5%,超過一半。
你說,中國台灣厲害不厲害?
再次重複強調一下,中國台灣特別厲害的這個產品------芯片,是一個特別特別重要的產品。特別高大上的東西我們就不說了,就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日用品,電腦、手機、彩電、冰箱、洗衣機、洗碗機、燈光、汽車、監控,乃至小區門口的欄杆......等等等等,都要用芯片。前面我也預計了,未來,我們的鞋子、碗之類的東西,也會用上芯片。
可以這麼說,沒有芯片就不叫現代社會。如果不用芯片,那麼經濟發展水平就回到70年前,也就是二戰結束的時代。沒有芯片,經濟社會立刻落後70年。
用中國人的一句習慣用語來表述,就叫做:沒有芯片,直接回到解放前。
這決定了,芯片這玩意兒你必須用,所以你必須買。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台灣的晶圓代工營收佔全世界的比重是64.6%。這意味着中國台灣的晶圓代工服務,你買也得買,不買也得買。
如果再往深處說一下,包括台積電在內的中國台灣的晶圓代工營收總體上佔全世界的比重是64.6%,但是7納米以下的最先進的製程工藝的晶圓代工,中國台灣的台積電,一家企業佔全世界的比重是90%以上。
90%!基本上就算是獨門生意了,你說你買不買?請注意,這個90%是指最先進的工藝的芯片。也就是說,越是先進,中國台灣占的比重就越高。
可以這樣說,當下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尤其是晶圓代工行業,扼住了世界經濟的咽喉,誰也離不開它。為什麼台海緊張局勢不斷升溫,但是台灣經濟並沒有受到太大的負面影響。那麼,今天從經濟角度分析,原因就在這裡。
全世界,包括中國大陸,面對台灣的芯片,買也得買,不買也得買。那麼,台灣的芯片為他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多大的貢獻呢?我們看幾個小小的數字就行了。這是台灣省公布的數字,和商務部公布的數字略有出入。
2020年台灣對外貿易實現了順差587.9億美元,請注意:順差。這是支撐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點。
那麼台灣的這個順差是怎麼實現的呢?只說一個重要數字,2020年,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是866.7億美元。
所以我們發現,它的總順差是587億美元,而他對大陸的順差是866億美元。而這866億美元的順差,大陸採購台灣的貢獻了多少呢?回答是:735億美元。
這意味着,它對大陸是大順差,對於大陸以外的國家和地區其實是逆差。在對外貿易方面,台灣去年一年凈掙了587億美元,而他在大陸那裡,但是芯片就掙了735億美元,他在大陸以外的國家和地區那裡,凈失去了148億美元。
它完全是被大陸,尤其是大陸的芯片需求養着在啊!
那麼,面對“台獨”分子如此猖獗,我們能不能不養它呢?
回答是:不能。因為大陸的芯片不能自給自足,嚴重依賴進口,而台灣是芯片供給的大戶。2020年,大陸進口芯片金額高達3,500億美元,比排名第二的原油和排名第三的鐵礦石,兩項加在一起的進口額,還高。
順便說一下,2020年我們從台灣進口農產品金額是10億美元,由於我們採取了一些限制措施,比2019年減少了2億美元,這個減少的額度其實只有大陸從台灣進口芯片額度的1/360。
總之,2020年大陸從台灣僅僅是進口芯片的金額(還不包括半導體行業的其他產品,比如半導體設備等等),就超過2020年台灣對外貿易的順差額587億美元,超過的金額是148億美元。
反過來說,如果大陸不從台灣進口芯片(就說這一件事,不談別的事),台灣的對外貿易立刻從順差587億變成了逆差148億。因為,這中間的槓桿是735億美元,是2020年我們減少從台灣進口番荔枝、蓮霧等農產品形成的2億美元槓桿的360倍。
如果我們的芯片能夠實現自給自足,那麼面對台灣的晶圓代工服務,我們想買就買,不想買就不買,那麼:
如果台獨分子再蹦得高,再數典忘祖、挾洋自重、分裂國家,我們就不買他的芯片,他的經濟立馬就垮下來了。不買芯片的結果,可比不買他們的番荔枝蓮霧的結果要嚴重的多。
他們的經濟垮下來了,必然影響到2,300萬台灣人的生計,那個時候,日子過得不舒服的台灣人自然會把怨氣撒到“台獨”分子身上,誰還會去支持“台獨”?島內支持國家統一的政治力量,也可以用這一個事情大做文章,把“台獨”分子徹底干翻到臭水溝里去。
這樣一來,我們打擊“台獨”的局面,是不是又會佔有更大的主動?
那麼,怎樣才能形成這種局面呢?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那就是:發展芯片產業,實現芯片自給自足。
這樣一趟分析下來,我們發現,大力發展我國的芯片產業,不僅僅是突破美國的圍剿,更是在為祖國統一做貢獻。
我在以前的節目裡面多次透露過這個意思:關於統一台灣,我們最後的底牌是解放軍。但是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不要只想着這一張底牌,我們還應該有很多張牌,這個我所說的很多張牌裡面,它的核心是要發展我們自己,做好我們自己的事,做好我們手頭的事。
有的朋友認為這話太虛了,不實在。從今天的分析可以看出,這話,一點都不虛。
這其實跟我們日常打牌是一樣的,如果你手上有炸彈,但你也不能老想着你那個炸彈啊,你還要有別的好牌才行啊!
這裡也立個棍,個人預測:中國在10年內能芯片和國產航發會取得突破性發展。10年不太久,歡迎到時候挖墳打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