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程洋9月15日,美國針對華為公司的芯片禁令正式生效,包括台積電、高通、三星等在內的芯片製造商先後宣布將不再向華為供應芯片。
今年5月15日,美國在去年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後,進一步升級管制措施,針對華為的芯片供應鏈制定禁令,要求使用美國技術的芯片製造商除非獲得美國政府的特殊許可,不得向華為供應芯片。在經過120天的禁令緩衝期後,美方此次並沒有宣布延期信息,這意味着華為芯片供應已遭美方中斷。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近日表示,中方支持相關企業拿起法律武器維護正當權益,也將繼續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趙立堅表示,美國個別政客企圖置tiktok、Wechat、華為等中國企業於死地,其根源就是患了“逢中必反症”,強行將意識形態標籤打在中國企業身上。這些人打着國家安全的幌子,圍獵中國企業充斥着謊言和污衊,其性質是欺行霸市、強取豪奪。
多年前,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寫作《華為的冬天》,發問“公司所有員工是否考慮過,如果有一天,公司銷售額下滑、利潤下滑甚至會破產,我們怎麼辦?”憂患意識熔鑄在華為的基因中,只是不知任正非當初落筆之時,是否曾想到今日所面臨的“寒冬”。
芯片斷供,凜冬將至,華為終是走到了艱難的境地。今年8月,在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年峰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表示,華為的芯片供應受到美國打擊,面臨更加艱難的情況,其芯片供應處於缺貨狀態。華為的手機沒有芯片供應,今年發貨量可能比去年2.4億台更少一點。同時,計劃9月發布的新一代華為Mate40手機,將成為搭載高端麒麟芯片的“絕版”機。

手機市場遇挫,華為轉向多元化業務布局
今年7月13日,華為發布上半年經營業績:營收4540億人民幣,消費者業務佔一半以上。在華為的消費者業務中,智能手機是重中之重。余承東介紹,即便受到制裁,2020年上半年,華為消費者業務手機全球發貨量達1.05億部;消費者業務收入達到2558億元。“最近一個季度,華為手機在全球和國內市場都實現了第一,其中國內市場份額超過51%,但已出現缺貨。”
在芯片禁令的影響下,華為的手機業務勢必越發艱難。綜合華為方面的說法及相關行業報道預測,相比於2019年創紀錄的2.4億部、2020年預計的1.9億部,華為手機在2021年的出貨量預計只有5000萬部,將面臨斷崖式下滑。
在芯片斷供的情景下,向來對標蘋果、三星的華為高端手機,將不得不面對“降維”打擊。而在中低端手機市場,以小米、VIVO為代表的手機廠商佔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同時在華為面臨芯片制裁的情形下,也間接為它們創造了新的市場空間。
不過,南都記者注意到,為了避免美國制裁下帶來嚴重衝擊,華為正在成立各種新公司,發展新業務。
天眼查顯示,今年以來,華為新增多條專利信息,涉及無人駕駛、機器人、摺疊式電子設備等,同時積極布局和投資半導體、芯片等領域。今年9月8日,華為還成立了全資控股的華為電動技術有限公司,註冊資本2.5億人民幣,公司經營範圍包括:工程和技術研究和試驗發展;智能車載設備銷售;智能車載設備製造;智能車載設備銷售。
余承東不久前還簽發了《關於終端芯片業務部成立顯示驅動產品領域的通知》文件,內容顯示華為將組建顯示驅動芯片及部件產品領域團隊,包括顯示驅動FAE(現場應用工程師)、顯示驅動產品管理、顯示驅動芯片及部件開發部等。
此外,除了華為消費者業務正大力發展筆記本、平板、智能穿戴等業務外,在智慧城市、雲市場等TOB業務上,華為企業BG和雲與計算BG也與互聯網巨頭展開正面競爭。華為智慧城市峰會、華為雲與計算城市峰會相繼開啟全國巡演模式。
以上種種跡象不難看出,在艱難的境地下,華為希望發展多元業務,以應對手機業務萎縮可能帶來的影響。

鴻蒙系統開源,能否贏取下一個10年?
9月10日至12日,華為開發者大會2020在東莞松山湖舉行。在美國芯片禁令即將生效的前夕,這場大會備受各界關注。外圍在關注,華為如何舉全司之力應對一國的制裁?會上,鴻蒙系統2.0的發布與開源,成為華為打響突圍戰的一張王牌。
在芯片所困之際,華為乃至全國產業界在軟件上同樣面臨“卡脖子”問題。2019年5月,華為在被美國政府列入“實體清單”後,谷歌表示將遵從美國政府的命令,儘快切斷對華為在多種安卓硬件和軟件上的支持,並不再向華為授權提供谷歌的各種移動應用。要知道,華為的所有智能手機都採用了谷歌的安卓操作系統,一旦受限同樣是致命的。
鴻蒙系統被寄予了國內操作系統實現自主可控的希望。余承東在會上宣布:“今年9月份將面向開發者提供大屏、手錶、車機的鴻蒙OS2.0的beta版本,今年12月份將向開發者提供鴻蒙2.0的beta版本,明年華為所有手機都將支持鴻蒙系統。”
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部總裁王成錄介紹,華為的手機、可穿戴設備、平板很快將應用鴻蒙系統,同時也會向第三方設備開放,“到2021年10月,鴻蒙開源面向4GB以上所有設備。”這意味着,華為希望通過自主研發的操作系統搭建起國內的軟件生態,從而搶抓物聯網時代的發展機遇,贏取下一個10年。
如何抓住物聯網時代的機遇?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部副總裁楊海松認為,關鍵的一點在於鴻蒙系統打通了不同的終端設備,真正做到了萬物互聯的全場景智慧生態,而這種生態的融合可以突破邊界,包括物理的邊界和時間的邊界。
然而,生態的建設並非一朝一夕,不過鴻蒙系統已經邁出了使能第三方生態的重要一步。王成錄表示,目前華為已經和美的、九陽和老闆電器等初步達成合作,到2021年這三大品牌就會發布基於鴻蒙2.0打造的家電產品。
既做生態,開放性將決定其成敗。鴻蒙系統目前面臨應用的“生態關”,在全球手機操作系統的市場上,蘋果iOS與谷歌安卓幾乎佔據了100%的市場份額。對於習慣了安卓系統或蘋果iOS系統的廠商和用戶而言,硬件開發周期和成本是不得不考慮的因素,同時鴻蒙系統的穩定性也還需要時間的考驗。
楊海松也回憶說,在鴻蒙生態構建的初期,幾乎所有的硬件、典型應用以及產業鏈上的合作夥伴,都在問:我在你生態里的定位是什麼?華為到底要哪一塊?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對於華為而言,如何在生態系統中設定好自己的商業邊界,這事關鴻蒙系統未來能走多遠。
“如果鴻蒙只是華為的,夥伴們會覺得很擔心,而現在鴻蒙是開源的,已經捐獻給了開放原子基金會,未來鴻蒙的走向、技術、架構,全部由基金會來決定。”楊海松表示,HarmonyOS是大家的,不是華為的,華為只是作為貢獻者之一,貢獻了初始代碼。“就像要用積木搭建一個教堂,目前華為只貢獻了一塊積木,建造教堂的其他積木也歡迎所有業界夥伴一起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