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火燎原 韜光逐藪啟燈明——在艱難中起步的三明電力事業

2022年10月10日05:15:26 熱門 1024

【來源:國網三明電力】

當第一盞燈,在沙溪河畔亮起時,三明從此走進有電的歷史,這片“處處有歷史,步步有文化”的綠色山城開始被燈火點亮,一張張珍貴的照片、一份份泛黃的的紙張匯聚成一縷光穿梭時空,穿越歲月,記錄著三明電力工業一個又一個歷史時刻,再現了一代又一代明電人踔厲奮發的精神風貌,讓我們銘記這些時刻,一起傾聽那段塵封的故事……

三明電力工業發展史

三明,地處福建省西北部,自然概貌為“八山一水一分田”。在歷史上,三明境域沒有州府一級的行政區劃分建制。“三明”這地名是1956年因三元、明溪兩縣合併而得名。共和國成立初期,福建開啟了重工業基地建設的大幕,閩中的三明應時而建市,隨後行政區劃不斷擴大。三明是中央蘇區核心區、中央紅軍長征的四個出發地之一,也是福建較早成為“國家森林城市”的地區,享有“中國綠都”之美譽。

20世紀初,在閩西北的小城裡,亮起一盞電燈,劃破了這座小城沉寂的黑夜,也開啟了三明的有電歷史。只不過,誰也沒想到,三明的電力工業發展史是由一個美國人揭開的。現在,讓我們從上個世紀初開始,沿着時光隧道,去追尋那一縷縷電力之光。

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與帝國主義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當時,西方國家教會為了傳教佈道,在全國各地興辦了大量的教會醫院。隨着西方宗教、文化傳入中國,三明永安也來了一個叫蘇雅各的美國傳教士,1918年,從南平到永安擔任基督教會醫院院長兼醫師。蘇雅各在永期間兢兢業業,用心行醫佈道,在介紹西醫醫藥和護理人才及醫院管理等方面做了許許多多的工作,對永安醫院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但是其中不為人知的,是他曾經在三明有電的歷史上寫下過濃墨重彩。

1921年,蘇雅各從美國帶回了大量水利電力方面的資料。決心在永安建一座水電站的他,利用工余時間,四處奔走,與地方駐軍、工商大戶商議集資興辦電力公司事項。終於,在他的努力下,於1924年,成立了永安昭明水電有限股份公司,並在永安縣南門外巴溪水碓興建了閩西北第一座小水電站,電站裝機容量25千瓦,以480伏電壓向城內送電,再降壓到110伏供給用戶使用。雖然有了小水電站,但並不是人人都能用得上電。由於水電站發的電量有限、電價昂貴,只能勉強供城關部分店鋪和部分較富裕的居民用戶,而絕大多數窮苦居民和廣大農民仍過着松柴照明的日子。

就是在1924年這一年,一位沙縣籍商界人士——潘伊銘,也將辦企的目光投向了電力工業。沙縣商辦有限電燈公司的成立,為三明電力工業發展史又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電火燎原 韜光逐藪啟燈明——在艱難中起步的三明電力事業 - 天天要聞

沙縣電力事業先驅者潘伊銘

潘伊銘,字立勛,人稱銘發,祖上原籍南安,後遷長樂,1840年前後到沙縣定居。潘伊銘15歲時以撐船運貨為生,20歲左右因茶葉生意進入商界。1895年前後,在沙縣開辦銘發南貨店,1903年前後在福州開辦金裕銘庄,專營雙鳳商標茶葉。1914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戰海運不通造成大批茶葉囤積滯銷,元氣大傷後的金裕銘庄轉做木材、筍乾等生意。金裕銘庄代辦的沙縣、永安一帶的木材、筍乾,經沙西抵達福州,轉口上海、天津等地,並銷往東南亞各國,沙縣筍乾還曾在巴黎國際博覽會上展出,在國內外享有一定的聲譽。

潘伊銘因常年在外做生意,見多識廣。善於接受新鮮事物的他,在大城市兜兜轉轉的過程中,看到了電力事業的大有可為。1924年,潘伊銘集股創建了沙縣商辦有限電燈公司,從德國購進一台23千瓦的火力發電機,創辦了沙縣最早的電力工業。

電火燎原 韜光逐藪啟燈明——在艱難中起步的三明電力事業 - 天天要聞

1927年末電燈公司與潘伊銘的典約書

1926年7月,盧部留守處主任程思海在尤溪縣創辦了城廂電光廠,發電供政府機關和幾家大店鋪及少數居民照明。為了保護這“星星之火”,1929年,發電廠改名為新民碾米廠作為掩護,晚上供電照明,白天碾米。

然而在當時那個局勢動蕩、軍閥割據、狼煙滾滾的年代,三明電力只能在曲折中艱難前行。至抗日戰爭前,全地區只有3個縣有電,其中永安巴溪水電站由於進駐該縣的國民黨“剿共”軍隊大量用電,拒付電費,以致被迫倒閉。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日本侵華戰爭全面爆發。11月20日,南京國民政府宣布即日遷都,而沿海、沿江等戰略前沿省份的國民黨省政府,撤出原先省會城市,輾轉於偏僻城鎮、邊遠山區。“手提鄉公所,身背區公所,小車推着縣政府”一時成為淪陷區地方政權景觀。1938年5月,日軍侵犯福建沿海,廈門淪陷,7月國民黨福建省政府決定由福州內遷永安。

1938年,潘伊銘運往上海的四千多擔筍乾被駐守福州的國民黨軍隊用於填塞五虎口航道,以防日本軍艦入侵,數十萬元的資本毀於一旦,潘伊銘從此一蹶不振。11月26日,潘伊銘興辦的商辦電燈公司也因管理不善、營業失利而宣告倒閉,最終潘伊銘把電燈公司以簽署買賣合同的方式估價賣給了省公用事業管理局,改名為福建省公用事業管理局沙縣電廠。

電火燎原 韜光逐藪啟燈明——在艱難中起步的三明電力事業 - 天天要聞

1938年潘伊銘將電燈公司估價賣給省公用事業管理局的買賣合約

自永安成為福建省政府臨時所在地後,沿海許多機關、學校、企業也紛紛遷到永安、三元、沙縣等地,商業、工業、交通、金融、教育等迅速發展,發電機容量有限,負荷轉瞬告滿,發展電力已成燃眉之急。面對長期抗戰的經濟需要,在極為惡劣的戰爭環境下,1938年7月,福建省政府擇定永安城關橋尾觀音閣先建火力發電所,緊急施工,裝設2台斯可達立式氣缸柴油發電機容量各40千瓦,該廠同日開始對外營業。同年,將樂縣建成鏞光電廠,由12馬力木炭機配15千瓦發電機發電。

1939年10月,國民黨福建省政府在永安第一橋附近建成了一座專燒木炭的煤汽機40匹發電機組30千瓦;11月福建省公用事業管理局沙縣電廠裝機擴大到60千瓦。1940年2月,永安電廠桂口水力發電所第一台132千瓦機組建成發電;同年7月,三元縣也興辦了官民合營三元電廠,由30馬力木炭機配45千瓦發電機發電。

電火燎原 韜光逐藪啟燈明——在艱難中起步的三明電力事業 - 天天要聞

1940年永安電廠桂口水力發電所第一台132千瓦機組建成發電

到了1943年,永安電廠已成為擁有4座火力發電所和1座當時為全省最大的桂口水電站的省屬電力企業,火電裝機總容量204.5千瓦,水電裝機總容量264千瓦,所發電量供應永安城區和吉山用戶,人均用電水平4.94千瓦時。1944年,大田縣也辦起10千瓦的京桂坑水電站。這是民國期間三明地區辦電的鼎盛時期,到1945年,總裝機容量達651千瓦,分布在6個縣。

電火燎原 韜光逐藪啟燈明——在艱難中起步的三明電力事業 - 天天要聞

桂口電站機組值班照片

電火燎原 韜光逐藪啟燈明——在艱難中起步的三明電力事業 - 天天要聞

1940年建成的當時福建省全省最大的桂口水電站外景

然而好景不長,抗日戰爭勝利後,省政府以及沿海遷來的企事業單位相繼遷返,供電負荷急劇下降,永安電廠的4個火力發電所和三元縣梅列電廠機組都先後拆走。後隨着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戰,經濟崩潰,民不聊生,全區電業日益衰落。沙縣、三元、大田等電廠都先後關門停產;永安電廠的桂口發電所1台機組損壞,無力修復,只剩1台機組勉強發電。到1949年,只剩永安、尤溪將樂、莘口等4家電廠,總裝機僅179千瓦。

從起步到初現雛形,三明電力事業舉步維艱。但星星之火,電光燎原,戰火紛飛後留下的餘光,必將成為一顆火種,伴隨着新中國的曙光,乘着改革開放的東風,不斷集聚、不斷壯大,最終將形成燎原之勢,照亮山城的每一個角落。

電火燎原 韜光逐藪啟燈明——在艱難中起步的三明電力事業 - 天天要聞

發展中的三明

電火燎原 韜光逐藪啟燈明——在艱難中起步的三明電力事業 - 天天要聞

三明新城夜景

供稿鳴謝:

文字 邱瑩微

照片 林文斌

其餘圖片源於歷史資料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