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反映,沙崗立交橋至博愛三路路段,不管橋上橋下,工作日早上7時半開始,由西往東方向就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擁堵;工作日晚6時左右,東往西方向出現擁堵,希望相關部門能夠採取措施,保證市民順暢出行。
現場:南下立交橋下每個方向都堵
12月13日早上7時半左右,記者驅車從悅來路右拐進入博愛二路向南下立交橋方向行駛。放眼望去,車龍一直延伸到南下立交橋上,雖然行車速度緩慢,但尚可前行。一些熟悉小路的司機為了躲避擁堵,就會右拐至悅盛街再左拐至白石路,如此一來又和直行的車輛發生衝突。
記者行駛到南下立交橋附近,從輔道下去,進入南下立交橋下,又開始新一輪擁堵,原來直行車輛快到大轉盤時,首先要和橫穿橋底的電動車互相搶道,經過紅綠燈時又和從岐關西路左拐的車輛發生衝突,當變成綠燈時,前面的路已經被從岐關西路左拐的車輛佔據。
記者停車後,在長虹加油站附近觀察,發現南下立交橋下轉盤大量機動車、電動車、行人混雜通行,尤其是通往雍景園小學方向的岐關西路,由於大量車輛右拐前往雍景園小學,而進入該小學的道路很短,車輛無法及時進入,只能長時間堵在岐關西路上,並且佔據其中兩條直行車道,導致直行車輛只剩下一條車道。
最後記者沿博愛路輔道前行,來到東信商廈附近看到,雖然此處交警部門施划了變道虛線,但一些司機不遵守規則,隨意變線,下橋進入輔道的車輛和從輔道進入主路的車輛不可避免地發生了衝突。
市民:治堵方面還有潛力可挖
住在南區街道恆大綠洲的黃女士表示,她的孩子在南下附近一家幼兒園上學。“從我家到幼兒園有三個選擇,不管走廣珠公路,還是走槎南路拐沙石公路,還是走悅來路轉博愛路,情況都差不多,都堵得嚴重,尤其是發生交通事故,或者打颱風下暴雨,南下立交橋下就全堵死了。記得某個颱風天,我接孩子放學回家,在橋底下就堵了半個鐘。”
住在朗晴假日小區的市民張先生,今年調到三鄉工作,為了避免擁堵,他每天必須早早起床,否則就會因堵車而遲到。他認為,在治理堵車方面還有潛力可挖。“比如橋下和長虹加油站出口交匯處,為保證通行舒暢,早高峰期間禁止車輛通行,導致車輛全部要從沙石公路右拐進入博愛路輔道,而從廣珠公路過來的車輛特別多,兩股車流匯合,有時候互不相讓,很容易發生碰撞。其實橋下和長虹加油站出口交匯處不必一定要禁止車輛通行,能否考慮試點拉鏈式通行?”
交警:將採取多種措施緩解擁堵
針對市民反映的擁堵問題,城區交警大隊副大隊長楊軍接受採訪時介紹說,該路段現狀確實擁堵嚴重,主要是由於南外環還在施工,大量東西走向通勤車輛經行博愛路,其中博愛二路至博愛三路是車流量最大的路段,尤其上下班高峰期,博愛二路至沙崗立交橋段車流匯入點多,隧道橋樑上下坡影響車速,車輛隨意變道,易引發交通事故。
為緩解這段路的擁堵,交警部門將採取多種措施:
一是安排警力定點+巡邏動態疏導管控路面交通。在車流匯入點(悅秀街路口)安排定點警力疏導交通;早晚高峰安排多組鐵騎巡邏疏導,輕微交通事故五分鐘內到達現場,指引事故車輛快速撤離;
二是24小時專人專班開展網格化視頻監控巡查,及時發現突發交通警情,快速調度警力前往處置,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三是早晚高峰期間開展無人機勤務高空巡航。高峰期對重點施工路段、車流量較大、事故多發路段實行高空巡邏管控,通過無人機實時回傳視頻畫面,及時發現擁堵或事故並調度路面鐵騎開展高效處置。
來源:中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