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2022年10月09日14:19:24 熱門 1068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可以肯定地說,沒有誰能肯定當代藝術是什麼。

當代藝術和現代藝術的界限,只是在年曆上輕輕划下的一道線。一邊飽受爭議,一邊自由生長,這就是當代藝術的現狀。而在深圳新媒體藝術節,我們看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他們在藝術的邊緣,瘋狂試探。

新媒體藝術最鮮明的特質為連結性與互動性”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三分鐘搶先看2019 深圳新媒體藝術節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釋放全景 | 2019 深圳新媒體藝術節

FREE PANORAMA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當代藝術,新媒體藝術

#共28位國際藝術家/團體/機構

#33件經典及全新作品

新媒體藝術是一種以光學媒介和電子媒介為基本語言的新藝術門類,它們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使用者經由和作品之間的直接互動,參與改變了作品的影像、造型、甚至意義。“釋放全景 | 2019 深圳新媒體藝術節”,集合了有關新媒體藝術及其跨領域共生的一切可能性。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策展人三三德集結了來自中國、德國、韓國、愛爾蘭荷蘭、英國、美國、瑞士、加拿大、新西蘭等全球各地共28位國際藝術家,團體和機構,33件作品。在此,你可以看到數字媒體的使用、科學發現、信息通信技術、交互技術在藝術創作中如何被採用與實現精彩效果,是近期必看的藝術展之一。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司 亞琴

綜合媒體藝術家

中國

▌In the Midst of 主要有兩部分:進入空間即看到的一條靜止的藍色單線的視覺部分,以及對空間內特定波段實時採集並放大的聲音的聽覺部分。作品製作過程中,製作意圖及方向的迷失使藝術家產生了巨大的對未知和不可控的恐懼。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 In the Midst of

Q:《In the Midst of》的靈感來源是什麼?

A : 在日本做研究生畢業設計的時候,我爭取到最好的展出空間。隨着作品的深入之後,算是到了一個瓶頸的階段,感覺自己很多的嘗試不會帶來任何的變化,有一天自己抑鬱到不行,在一個200多平米的全封閉空間里,我把所有的燈全關了,自己躺在空間的中間,就在一團黑暗中,什麼都觸及不到,空調一打開,整個空間都在震動。其實這個空間不是無機的空間,而是有機的,在這裡空間里看到自己的內心,我就把自己的內心的東西展示出來,當時接受到自己那個狀態,之前的恐懼都消失。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 進入空間前司亞琴不斷強調要關掉手機屏幕

Q:為什麼會想到綜合了影像,空間和裝置等多種藝術媒介?

A : 我覺得人的身體感官被視覺感官主導得太多了。當我們看到一個作品或者視頻的時候,有很多從視覺方向來的信息,但不會說,感覺很舒服。其實我們身體很多感受器官是被忽略的,所以對我來說,作品怎樣跟自己的身體感受器官鏈接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我希望給觀眾一些全新的感受,不限制是視覺上的。

Q:學習多種藝術媒介是否會覺得困難,或者說,每接觸一樣新媒介,你會有什麼感受?

A : 對的,是有很多困難點,隨着運用的媒介越來越多,會對新的媒介越來越好奇,像最近我跟朋友在柏林有一個項目,我要去學習如何處理金屬,這個領域是對於我來說是全新的,未知的。我覺得這就是困難點,可能就是你對未知的適應,然後怎樣跟未知的領域去建立起聯繫,但是作為心理上來說我是特別滿足於這種不斷學習,開拓自己的知識領域。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 司亞琴與Piet

Q:似乎你的作品都在探索一種“虛無”的東西,這是否跟你的經歷有關,現在你對“虛無”的感受又是如何?

A : 我知道自己喜歡一種模糊的,或者是不太能定義的東西,這些東西里有無限的可能性,我覺得這是藝術帶來快感的內容。比如,這個空間里充滿最多的是我們看不見的東西,包括塵埃,這些東西一直存在,只是被我們忽略,但是它們比我們實際定義的東西更加強烈。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Piet Schmidt

新媒體設計師和藝術家

德國

▌當一個陌生人接近時,它會因為害怕而縮回。如果這個人再次移動,機器則會好奇地追蹤。很快它就會習慣訪客,並開始與他們一起玩樂,轉動不同的角度把鏡子對着人們。機器沒有面孔,它只是一台機器。相反,它所看到的任何東西都成了它的外表。在這場相遇中,你將成為機器的臉,看着凝視着機器的自己。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 遇

Q:你製作了擁有情緒的機械,是否也會對機械產生感情?

A : 我認為最有趣的是,我是這些情感的創造者。機器模仿情感背後的行為邏輯,我在幕後都一一知曉。設計機器的生活行為,這似乎讓我看起來帶有情感,其實我並沒有,我對機器沒有一個親密的情感反應。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 Piet向我們解釋《遇》的工作原理

Q:它是在模仿人類的情緒嗎?

A : 不,它並不是特指人類,更像一副活着的機械,也可以像動物,有各種各樣的行為。當它遇到陌生的事物,就會作出一些不同的動作和行為反應,人和動物都會這樣。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 Piet分享了很多自己對機械人的看法

Q:平時有看人工智能的影視作品嗎,比如《愛,死亡和機械人》?

A : 我也有看這個網劇,我認為它做得很認真,很吸引人。但是每次看科幻作品,我也有疑問,就是它們對實際的技術發展有什麼影響。科幻作品暢想了虛構的世界,其實也可以說是左右着未來世界的發展。因為進入科技行業的人們最初的動機也可能是因為喜歡科幻作品,包括我自己,受到科幻作品的影響也很大。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鄧悅君 作品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 囈語2015

燈光的運動以及相互影響形成整體的光線效果,模擬昆蟲族群之間的動態影響。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 榃

一個當它長長的尾巴只要一受光就會自動蜷曲的一種機械生物。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 O/O

藝術家對 100 名不同的人所發出的長音“O”進行採樣,然後燒錄到芯片當中,製作成 100 只名為“O”的光伏蟲。這些成群的“O”蟲成 會呈 O 型排列,依據太陽光線的強弱而共同發出層次不同的長音“O”。

蕭力綺 作品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 肖像畫

在這件作品中,在觀者凝視畫作的同時,畫作會慢慢地模仿觀者的五官,彷彿在試圖找尋共同的話題與經驗般,在畫作與觀者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Jess Johnson 作品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 Whol Why Wurld

五個動畫視頻將在一個十邊形的展台上同時呈現,為觀眾呈現了一種利用數碼數字技術構築的虛幻世界,與此同時卻又難以擺脫它的真實體驗。

劉 瑤 作品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 不可思議的未來

在許多科幻電影中,我們看到了許多新技術產品,但這些產品往往脫離背景,而不是技術創新路徑的真實反映。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林 奧劼

強烈即興性和幽默意味

中國

▌藝術家以帶有強烈即興性和幽默意味的圖像,敏銳而細膩地記錄著日常生活中的瑣碎細節或刻意安排的行為事件,同時看似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語調始終貫穿於敘事結構中,試圖以旁敲側擊的方式對生產模式、藝術家生存困境以及藝術從業者與藝術家之間的關係進行質疑。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 一個理想的藝術機構

“藝術家認為要做一個理想的藝術機構的基本要點。”

Q:你說過:“我研究了畫廊過往合作過的藝術家,有些藝術家是我不太喜歡的,我把不喜歡的藝術家都告訴畫廊總監並叫她以後不要再跟這些藝術家合作。”是否真有其事?

A : 是的(笑)。我當時把這個過程用視頻拍下來,第一部分是我跟畫廊說我不喜歡這些藝術家,第二部分是畫廊跟我解釋為什麼選擇他們。到最後,大家還是互相理解了。

Q: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是否因此而碰壁?

A : 就是個人喜好吧,這是非常主觀一件事。畫廊既然和我合作,我就認為應該研究一下對方。倒還是好像真沒有試過碰壁,一直都很順利,或者身邊的朋友都覺得我並沒有什麼危害。

Q:那麼和我們說說喜歡的藝術家是怎樣的吧。

A : 主要看感覺吧,作品的氣質很重要,還有藝術家和作品之間的關係,是否真誠的表達。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陳 逸雲

設計/人文/醫療交叉領域

中國

▌《上升的床》是一個居住實驗。藝術家建造了一張移動的床,代替靜止的身體,在蟄居的房間內移動。當人不再是直立人,成為卧倒的人,傳統居住範圍內的空間也從橫向布局變為豎向擴張。藝術家在這個特製的房間里獨自蟄居了一個月,大部分時間在移動的床上渡過。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 上升的床

Q:在《上升的床》經歷了蟄居生活後,生命科學家檢測你的身體狀況得出了什麼結論?

A : 一個月後,我感覺特別不舒服,但是讓我驚訝的是身體報告居然沒有不健康的跡象。而且我還瘦了兩斤脂肪,體能還有所上升,當然也可能跟我踩床邊的腳踏車有關。不過視力和平衡力明顯變差了,應該和只能看屏幕和床上生活有關吧。

Q:當初是怎麼想到做這個項目的呢?

A : 最初的緣由只是貪玩,坐水上摩托的時候摔傷了脊椎,醫生說我需要躺着才能康復。在床上躺了半年,身體特不舒服,感覺和康復的目的很矛盾。後來讀到了日本蟄居族的報告,他們是長期宅在房子里生活的人口,對社會而言近乎隱秘。除了他們外,還有很多老弱病殘,他們也很可能過着在床上度過的人生。我認為研究他們是有意義的事,於是就開始了項目。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 陳逸雲的自畫像

Q:蟄居過程有什麼感受呢?

A : 一開始我還是蠻自信的,因為我也是個宅。但兩三個星期後,我開始產生抑鬱感覺,會突然哭,毫無表達的慾望。因為參與項目的是生命科學家,在心理方面我通過寫日記和自畫像去記錄,後期的自畫像也變得越來越怪了。項目結束後我馬上到荷蘭布展,但跟別人的普通交流中我突然就哭了。可以想象那些蟄居了五六年的人,要重新步入社會有多困難。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Lee Jin

新媒體藝術家和設計師

韓國

▌兩種狀態之間的切換 - 可見與不可見。每一行都在進行簡單的變化歷程。24行組合變幻,在靜謐的和聲中呈現出翩然起舞般的效果。播放、暫停、倒帶。這三種操作的簡單組合即能產生各種多元的圖案。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 24行

Q:《24行》靈感來源是什麼,它是不是看起來像個時鐘?

A : 在《24行》,我並非注重具體的時刻或者人為信息,但我總是對幾何形狀感興趣。例如阿拉伯語字的圖案,我根本不認得這些文字,但我會想為什麼它們是這種形狀,這蠻難解釋的。對於我,我也只是想向觀眾展示這些線條,想看看當觀看的人看到這些線條時的感受。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 Lee Jin從內部解釋藝術裝置

Q:是什麼促使你進行抽象的表達呢?

A : 我在國外周轉的生活超過10年了, 每當去到一個新國家,都會遇到語言障礙,我必須要去弄清楚對方語言的意思。於是,我總會思考從非語言的方式來交流。有意義的文字或者是語音可能會限制人的思維,這是我個人的看法。當你看到抽象的圖形,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東西,你就總會猜測這個形狀,聲音等抽象物是什麼意思,在這個過程中,你就會產生很多自己的想法。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郭銳文 作品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 第110號規則立方

這個生成系統呈現了一個基於第110號規則初等細胞自動機的演化過程。

boredomresearch 作品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 黃昏後

創作關於瘧疾傳染的新表達,把觀者置入蚊子的視角,點亮蚊子的飛行軌跡,藉此探討當下流行病學實踐的邊界。

陳湘馥 作品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 居所的幻象

以柏林新建案的標價、樓層平面圖為數據,將機能空間重新拆解並定義價格,再根據觀者輸入的金額取得相對應的新組合虛擬空間,試圖從空間重組的平面圖中探討居所之於城市的權力關係。

Sabrina Ratté 作品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 居住機器

該視頻系列參考了巴黎周邊“新市鎮”的建築住宅。運用攝影、3D動畫和影像合成技術製作而成,結合了紀實與抽象,橫跨了烏托邦的存在。

唐譽禎 作品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 特別定製

一組個性化的穿戴器具,它們通過五個視頻序列被演繹出來。其中物體被用作提供不同體驗的載體,被希冀成如同宜家家居商店,蘋果體驗店內被人熟知並樂於體驗的商品。

陸明龍 作品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 玩站™!

當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在體力勞動,甚至是創造性工作上全面超越普通人,所有人將會質疑作為人類的本質。陸明龍在模擬未來城市景觀時,關注的不只是人工智能或虛擬現實的發展空間,更多地是思考未來世界可能出現的多重問題。他在進行構想時,又給人類帶來一絲警醒。

Esther Hunziker 作品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 流媒者

在《流媒者》中,六個如物體一般的生命存在出現在顯示器上,它們一齊開口講述。他們的軀體彷彿石制,或像異星來的隕石,但語言卻是人類的,平庸而尋常。

David OReilly 作品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 萬物

一個宇宙模擬裝置,你可以作為個體或是群體自由穿梭其中。在這樣的探索過程中,你會發現很多能力,其中一個就是‘舞蹈’。這是遊戲中最複雜的一部分,但它也具有純粹的觀賞性。遊戲剛發布時, 我的一個朋友玩了很久,然後告訴我他最喜歡的就是遊戲中的舞蹈部分,因為它沒什麼用。我很喜歡這樣的說法。

Ruben Remco van de Ven 作品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 情緒英雄

過去幾年裡,數碼情緒分析的技術在持續高漲:許多公司寧願投入數百萬的投資,就為了得到關於自己客戶情緒的客觀分析。參與該遊戲的過程中,你會得到在表情運用方面的練習和指導。它能讓你熟練掌握在特定情境下你所應有的表情。

張遼源 作品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 懶散的下午

讓畫面外框這個條件成為被觀看的主體,為了強調這個,給每個框一個醒目的顏色。

張培力 作品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 有球形建築的風景

以測繪的方式,對着鏡頭遠處有球形建築的風景進行由左至右等距離直線拍攝,近處的景物和遠處的球形建築因此呈現出視差效果:球形建築漸漸地從畫面右面移到左面,近處的景物相比之下則更為明顯。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 標準的,健康向上的,有特色的圓及其音響

八台舊式(大約產於70-80年代)半導體收音機圍成一個圓圈,發出混濁的聲音。電動旋轉裝置及聲音擴大設備,不斷將每個收音機的聲音從被淹沒的混聲中提升和抽離出來。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釋放全景 | 2019 深圳新媒體藝術節

展館:坪山文化聚落展覽館

展期:持續至2019年6月16日

地點:深圳市坪山區匯德路

門票:20元

通道:閱讀原文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這次採訪信息量很大,估計把各位都看累了。最近天氣有毒,在前往坪山的高速路上,一直狂風暴雨,真的慌了。幸好能結識這麼多有趣的藝術家,看了一場精彩的展,還是非常值得的。另外展覽後續還會有新媒體藝術講座"PANO TALK",新媒體藝術短片大賞和超級玩家工作坊等活動,不要錯過了~

最後,文末福利有贈票,速度留言吧!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跟好物君聊聊

#你對新媒體藝術的看法#

經好物小隊評為最走心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留言將獲得

釋放全景門票一張 共10位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截止時間:4月29日 12:00


藝專訪|關小黑屋,調戲機械人,蟄居,在藝術的邊緣試探 - 天天要聞


編輯 About 小白

攝影 Grass 安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到其他公眾號

請在評論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流媒者》,Machine for Living,Whol Why Wurld - 作品由數字藝術平台OUTPUT提供/Courtesy of digital art platform OUTPUT

《有球形建築的風景》- 由博而勵畫廊提供/Courtesy of Boers-Li Gallery

《標準的、健康向上的、有特色的圓及其音響》- 作品由李琳女士提供/Courtesy of Ms. Lin Li

Everything - 作品由Yve YANG畫廊提供/Courtesy of Yve YANG Gallery

Kongkreto,Adcredo - 作品由英國影像俱樂部 (videoclub) 提供/Courtesy of videoclub, UK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