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心胸廣闊,與他相處,你會覺得自己的心境也會變得開闊起來;有的人內心狡黠,與他相處,你會覺得疲憊不堪。
古人有言:“小人無錯,君子常過。”那些擁有扭曲三觀的人,永遠不會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反而會用“雙標”的心態來要求自己和別人。
當我們與這樣的人相處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一個度和分寸。也有人說,遠離這樣的人不就好了?
可是,我們生活的環境並非自己能夠決定的。我們的一生中總會遇到幾個這樣的小人,敬而遠之是一種方法,卻並不是對所有人都適用。
很多小人是擅長偽裝的,我們很難在第一時間發現對方的真面目。而通常當你認清了對方背後的樣子時,早已吃過一次虧了。
很多人以為交朋友真心換真心即可,但這是對君子而言的,與小人相處再多的真心也無濟於事,反而會讓對方拿捏你的善良和真誠,處處來壓制你。
曾經看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一隻蠍子掉到水裡,一位老和尚去救它,被蠍子蜇了一下。旁人問,你明知道蠍子會蟄人,為什麼要救它?老和尚則答,善良是我的天性,而蜇人是蠍子的天性。
很多人,覺得自己有能力去改造另外一個人。便用自己的心和善良去感化身邊的小人,但我們做不到,像得道高僧那樣去安撫自己的內心,沒有能力很好的在小人的狡詐面前保護好自己。
於是日子久了,心中的怨恨和憤怒反而像一座火山一樣,越積越多。但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所要做到的並非是去找小人理論,反而是要藏好自己的真情實感,維繫好表面的平和。
當眾揭開小人的短,其實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對方一定會想盡辦法去報復。莫不如假意敷衍,日子久了,他自然會暴露自己的問題。
我們可以展露自己的善良,但在怒火積壓之前就亮出自己的底線。在相處中不帶怨恨的情緒,但卻要自帶鋒芒,適當的展現出自己的實力給對方以震懾。
作家蘇岑曾說:“跟誰在一起舒服就和誰在一起,包括朋友也是,累了就躲遠一點。能入我心者,我待以君王,不入我心者,不屑敷衍。”
對於小人也是如此,長久與小人共事,心會很累。因為他們最善於的就是雞蛋裡挑骨頭,所以我們更好的完善自己的同時,也要儘可能的遠離對方。
與小人相處,切記不交心、不親近,表面上可以熱情,但不要談論有任何實質意義的事情。當然,如果你達到的程度是小人鞭長莫及的,也可以如作家蘇岑說的那樣“不屑敷衍”。
與小人來往,限於禮節,切記深入。盡量減少雙方之間的交集,也不要輕信對方的言語,要有自我剋制的能力,否則你便會身心俱疲。
與小人鬥爭,無疑是把自己拉低了一個層次。我們也不用到處去宣揚小人的嘴臉,畫虎畫皮難畫骨,日子長了,大家都會看清小人的真正嘴臉。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的素養不一,境界有高有低,最好的智慧從不是針鋒相對,而是迂迴變通、圓滑有度、明哲保身。
與小人相處,是人生的一場修行。
有一句話說,給你帶來傷害的人是來渡你的,我們不認可這個人,但卻可以從事情中總結經驗教訓,避免二次傷害。
那麼就把與小人共事,就當成是一場修鍊吧,讓自己修鍊出大格局,大氣度。
與小人,不深交,點頭之交即可;與小人,少開口,切記不要落下話柄;與小人,不共利,小心被利用落入陷阱。
當然,如果雙方有不可分割的利益糾纏,也切記退讓。我們可以適當地給予對方不超過限度的好處,但不要讓他們佔盡便宜,否則很容易被對方纏上。
面對小人,不僅僅要學會退讓,更要學會適時地反擊。這並非是意氣用事,而是瞧准了局勢打中對方的七寸。
很多人看似糊塗,實則是有大智慧者。他們懂得跳出圈外去看,跳出事情本身去看,該讓讓該爭爭。
“先讓後攻”這種與小人的相處方式並不是懦弱,只是對待不同的人的不同態度而已。順勢而為、迂迴相對,才能讓自己在與小人的戰爭中少受傷害,成就自己。
-END-
世界那麼大,感謝你,可以看到我!
【文|唯唯安:筆有溫度、為情發聲,一個熱愛文字的不典型寫作者,邀請你共同感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