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單縣:千畝農田積水未退 農民穿膠鞋戴面罩摘玉米

2022年10月08日18:44:10 熱門 1412

山東省菏澤市單縣李田樓鎮煤礦西側,連片數百畝的玉米秸稈已經枯黃,於德生和妻子穿着黑色長筒膠鞋,戴着面罩、眼鏡,在玉米叢中尋找乾癟細小的玉米果穗。腳下已經看不到田埂,於德生每走幾步,就要放倒一棵玉米稈,以防膠鞋陷進泥水裡拔不出來;老伴兒拎着水桶小心跟着,將於德生摘下的玉米穗,接過來丟進桶里。他們不敢輕易張口說話,環繞四周的飛蟲隨時準備叮咬人體部位。9月21日,上午7點到11點,於德生夫婦一共收了326斤玉米,這已經是他們半畝地的收成。

9月21日,山東省菏澤市單縣李田樓鎮,千畝農田被淹。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拍攝並製作

千畝農田積水

田廟村村民於德生,15畝玉米,被淹了13畝。記者驅車走訪李田樓鎮田廟村、陳蠻庄村、吳廟台村、馬六村等多個村莊發現,有超過1千畝農田被積水覆蓋,今年64歲的馬明告訴記者,1千畝恐怕不止,在一些窪地,農田和進田道路全被淹了,車輛沒法通行。

山東單縣:千畝農田積水未退 農民穿膠鞋戴面罩摘玉米 - 天天要聞

於德生在被淹的玉米田中,忙着收玉米。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

記者發現,在田廟村,許多農田道路仍是土路,有村民告訴記者,“田廟村下屬的單庄自然村,四周的上千畝農田全是土路。”土路泥濘,可以看到數十米長、近10厘米深的車輪印,被泥水沖灌,成為一條條溝。“這路已經被沖毀,電動三輪車沒法通行,只能是大型機動三輪車才能走,但那種車一過去,土路上的泥水溝,又要多幾條。”單庄村民說,村裡大部分農民的交通運輸工具仍是電動三輪車。

泥泥窪窪的土路不好走。有村民表示,電動車車身很輕,馬力較小,載着幾百斤糧食和一百多斤的人,車輪一旦陷進泥坑裡,無論怎麼發動機器,都很難再出來了,只有輪胎打滑和泥土飛濺,而且駕駛員稍不留神,就會發生側滑事故。

李田樓鎮柏油路邊上的玉米田,積水沒過腳踝,附近村民告訴記者,從7月份開始,多雨天氣多,水都從公路邊上流進地里了,“還有路上的塑料袋、煤渣,也都順着進田裡了,不知道會不會污染土壤。”

多位村民告訴記者,農田積水已經1個多月了,“菏澤離河南比較近,那邊下,這邊也下。”村民們表示,至少50年,沒見過那麼大的水,“由於許多年沒經過大雨,很多排水渠都被填平了。”

蟲子咬、泥水泡

被泥水灌滿的玉米田,除了有一股動植物腐爛的臭味,還有滿天飛舞的飛蟲,即使“全副武裝”,一上午時間,於德生胳膊上還是被蚊子咬了十幾個包,“這嗡嗡嗡的,不光是蚊子,水積的時間太長,什麼蟲子都出來了。”於德生有一次腳一滑,差點沒栽進泥坑裡,低頭一看,原來腳底板下是一隻渾圓滑溜的癩蛤蟆。

山東單縣:千畝農田積水未退 農民穿膠鞋戴面罩摘玉米 - 天天要聞

於德生把摘下的玉米都放在麻袋裡。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

比起被蟲子叮咬,於德生更在乎的是莊稼減產。“15畝玉米,一共能收成多少,還不清楚。但現在一共收了兩畝了,才一千多斤。”於德生告訴記者,在往年年份,一畝玉米就能收1100多斤,好的時候,能收穫1200斤。

在於德生電動三輪車的車廂里,有326斤玉米,但超過10厘米長的玉米穗不多。農田裡的玉米,許多果穗已遭腐病危害,果穗頂部或中部是白色,粉紅色,藍綠色,黑灰色,暗褐色或黃褐色。“這些顏色,就是霉層。”於德生說。

玉米葉子掃過的皮膚,產生輕微痛癢。於德生的老伴兒已經66歲,拎着約30斤重的玉米果穗,讓她胳膊感到酸疼,她的掌心被水桶的鐵絲把手磨得發紅,不經意伸出掌心,是兩三個大大小小的水泡,“水泡磨平,就是繭。”於德生嘆着氣告訴妻子,玉米不要再曬了,直接拉到收購站賣了吧,6毛就6毛。

山東單縣:千畝農田積水未退 農民穿膠鞋戴面罩摘玉米 - 天天要聞

於德生老伴兒。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

村民們說,種玉米原本是省事的,在“機器種、機器收”模式下,15畝玉米地,收割機不到半天就能收完,“但現在坑坑窪窪,收割機開不進來。只能靠人工收玉米,而且穿着膠鞋,很不方便,一天能收一畝地就不錯了。”

為了豐收需要改變

田廟村有村幹部告訴記者,村委會現在有籌資修路的想法,“土路不方便村民們運輸莊稼,這次那麼大雨水,對道路衝擊很大。路上的水即使全部退去,也不利於人們通行,路況恐怕會更糟了。”

據公開資料顯示,在7月27日,單縣颱風“煙花”影響,局部地區出現大暴雨,在8月28日至9月2日,單縣出現暴雨,最大小時降水量為83.0毫米。“以前不太重視農田排水的事兒,這次大水後,是時候要將排水渠重新挖起來了。種地有個常識,水後得防病蟲害。但這次大水,我們對於殺蟲的事兒,都反應慢了些。”於德生說。

於德生表示,今年小麥比較高產,“雖說玉米減產,不影響吃飯問題,但仍然比較遺憾。農田排水設施需要重建、完善,老話說,‘吃一塹長一智’。”多位村民告訴記者,種小麥、種玉米利潤比較低,但種的人越來越多,是因為這兩個作物比較省事,現在,村裡大部分人的經濟主要來源是靠務工。

山東單縣:千畝農田積水未退 農民穿膠鞋戴面罩摘玉米 - 天天要聞

於德生背着一麻袋玉米,走在泥濘的小路上。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

依據單縣當地風俗,在中秋節這樣的傳統重大節日,人們除了吃月餅還要喝羊肉湯,據悉,“單縣羊肉湯”從清嘉慶時期起就遠近聞名。9月21日晚,李田樓鎮的夜空月明星朗,許多村民的院子里飄出一股羊肉味兒,那白色乳狀、鮮潔清香的湯汁,讓人暫時放下農田泥濘、莊稼腐臭的煩惱。

(應採訪人要求,於德生、馬明為化名)

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編輯 唐崢 校對 柳寶慶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