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人工心臟移植980多天的年輕媽媽:沒什麼比好好活着更重要

2022年10月08日18:35:36 熱門 1575

“我時刻提醒自己,有它我才能活,沒它我就活不了。”34歲的武漢女子廖翠無論去哪兒,都會隨身攜帶一個粉色的包,包里沒有鑰匙,也沒有口紅,而是一塊供她心臟運行的“發動機”,另一端通過細細的導線連接她嵌入左心室的泵。2022年5月9日是廖翠接受人工心臟移植的第984天,她的心臟已無法正常跳動,只能靠這個植入身體的血泵來為自己“發電”。

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採訪時,廖翠說這顆人工心臟可以讓她的生命延續十年左右。機器老化後,她還要另做打算,她把自己稱作“幸運”的人,“我在醫院經歷過兩次猝死搶救,連喘氣呼吸都很困難。出院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生命像一個倒計時,沒有什麼比好好活着更重要。”

可植入的人工心臟

給年輕媽媽帶來重生的希望

2017年2月23日,女兒甜甜出生的前一天,廖翠在醫院查出擴張性心肌病,這是一種會引起心力失常、衰竭的心臟病,能夠通過藥物控制病情惡化,但不能被徹底治癒。她甚至還來不及多看孩子一眼,就被緊急送到了心內科接受治療。兩年時間過去,她的病情沒有絲毫好轉,反而進入了心衰終末期,隨時會有猝死的風險。醫生告訴她只有“換心”,才能控制住病情的發展。

可對於心臟病患者而言,一顆適配的“心臟供體”實在難得,很多像她這樣的病人還沒等到就已離開人世。廖翠還有個特殊的情況,她告訴記者:“結果顯示,我體內的抗體太高了,意思是即便我做了供體移植,排異反應也會非常嚴重,手術做了也是白做。”

那時的她吃不下飯,睡不着覺,身高1米68的她體重瘦到40公斤,“什麼事情都做不了,吃喝拉撒全在床上,總覺得自己在拖累家人,我對活下去都沒了特彆強烈的慾望。”廖翠說,病房安靜時,她會趴在床上感受自己的心臟跳動,很慢很微弱。

可她沒有完全放棄,她在病床枕邊放了一本書,是一位病友送的,斷臂作家尼克·胡哲寫的《人生不設限》。書里有這麼一句話:“如果你打算放棄夢想,告訴自己再多撐一天、一個禮拜、一個月,再多撐一年吧,你會發現,拒絕退場的結果令人驚訝。”當時,廖翠的夢想只是活着。

最終她的堅持得到了反饋,這一次廖翠是“幸運”的。蘇州一家醫療科技公司研發的全磁懸浮人工心臟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只要廖翠和家人同意,即可參加此次試驗,她馬上答應下來。廖翠說,她沒有害怕,因為她清楚地知道,這或許是她能活下來的最後機會,“沒有經歷過我們這種情況的,可能不會像我這麼對生命充滿敬畏。我在醫院經歷過兩次猝死搶救,連喘氣呼吸都很困難,我想得開,沒有它我就活不了。”

接受人工心臟移植980多天的年輕媽媽:沒什麼比好好活着更重要 - 天天要聞

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療的廖翠

心臟多了個發動機

既是她活着的依靠也是負擔

最初廖翠以為的人工心臟移植,是把自己衰弱的心臟取出來,換成一顆機械心裝進去。聽完醫生介紹後,她才發現並沒那麼簡單。目前人工心臟分為輔助人工心臟和完全人工心臟。全世界醫學領域常用的是第一種,機械心由血泵、驅動裝置、監控系統、能源四個部分構成,廖翠所移植的全磁懸浮式人工心臟就屬於這種,厚度只有26毫米,直徑50毫米,重量不到180克。一端的胸部裝置可以比作“血泵”,嵌入到她的左心室,另一端通過腹部延伸而出的導線連接到體外的微型電子箱,以一定的轉速給“血泵”供能,從而讓全身的血液循環起來。

接受人工心臟移植980多天的年輕媽媽:沒什麼比好好活着更重要 - 天天要聞

廖翠使用的人工心臟微型電子箱

2019年8月30日,廖翠在武漢一家醫院接受了人工心臟植入手術。手術前,她在朋友圈發文寫道:“我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但我依然抱着最大的期望。”再次醒來的時候,手術已經順利結束,她躺在病床上,聽到呼吸機發出的滴答聲。周圍安靜下來,她還能聽到“嗡嗡嗡”的齒輪轉動聲,那是體外電子箱運行的聲音,也是她活着的信號。45天後,廖翠順利出院,她開始學習與這顆機械心共處。

廖翠一開始很不習慣,下雨天不敢出門,去哪兒都要背着黑色的電子箱,看起來特別丑。手術後的前兩年,她都不願意拍一張全身照。“游泳、泡溫泉、漂流這些都是我以前愛做的事情,但是現在我都不敢了,一靠近水就害怕,我身體的傷口不能沾水。”說到這裡,她還提到一位40多歲的病友,“他也做了人工心臟移植,很愛乾淨,特別愛洗澡,就因為這個愛好,他送到醫院搶救過兩回,主治醫生勸他少洗點澡,活命最重要。”擱以前,廖翠從沒想過連痛快地洗澡都成了奢望。

她告訴記者:“我也希望自己能像個正常人一樣生活,但是現實生活中確實很多時候做不到。”比如說她出門不坐公交、高鐵和飛機,只開車。移植了人工心臟的患者不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過安檢的磁場非常敏感,稍稍靠近就會影響電子箱里“發動機”的轉速,再間接擾亂到血液循環的頻率。

因此,廖翠改掉了她定期外出旅行的習慣。2020年8月,她實在太想去外面看看,愛人請了個長假陪她,兩人從武漢出發,自駕9個多小時到恩施利川,不過考慮到她的身體原因,這趟旅行沒敢走太遠,甚至連湖北省都沒出。

創建18人病友群

把黑色電子箱換成粉色

“我時刻提醒自己,有它我才能活,沒它我就活不了。”廖翠說面對植入的人工心臟,她曾有過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她知道這是一根救命稻草,另一方面它又像個定時鬧鐘,每時每刻都在告訴她:你是一個病人,你的生命在倒計時。去醫院複查,她最愛問醫生的問題是“這個心臟還能用多久?”

“前兩年我很封閉自己,不願意跟任何人聯繫。我覺得他們並不能理解我的痛苦,說多了反而會讓我更難過。”後來她按照醫生的建議,主動與其他病友聯繫,才慢慢打開心結。廖翠創建了一個網絡群組,群里的17個人和她一樣,都換了人工心臟,最久的病友已經使用了4年。

廖翠說認識他們後,生活似乎在慢慢回歸正軌。“大家生活中發現了什麼小技巧,像是洗澡的時候怎麼做可以減少水沾到傷口的概率,或者有什麼想傾訴的話,都會發到群里。”有一些注意事項,醫生不一定知道,但是病友們卻早早發現了。據廖翠所知,目前國內移植人工心臟的患者總數不超過100個。這也意味着在這個醫學領域,還存在許多未知,他們將和醫療人員攜手,共同探索更多可能性。

去年廖翠生日,愛人從她的病友那得知,他們隨身攜帶的電子箱其實是可以更換外套的,所以特意買了一個粉色小包送她。包帶細細的,背起來不會很礙眼,和她常穿的淺色衣服也很搭配,就這樣,她似乎又找回了以前愛拍照的自己,“冬天壓根不用背包,可以把電池放到背心裡,這樣穿在身上會很舒服,這些事情都是病友教我的。”

接受人工心臟移植980多天的年輕媽媽:沒什麼比好好活着更重要 - 天天要聞

裝着人工心臟微型電子箱的粉色小包

好好過,好好活

對生活永遠抱着希望

如今每隔3個月,廖翠就要去醫院檢查一次。對於終末期心衰患者而言,植入人工心臟並不是終點,而是一個過渡期。其間如果自己的心臟功能恢復,或者是等到適配的供體,就有希望摘掉這套設備,重回正常的生活。所以每次去醫院,她都會問醫生“我的心臟有沒有好一點?”即便得到的答案總不如意,她仍抱有希望,因為她認識的一個病友戴了不到兩年的人工心臟後,身體恢復健康。

也有人問廖翠“機械心老化了,你該怎麼辦?”過去她被困在這個問題里,焦慮抑鬱過一陣,直到後來她認識的一個病友告訴她“想這麼多幹嗎,它老了就換一個新的!人活着,才有無限可能。”看起來格外“雞湯式”的一句話,她願意相信。廖翠說不知道是受人工心臟影響,還是受那段痛苦的病痛經歷影響,性格要強的她變化許多,現在她只認一個道理:“沒有什麼比健康更重要,每一天都是生命中最年輕的一天,要好好過,好好活。”

接受人工心臟移植980多天的年輕媽媽:沒什麼比好好活着更重要 - 天天要聞

如今笑對生活的廖翠

以前的她喜歡逛街,移植手術後她便很少在商場試衣服了,大多是網購或是照着鏡子簡單比對一下。“因為有次買衣服時,我需要帶着電子箱進試衣間,被攔在了門外,兩三個營業員圍着我檢查。”廖翠告訴記者,當時她不能理解,還有點生氣,現在回想則是釋懷了許多,“他們也有自己的工作任務,並不是故意要傷害我。”

接受人工心臟移植980多天的年輕媽媽:沒什麼比好好活着更重要 - 天天要聞

廖翠背着裝着人工心臟微型電子箱的粉色小包包

為了“養心”,廖翠的生活作息特別規律,早上七點起床,送孩子上學,做完微商代購,中午一定會預留1小時的午睡時間,到了晚上十點半,按時上床休息。人工心臟的體外電子箱有兩塊電池,一塊用來血泵發電,一塊留着備用。女兒甜甜格外乖巧懂事,電子箱一旦發出缺電的提醒,她就會急匆匆地跑過去,給媽媽拿來備用電池。她還知道媽媽怕水,每次走到河岸邊,就讓媽媽走在離水遠的另一邊。

接受人工心臟移植980多天的年輕媽媽:沒什麼比好好活着更重要 - 天天要聞

廖翠和懂事的女兒甜甜

廖翠說關於未來,她想開直播,向不了解的人介紹人工心臟的使用問題。現在的她已經習慣了這個丟不掉的包包,同時接受了不完美的自己。與其過分擔心生死,更希望能過好當下,享受與家人在一起的每分每秒。

紫牛新聞見習記者|孫慶雲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