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就業季:畢業人數首破千萬,考研、考編多了起來

2022年10月08日07:09:07 熱門 1903
疫情下的就業季:畢業人數首破千萬,考研、考編多了起來 - 天天要聞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王悅 徐芸茜 北京報道

看着招聘網站列表裡一個個已讀未回的消息,今年6月即將畢業的西安大學生肖欣(化名)忍不住嘆了一口氣。她剛剛數了數自己投遞出的簡歷,已經超過了一百份,但在53個回復中也只有6份面試邀請,剩下更多的是“已讀未回”。

事實上,從開始備考研究生考試到最終成績公布,肖欣剛剛經歷了近一年無社交無娛樂的枯燥生活。然而,在一年的努力付諸東流後,肖欣艱難發現,當自己再次站在了人生的岔路口時,能做的只是反覆投遞簡歷這一個動作。

“當初因為備考錯過了學校組織的秋招,今年因為疫情,學校根本沒有組織春招。”肖欣如今只能靠自己在各個招聘軟件、招聘公眾號中尋找符合自己要求的工作崗位。

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2022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076萬人(其中本科畢業生 471萬人、高職/專科畢業生516萬人、畢業研究生89萬人),同比增加167萬人。當畢業生規模首次突破千萬,今年高校畢業生規模和增量均為歷年之最時,這意味着,2022年的就業形勢比以往更為嚴峻。

5月9日,教育部消息稱,為積極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搶抓畢業生求職黃金期、衝刺期,加快推動就業工作進展,教育部從5月開始到8月中旬,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百日衝刺”系列活動,多措並舉促進2022屆高校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百日衝刺”期間,教育部會同各地各高校和12家社會招聘機構,集中開展“24365校園招聘服務”系列專場招聘活動,為畢業生提供大量就業崗位信息。教育部19個分行業就指委會同相關行業協會廣泛彙集行業資源,舉辦系列分行業專場招聘會。

考研越來越火熱

“現在我已經沒有再主動找工作了。“面對就業難題,同樣因為備考而錯過秋招的黑龍江大學生陳辰(化名)已經開始“躺平”了。

“學校沒有競爭力優勢,本科生的工資相對也比較低。“此前陳辰由於對就業現狀顧慮重重,最終選擇了備考研究生考試。然而在考研成績公布後,她也只能選擇匆匆投入到春招的就業大軍中。

“陸陸續續投遞了六七十份簡歷,卻只接到了三份面試邀請。”經歷了一番春招之後陳辰再次肯定了此前顧慮。

面對越來越多石沉大海的簡歷,陳辰產生了猶豫,還要繼續投遞下去嗎?於是,在考慮自身發展和當前的就業形勢後,陳辰最終選擇放棄繼續投遞簡歷,轉而開始準備“二戰”。雖然考研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工作,但在她看來,至少研究生學歷會成為工作的“敲門磚”。

事實上,今年有越來越多的本科畢業生將考研作為首選。

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457萬,比2021年增長80萬,增幅為21%。值得注意的是,自2016年起,我國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在高位上保持高增長趨勢。而2015年至2022年期間,7年間平均漲幅為15.8%。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考研?在師範類學校學習畜牧學專業的張聲聲(化名)表示,自己是在實習後確定要考研的。

“由於自身專業特性,其實我們面臨的工作環境對於女生來說並不是很友好。但是如果能夠拿到碩士學歷,可能就不需要下場,可以選擇一些條件好一點的崗位了。“張聲聲表示自己曾經考慮過參與公務員考試、讀研和就業三個方向,“考慮個人發展和自我提升等一些因素後,我最終選擇了考研。其實我們宿舍八個人都決定考研,現在也都成功‘上岸’了。”

中國教育在線掌上考研發布《2022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顯示,根據對考研動機的調查分析,就業壓力成為考生選擇考研的最主要因素。近六成的考生因為就業壓力大,想增強就業競爭力而選擇考研,近五成考生是為了完善自身知識結構和加強文化素養。留戀校園生活以及想在學術上深造的考生佔比分別超過30%。

“這幾年,可能是受到疫情和經濟下行的雙重壓力,去企業就業可能就不是學生們的首選了,而且這兩年考研人數上確實是一直在增加。“在河北某高校負責今年畢業班的輔導員宋岳奇表示,今年考研形勢也明顯嚴峻起來,自己班級的學生出現了一些高分調劑和高分落選的情況。

《2022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中指出,2022年“雙一流”院校的碩士研究生報考增速放緩,相比之下,雙非院校的報考熱度上漲,考研報考人數大幅度增加。與此同時,報考專業碩士研究生的人數普遍超過學術碩士考生。

無論是對於“雙非“的認可,還是對於專碩的青睞,似乎都反映出了研究生招生競爭程度的增加,也說明了考生在迅速降低目標,更多的人追求的是儘快“上岸”。

本科畢業生尚能以“讀研”作為跳板,那麼對於已經完成研究生學習的畢業生們來說,他們的就業壓力真的有所緩解嗎?

“目前沒有特別心儀的offer,但面試的國企說可以實習,就先過來實習了。“目前在北京就讀的研三畢業生杜佳昌告訴本報記者,他正在一邊實習,一邊準備考公務員考試。

“雖然有了一份保底的選擇,但就業壓力還是很明顯的。因為我是公共管理專業的,所以本身優先選擇的是考公務員或者編製考試。但是受到疫情影響,好多考試處於延期的狀態。”對於杜佳昌來說,考試延期對自身的備考心態已經產生了影響。

同樣選擇一邊實習一邊繼續面試的畢業生鄧珂表示:“其實找工作不難,找到一份各方面滿意的工作才是痛點。”

“我們學校的同學並不愁找不到工作,而是愁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不過,因為疫情的影響,近年來‘選調’的工作方向非常火熱。“在清華大學擔任就業助理的研三畢業生魏季蕾感慨道。

據清華大學發布的《2021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七成清華畢業生進入體制內就業,其中15.8%進入黨政機關、30.3%進入事業單位,而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的就業比例均下降。

而據智聯招聘發布的《2022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顯示,在畢業生偏好的就業企業類型中,國企仍是畢業生首選,佔比44.4%,高於2021年的42.5%。國企熱、考公潮升溫,民企熱度降低,共同折射出本屆畢業生在選擇工作上的求穩心態加劇。

“宇宙的盡頭是考編”

“我發現今年學生對考公、考編以及政策性崗位更感興趣了。”宋岳奇告訴記者,最近向他諮詢相關政策的學生數量明顯增多,“圖安穩,想要一個‘鐵飯碗’的這種想法增加了。“

在問到為何會參與公務員考試、教師招聘等編製類考試時,記者在諸多答案中同樣發現“安穩“似乎成為了關鍵詞。

“我覺得考公務員對於女生來說比較友好,收入穩定,工作也穩定。能夠回到家鄉,參與公務員是最好的選擇。另一方面,公務員這一職業的社會認可度是她確定就業方向的重要因素。“通過選調生“上岸”的許季(化名)說道。

雖然在不能確定“上岸”前,許季也參與了一些以事業單位、國企為主的招聘活動,但在確定了錄取名單後,她便沒有再做其他備選了。

事實上,公務員考試受歡迎程度的攀升從數據上便能看出來。自2009年國考報名人數首次突破100萬後,報名人數一直保持在百萬以上。而從近3年的報名數據來看,2019年報名近138萬人過審,2020年143.7萬人通過資格審查,而到了2021年度則157.6萬人過審,報名人數在逐年遞增。

在某大型職業教育機構的任課老師張靜(化名)看來,這兩年來包括公務員考試在內,各類“編製”考試明顯越來越火爆。

“就報名比而言,陝西西安的一個小學,去年的報名比在1:20左右,但是今年一下就翻了兩番,達到了1:80左右了;而天津市一個小學語文老師,報名比已經達到了1:578。“張靜指出,除了競爭人數在上升,考試的難度也在相應增加。

“目前事業單位D類聯考、教師招聘考試等一些考試並不區分應屆畢業生和社會招聘,所以對於在校學生而言,難度不容小覷。“張靜表示。

疫情影響下的就業市場

據智聯招聘發布《2022年一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景氣報告》和《2022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顯示,隨着國內疫情反覆、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2022年第一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景氣指數(市場招聘需求人數/市場求職申請人數)為0.71,低於全國1.56的水平;截至4月中旬,已有46.7%求職畢業生獲得錄用通知,低於2021年的62.8%,15.4%的簽約比例也低於去年的18.3%。

“今年開春以來,全國各地疫情此起彼伏,各行各業都不同程度地遭受損失。雖然疫情為在線新經濟帶來了很多發展機會,同時也有少部分與抗疫相關的行業爆髮式增長,但這些增長遠遠不能彌補其他多數行業受挫帶來的損失。大量行業和企業不景氣,尤其是以往吸納就業量極大的中小企業效益不佳,整個社會面的就業機會肯定會減少,而高校畢業生人數今年創下歷史新高,再加上海歸就業人員預計也將增長,畢業生就業市場的供需失衡問題更加得以凸顯。”上海市委黨校現代人力資源測評研究中心副教授楊國慶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可謂“需求減少,供給增加,市場失衡”。

事實上,無論是2022年的公務員考試,還是國家研究生入學考試報考人數都再創新高,似乎都在反映着這屆畢業生對於未來就業市場前景的擔憂。

“畢業生自身也要積極提升就業意願。”楊國慶認為,慢就業、不就業並不利於畢業生髮展,在現有條件下儘可能先就業,才能使畢業生在實踐中鍛煉成長。

“我的求職過程大概是從2021年的三、四月就已經開始了。“已經拿到律師事務所offer的程舟(化名)便是早早確定了自己的就業方向。“出於對自身的職業規劃,我沒有選擇考研,而是以就業為目標。為此,在去年投遞實習簡歷的過程中,我便開始選擇最心儀的工作單位,積極爭取實習機會。然後在暑期實習期間,通過幾個月的考核,最終在去年冬天拿到了律師事務所的留用offer。“程舟回憶道。

“在做就業選擇時,我認為,相比互聯網大廠的法務,律師是可以實現時間價值的積累的,讓我們隨着從業年限的增長而不斷提高自身的市場價值。”而在實習過程中,程舟也再次肯定了自己對於律師這一職業規劃。

同樣是通過參與暑期實習拿到了留用offer的張旭東(化名)也表示,”當時很多同學暑期實習的選擇都是以留用為目的進行。“

穩經濟就是穩就業

面對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異常嚴峻的形勢,楊國慶建議,要各方面齊抓共管,發揮各自優勢和特點,千方百計開拓就業機會,改善就業能力。

宋岳奇向本報記者介紹,此前教育部曾開會指導當下就業工作,要求完善市場化社會化就業促進機制,包括加強校園招聘市場建設;促進網絡招聘市場建設;鼓勵中小企業更多吸納高校畢業生;促進創新創業帶動就業;支持引導靈活就業。

而在充分發揮政策性崗位吸納作用時,將健全畢業生基層就業支持體系,做好大學生徵兵工作,促進升學與就業有序銜接,優化招考時間安排。

事實上,作為“六穩”工作的重中之重,穩就業在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便備受關注。另一方面,李克強總理曾強調,要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財政貨幣政策要圍繞實現就業目標來展開,就業優先也是宏觀政策,其他政策要配套,為實現就業目標努力。

對此,安徽省勞動學會常務理事、資深人力資源服務專家汪張明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穩就業的前提是穩經濟,穩經濟最有效的手段是保市場主體。只要穩住我國經濟的基本盤、基本面,保持適當的增長,靈活運用一些退稅減稅降費、緩繳社保費、物流保通保暢、推企業復工復產等紓困舉措,保住市場主體就能穩住就業。“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