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國慶檔幾乎是靠《長津湖》一部影片撐起來的。
據專資辦最新數據,2021國慶檔共收穫43.86億票房,僅次於2019年44.66億,位居影史國慶檔票房第二,與歷史記錄僅有0.8億的差距。
八部新片中,曾被寄予“救市”厚望的《長津湖》不負眾望,一部影片狂攬32億票房,上映第八天總票房躋身中國影史票房前十。
橫向與其他國慶檔影片相較,《長津湖》的優勢依然明顯。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長津湖》檔期票房佔總票房的比例達到73%。而在2019年和2020年,國慶檔票房冠軍票房檔期票房佔比僅為43.8%和47.2%。

《長津湖》能一騎絕塵並不意外。作為“中國電影史上投資和製作規模最大的電影”,《長津湖》由陳凱歌、徐克和林超賢三位知名導演聯合執導,《好萊塢報道》稱電影成本約13億人民幣,影片末尾字幕顯示的工作人員達到一萬兩千人。
如此龐大的體量讓《長津湖》在整個國慶檔中幾乎無人可以匹敵。9月30日開局,影片就拿下2億票房,將同日上映的《我和我的父輩》(首日票房6515萬)甩在身後,此後連續6天實現票房逆跌,並在10月6日達到單日票房峰值5.13億。與此同時,影片的豆瓣評分也達到7.6分,意味着這部時長176分鐘的影片也收穫了較好的口碑。
高票房和高口碑之外,《長津湖》對觀眾情緒的帶動也不容小覷。和《你好,李煥英》《我的姐姐》等爆款影片相似,《長津湖》也憑藉影片本身帶有的強情緒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引發強烈討論,並進一步擴展觀影人群。據貓眼國慶檔洞察,自《長津湖》上映以來,購票群體由年長男性迅速向女性和30-39歲觀眾推進,並進一步吸納三四線城市觀眾、低頻觀影用戶,甚至拉動了喜劇、動畫及親子觀眾,檔期觀影人次達到6572萬,占國慶檔總觀影人次的70%以上。

《長津湖》預測票房不斷攀高,從最初的40億+到如今的55億+,直接向中國影史票房前三名發起挑戰。然而在《長津湖》創下一個又一個票房紀錄背後,國慶檔其餘上映新片皆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冷遇”。
位居檔期亞軍主旋律影片《我和我的父輩》在七天假期內拿下9.64億票房,檔期票房佔比21.9%。這看上去是不錯的成績,但在同系列前兩部作品《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在當年國慶檔期內票房均接近20億的情況下,《我和我的父輩》相形見絀。再和前兩年的票房冠軍將近20億以上的檔期票房、40%的檔期票房佔比相較,也是有一定差距。
兩部主旋律作品檔期總票房佔比已經將近95%,而剩餘的影片僅能在剩餘5%的票房中瓜分餘量,檔期的“二八效應”在國慶檔直接扭轉成了“一九效應”。從光線的青春片《五個撲水的少年》,到萬達的大IP改編電影《皮皮魯與魯西西之罐頭小人》,再到幾部低幼動畫電影,沒有一部票房破億。
被《長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輩》的光環強勢淹沒,這些新片國慶檔排片佔比均不足5%,但其中也不乏口碑較高的影片。《五個撲水的少年》《皮皮魯與魯西西之罐頭小人》等影片的豆瓣評分均在7分以上,即使不夠驚艷也說明影片成色不錯。在“後國慶檔”時代,這些新片能否再收穫熱度、進而收穫更多票房,或許還要觀察被《長津湖》拉回影院的觀眾是否真的燃起了對電影的熱情。
“史上第二”的國慶檔結束後,電影市場迎來的是“觀影熱潮”,還是“觀《長津湖》熱潮”?
前文已有提及《長津湖》幾乎是憑一片之力撐起整個國慶檔票房,也拉動了部分低頻觀影用戶走進影院。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至少在國慶假期期間,《長津湖》的火熱只屬於《長津湖》,似乎尚未帶動觀眾對整個電影市場的興趣。貓眼國慶檔數據洞察顯示,2021年國慶檔觀影人次共計9358萬,相比2019年的1.18億顯著下降,但相比2020年國慶假期前七天的總觀影人次提升了28萬。
更直觀的數據是逐年下降的人均觀影數量。2019年人均觀影數量是1.18部,2020年是1.12部,而今年的人均觀影數量僅為1.08部。國慶檔“只看過1部”影片的觀眾比例也在逐年上升。誠然這之中有單片時長提升、觀眾聚焦頭部影片的原因,但是“看了一部影片就不看其他影片”的現象仍然值得注意。
自疫情來臨前的2019年起,院線電影已經出現增速放緩、觀影人次增長乏力的現象。2019年年度累計綜合票房突破300億用時174天,比2018年晚了7天;2019年全年觀影人次為17.28億,相比2018年僅增長了1000萬。在觀影人次逐漸趨於飽和的背景下,提升人均觀影數量或是下一個增長點。
換言之,僅僅寄希望於《長津湖》一類的超級爆款“嘩——”地一下帶來更多觀眾炒熱市場是不夠的。如何讓一名觀眾願意在檔期內花時間花金錢去看更多電影,或許也應當列位提升檔期票房總量的考量之內。
有強片接棒的10月電影市場似乎不愁票房表現。10月下旬已有《沙丘》《007:無暇赴死》兩部高票房預期的引進電影定檔,本月也有婁燁導演的《蘭心大劇院》、鄭曉龍導演的《圖蘭朵:魔咒緣起》、許鞍華導演的《第一爐香》等高關注度的國產電影接連上映。不過,留給國慶檔新片們口碑發酵、提升票房的時間似乎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