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6月2日,在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非OPEC產油國(OPEC+)第29次部長級會議上,部長們決定在2022年7月和8月將原油產量提高64.8萬桶/天。
由於俄烏衝突及歐美製裁對全球能源市場造成的嚴重破壞,全球能源價格不斷飆升。在多方壓力下,OPEC+同意把增產幅度提高約50%,在7月和8月日增產64.8萬桶原油,高於近幾個月日增產43.2萬桶的水平,提前結束該組織在新冠大流行期間實施的歷史性減產,協議保留了俄羅斯在該組織中的核心地位。
這一決定能否緩解全球能源供應危機尚待觀察。隔夜原油期貨價格低開高走,作為美國原油價格基準的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WTI)上漲1.4%,收於每桶116.87美元;作為國際原油價格基準的ICE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上漲1%,收於每桶117.53美元。

OPEC+作出增產決定之前,就有消息稱,作為參加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舉行的北約峰會和在慕尼黑舉行的七國集團(G7)會議國際之行的一部分,美國總統拜登可能於本月晚些時候訪問沙特——美國一直宣稱,全球原油需求的反彈速度遠遠快於預期,但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全球原油供應大國的沙特一直堅守每月逐步增產的計劃,始終拒絕快速增加石油出口,甚至多次宣稱不存在原油短缺的問題。因此,提前結束歷史性減產的決定,對OPEC+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轉折。“美國對OPEC+作出的重要增產決定表示歡迎。”白宮新聞秘書在作出這一表態的同時重申,美國沒有參與商討OPEC+的增產決定。
有分析表示,沙特等國決定加快原油產量提升速度,既是為了彌補因俄羅斯受到制裁而出現的原油供應短缺,同時也是希望緩解因能源價格飆升而在全球範圍內形成的通貨膨脹。
如同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董曉宇此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分析的那樣,“在俄烏衝突暫時看不到緩和態勢的情況下,石油輸出國組織應加大產能協調,同時美國應兌現釋放戰略石油儲備的承諾,最大限度平抑能源供需矛盾的局面。”
不過,分析師對於增產決定能否緩解供應危機,持謹慎態度。
“OPEC+增加7月和8月產量配額的決定,不足以改變全球石油平衡,增加的產量並不能抵消季節性高峰和需求增加。”摩根大通大宗商品研究主管娜塔莎·卡內娃(Natasha Kaneva)表示,該行的供應預測面臨的風險偏向下行。摩根大通維持之前對2022年第二季度布倫特均價每桶114美元的預期,維持2022年均價104美元/桶的預期,月度均價在6月達到122美元的峰值。
加拿大皇家銀行分析師赫利瑪·克羅夫特(Helima Croft)認為,OPEC+達成的增產協議可能要靠沙特去落實,因為阿聯酋可用的閑置產能可能已經不多,“看起來沙特有望在7月和8月將產量提高到大約1100萬桶/日”。
據悉,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非OPEC產油國(OPEC+)第30次部長級會議將於6月30日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