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 林書豪
> 專訪上集 | 籃球運動員 林書豪 <
以下為採訪摘要
進NBA第一年就想放棄了
△林書豪
八月底,我們在廣州見到林書豪。他剛剛結束了在中國九天五城的城市行,和各地球迷見面互動。廣州,是最後一站。
大概半年前,因為關注到他和他參與發起的豪群公益基金會為中國鄉村捐建了近三百個籃球場的新聞,我們聯繫到了林書豪團隊。因為疫情起伏等等複雜因素,直到半年後,才有了這次難得的碰面。
田川:我看你一上車就用彈簧帶把腿綁起來了,這是為什麼?
林書豪:因為我的胯有傷,正常坐着胯會更緊,腰就得承受更多力。
田川:所以相對膝蓋受的傷,胯受的傷對你的影響更大?
林書豪:對,因為我的傷都不是小傷。
田川:我剛才看你胳膊上有好多傷疤,都是打球的時候被抓的嗎?
林書豪:對。打籃球,會有身體對抗,就必須要有一些傷病。
林書豪是NBA歷史上第一位美籍華裔球員。2012年,23歲的林書豪,因為在賽場上的出色戰績,幾乎一夜之間紅遍NBA。華裔面孔,位處球隊關鍵,從無名替補瞬間變成球場主角,這在當時的美國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人們甚至為他在賽場上所向披靡的狀態,特地發明了一個英文單詞“Linsanity”,意為“林瘋狂”。
田川:第一次覺得喜歡打籃球是什麼時候?
林書豪:記不住了,我從小就一直跟我爸、我哥一起打籃球。印象最深的故事是在我三四年級的時候,我和哥哥在同一個籃球隊,我們當時贏了一個冠軍,而且每場都是贏了30分、40分,比第二名好太多了。後來聯盟的領導就把我和我哥強迫換到最後一名的球隊,我就覺得很不公平,為什麼要這樣。後來我們就把最後一名的球隊打成了第一名,打敗了我們之前在的球隊。從那以後我就覺得,不要以為自己已經知道結果了,就不去努力了,還是要盡最大努力去做。這個故事我永遠不會忘記,這是我第一個在球場上獲得的非常好的經驗。
8月份,林書豪剛過完34歲生日。1988年林書豪出生在美國加州,家中三兄弟,他排名老二。父親林繼明大學畢業後,於1977年從台灣大學畢業去往美國留學,之後留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並與林書豪的母親相識。
林書豪的祖輩出生在福建和浙江,父母輩出生在台灣,他這一代出生在美國。即便家族的生活足跡跨越大半個地球,但華人勤奮、好學的品格,在林書豪一家人身上依然可見。
田川:我聽你說,小時候爸爸媽媽會幫你們爭取一些機會,但是反而會被人罵,這是為什麼?
林書豪:我爸跟我媽很有趣。我爸5歲的時候,我爺爺就過世了,所以很多壓力就放到了小孩身上。我爸其實有很多愛好,可是因為家人沒什麼錢,所以他們都是要靠學習好改變命運。他讀的大學是台灣第一學府,然後去美國留學,拿了兩個碩士和一個博士學位。所以我爸就覺得他沒能走自己的路。
那我媽也是一樣,我外婆一直要她只注重課業,希望她成為一個醫生,因為我外婆是一名非常好的醫生,我媽就覺得她的夢想沒達到。他們兩個有同樣的想法。所以只要是我、我哥、我弟感興趣的,他們都會讓我們接觸看看,每年家庭旅行也是按照我們打球的地點和時間來定。但是他們的朋友就會跟他們說,你們在浪費時間,浪費錢。然後突然我因為打籃球進了哈佛,他們朋友的想法就全變了,說我的小孩可以通過什麼運動進哈佛嗎?
所以雖然父母為了教育我們花了很多錢和時間,他們也因為這樣被批評了,但他們還是給我們機會去追求夢想。
△林書豪(左四)與家人合影
田川:除了籃球,小時候還嘗試了什麼別的事情嗎?
林書豪:什麼都參與過,運動方面有網球、乒乓、游泳、足球、羽毛球,別的還學了畫圖、鋼琴、小提琴、打鼓、豎笛、吉他……因為那時候想當牙醫,所以也有學習。也學了中文,還有緊急醫療救護、陶藝、跳舞……任何我有興趣的內容,父母都說好,我最少讓你去上一堂課。很多時候我學了一堂課或一個禮拜、一個月,就覺得沒那麼喜歡了,他們就說這也是好事。他們並不覺得是在浪費時間,浪費錢。
田川:但是你對籃球一直都很痴迷,從來沒有那種沒興趣了,不想玩的時候?
林書豪:對,沒有過。我爸太愛籃球了,不開玩笑地說,我跟我爸、我哥、我弟,每天最少要打兩小時球,有時可以打到五六個小時,打到忘記幾點鐘。突然天就黑了,然後回到家我媽就會一直罵我們,說我做了晚飯,菜都已經冷了,你們到哪裡去了?然後就罵我爸,為什麼你們這麼晚回來……我們就會說對不起,我們忘記時間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家的關係都非常好,因為我們有共同的愛好。所以籃球不只是運動,它也是聚會的方式,大家可以一起玩。
高中畢業時,林書豪是北加州第二分區高中年度最佳球員,是全加州高中聯賽第一陣容球員。即便有這樣出色的成績,林書豪想進的籃球名校隊都沒有錄取他。最終,他得到的唯一一份能成為籃球校隊成員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來自哈佛。2006年,林書豪進入哈佛主修經濟學,輔修社會學。
田川:媽媽給你們提的要求是,必須先學習再打籃球,這會給你壓力嗎?
林書豪:有很多壓力,因為我必須要拿全優。我媽對我是最嚴的,小時候不懂,就覺得她不喜歡我。如果得了一個B,她就會說下個禮拜還有B的話,就不能打籃球。
田川:那你會怎麼辦?
林書豪:就覺得我媽好討厭,一個B都不能有嗎?為什麼要一直這樣子?然後我說好,那我就把學習做好。那時候不懂,但我現在很感動,因為她看到的我的上限比我自己看到的高,我覺得這也代表一種愛吧。
林書豪的出現,打破了各種刻板印象,比如有人說像他這樣優秀的高校聯盟球員,是不可能在NBA有好的發展的。作為控球後衛,林書豪是全隊進攻的組織者,領導者。亞裔面孔在NBA擔任這一角色,極為少見。也正是因為刻板印象,在成為賽場“林瘋狂”之前,林書豪的NBA路走的極為困難。
林書豪:進NBA發展聯盟的第一年我就想放棄了。
田川:為什麼?
林書豪:太困難了,也覺得自己能力不夠好。那時我住在一個非常不好的酒店裡,家人每天開幾個小時車過來跟我住,就在一個小房間里。每天練完球我都很慘,父母就會一直跟我打麻將,看電影,帶我去吃飯……他們一直鼓勵我,但我真的想放棄。到第二年的時候我就打電話給經紀人說我不打了,我已經把全部衣服都帶走了,叫他們裁我,我不想打了。家人就一直跟我說你不能這樣放棄,這很不專業,你必須回去練球。我就很尷尬地又把東西全放回去,然後去練球。
田川:遇到了什麼事讓你下決心放棄這麼熱愛的事業?
林書豪:我就覺得黃皮膚的人在美國打籃球真的太難了。不管你打得多好,他們都不相信。你打好一次,他們就說我想看第二次,打好第二次,他們說想看第三次。可是別人打好一場,他們就說你看他那麼好,我們想給他更多機會。就很不公平。他們不會說書豪打得好,只會說對手打得差,就不會講我的好話。高中的時候我贏了冠軍,是加州年度最佳球員,拿了MVP,但沒有一個大學願意給我獎學金。這些東西到了一個地步我就覺得,我煩了。
田川:是對精神上很大的折磨。
林書豪:對。我一直都是靠身邊的家人、最好的朋友走到今天。沒有身邊這些人,我早就放棄了。大家說我一直堅持,不放棄什麼的,可我知道實際情況是很多時候我想放棄,是我旁邊的人不讓我放棄。這也是為什麼我今天還能當職業球員的原因。
賽前壓力大到躺在床上一直抖
去年,林書豪成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大使。籃球之外,公益是林書豪工作的重中之重。從2013年開始,他陸續在美國和中國發起多個公益項目。他參與發起的豪群公益基金會,用了四年時間在中國鄉村捐建了近三百個籃球場,受益人數超過40萬。除此之外,他發起的“三分心”公益項目,意在幫助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解決生活上遇到的難題。
△由林書豪參與發起的豪群公益基金會捐建的籃球場
林書豪:去年我得了新冠,隔離了三個月。其間我讀了三本書,都是關於流動兒童、留守兒童的。我讀他們的故事,然後記筆記、總結,放到一個文章里。我把文章分享給我的團隊,告訴他們這是我現在讀到的內容,這是我覺得我們應該做的事情,他們的故事有影響到我。因為在美國,黃皮膚的人可能沒有舞台去表達、表現自己。我小時候也一樣,大家在背後都看不起我,有時候連上場的機會都不給我,我就只能在球場旁邊看。只有我說這個規則我應該可以打的時候,才有機會上場。我覺得這些流動兒童、留守兒童也一樣,我希望他們可以不聽外面的聲音,一直專註在他們自己事上。
中國有70%的孩子來自農村,對於這些孩子來說,他們進入城市的時候會面對困難。當父母外出打工,他們成為留守兒童的時候,他們會遇到困難。正因為如此,他們缺少途徑、機會和資源,去建立一個完整的自我。我沒法突然改變那麼多小孩的生活,但如果我可以有一個非常小的角色,我覺得就很有意義。我跟我的團隊說,我們必須要做好公益這件事。我希望可以幫助到下一代小孩,給他們機會達到他們的上限。所以我覺得我現在打籃球的動力和以前不一樣了,變得更深一點,更寬一點。
做公益對於林書豪而言,並不僅僅停留在捐錢,他更關心如何能真正解決問題。長期處在NBA的高壓環境,讓林書豪對心理健康的議題格外看重。他說捐籃球場,讓孩子們能夠有感受籃球,接觸籃球的機會,只是第一步。他真正想抵達的,是藉助籃球來幫助下一代孩子塑造更健康的心理環境。
田川:你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慈善大使,包括你做的公益會關注到小朋友的精神健康問題,這和你的成長經歷和職業生涯有關嗎?
林書豪:心理健康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有時在比賽前,我因為有很多壓力都不能站直,需要躺在床上,然後身體一直抖一直抖。然後我不能吃飯,不能睡覺,一直做噩夢。我希望可以減少大家對心理疾病的偏見,為什麼去找心理醫生就代表你有很大的問題?有的時候只是想把自己的身體變得更健康而已。
我覺得下一代的心理健康很重要。疫情以後,在美國,在中國,我們跟很多老師或者政府官員聊下一代小孩最大的挑戰是什麼,很多都說他們不自信,心理不健康。所以可以跟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一起做這件事,我覺得很有意義。
林書豪面對的職業環境,競爭尤為激烈。NBA是全世界籃球運動員的頂級舞台,同時,也有着最殘酷的競爭。在那裡林書豪雖曾紅極一時,但之後的日子並不好過。因為身體上的傷病,他開始了在NBA的流浪之旅。從2012年到2019年,7年時間,他輾轉了8個籃球隊。幾乎一年一跳槽的流動狀態,也為林書豪的籃球故事,增加了不少悲情色彩。
△林書豪
2019年,林書豪暫別NBA,簽約北京首鋼籃球俱樂部,開始征戰CBA-中國職業籃球聯賽。2020年,林書豪嘗試重回NBA,最終未果。2021年,他再次回到CBA,但隨之而來的,是感染新冠、和首鋼解約。面對NBA和CBA的接連打擊,就連林書豪自己也說,這是他打球十幾年來,最低潮的一年。
田川:心裡難受的時候,你會找誰第一個傾訴?
林書豪:跟我哥說。
田川:最近一次找他傾訴是因為什麼事情?
林書豪:我打了12年球,去年是我在球場上打得最差的一年,球場下最扎心、最難過的一年。我得了新冠,被隔離了三個月,掉了20磅,大家都在罵我太老了,太什麼什麼的。但這些我都經歷過,所以還好。但是在球場下發生的、我沒講出來的事情,我覺得比球場上的更讓我難過。
我今年花了三個半月時間待在加州,回家第一個禮拜我就跟我哥說,哥,我現在真的很扎心,我覺得我什麼都沒有了,我需要用這段時間去恢復。他其實也很忙,但我說我需要你每個禮拜留一些時間給我。最後我們說好,每個禮拜必須有一頓飯是我們倆一起吃,有一個晚上是我們倆一起打最喜歡的電動。我的嫂嫂就一直笑我,你跟我老公每個禮拜有三次約會,我每個禮拜只有一個約會,這是怎麼發生的?也因為這三個半月的時間,我覺得我完全變了一個人,很多去年出現的挑戰和困難已經能過去了。
在我們見面後不久,林書豪宣布簽約廣州龍獅籃球俱樂部,繼續中國職業籃球聯賽的旅程。
田川:現在還想回NBA打籃球嗎?
林書豪:我覺得這個機會已經過了,我已經回去證明自己了,我是裡面數據最高、球隊成績最好的球員,可是這個還不夠。所以我覺得也OK,既然上帝給我安排了這條路,我就走這條路。現在沒有NBA,但我還有機會打球。我一直說我很想在CBA打球,現在也有機會去CBA打球,在中國球迷面前打球,我覺得是非常好的一件事。能來這裡打球是我的榮幸,真的很好玩。
田川:做公益會給你帶來幸福感和存在的價值嗎?
林書豪:我覺得當一個人感受到愛,他就有愛傳給別人。當自己沒有愛的時候,就像一台車沒有油就不能走,我覺得這是人生很基本的事。我們必須要幫助下一代,下一代再幫助下下一代,這也是人生吧。
|特別鳴謝|
廣東省書豪李群體育事業公益基金會
廣州豪群天下體育文化產業有限公司
|特別支持|
大連完美星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製片人:張燕
編導:伊帆
編輯: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