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國家馬里又出“妖蛾子”了。該國的老大和老二被一夥惹事精給關了起來。作為馬里的前宗主國,五常之一的法國拍案而起,怒斥惹事精胡鬧。
可能很多朋友對馬里這個國家並不熟悉,咱們先用一定篇幅介紹一下馬里。
馬里是個位於非洲西北部的內陸國家,西邊與毛里塔尼亞、塞內加爾、幾內亞、科特迪瓦接壤,東北接阿爾及利亞,東接內陸國家尼日爾,東南接內陸國家布基納法索。馬裡面積不小,124萬平方公里,相當於12個江蘇省,首都是巴馬科。
馬里介於非洲西海岸與撒哈拉沙漠之間,北部是氣候炎熱的沙漠地帶,南部是多雨的草原地帶。作為非洲大河的尼日爾河幾乎橫穿馬里全境而過,為深處非洲內陸的馬裡帶來了些許滋潤,這也是馬里人的主要聚居帶。
作為非沿海國,馬里人的生活主要靠什麼?馬里是個窮國,基本沒啥像樣的工業,也就能加工一些食品,搞些出版印刷,差不多也就這樣。至於農業,這是馬里的主要產業,從業農業的人口約在馬里約1900萬人口的68%。馬里的優勢農業產業是棉花,從業人口多達450萬,但生產效率有待提高。
像馬里這樣的非洲國家,工業沒有,農業稀稀拉拉,生存更多的是靠賣資源。
馬里的礦產資源很豐富,比如有1180萬噸磷酸鹽,6500萬噸硅藻土,12億噸鋁礬土,以及900噸黃金。這些礦產資源,馬里尤其重視黃金的開發,馬里對外出口最多的就是黃金,居然達到了該國對外貿易量的四成。這裡可以講一個炫富的故事。在近七百年前的公元1324年,正是馬里帝國如日中天的時代,馬里皇帝曼薩-穆薩決定去一趟位於沙特阿拉伯西部的聖城麥加。他去幹嘛呢?最重要的當然是朝聖了,但同時也為了炫富,說得直白點就是炫黃金。穆薩皇帝帶了一支包括500名奴隸在內的8000人的龐大隊伍東行。別人先不說,就說這500名奴隸吧,這可不是一般的奴隸,而是渾身金燦燦的奴隸。每一名奴隸都手持重達2公斤的黃金儀杖,有好事者算過,以現在的金價,一根黃金杖就約值70萬我國的貨幣。奴隸都是如此,可以想像穆薩皇帝的黃金更是多到不可勝計。比如說跟穆薩出行的駱駝隊,共計100頭駱駝,由於駱駝能負重,它們每一頭的任務是背負130公斤的黃金在撒哈拉沙漠的斜陽下前行。
視黃金如糞土的穆薩一行到了麥加後,沉重打擊了阿拉伯的黃金商人,導致當地金價以光的速度墜落,很多年都無法恢復,很多人也由此破產。
而這次馬里皇帝的炫富事件也震驚了歐洲,歐洲人從此盯上了到處都是黃金的馬里。歐洲人曾在1339年繪製一張馬里地圖,穆薩皇帝的坐像身居其中。當然,等到歐洲的法國開始對馬里進行殖民的時候,馬里帝國早就土崩瓦解了(亡於1611年),土雞瓦犬都作鳥獸散了。
法國在馬里的統治時間並不算太長,從1895年開始,1958年就允許馬里開始自治,1960年獨立。馬里雖然自立為王,但依然受到法國的強大影響。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但在西部非洲的影響力還不如法國。如果說拉丁美洲被美國視為自家的後院,可以養雞養鴨,那麼西非就是法國的“後院”,想幹嘛就幹嘛。
法國需要在馬里保持強大的影響力,而作為窮國的馬里也需要法國沒事就扔個仨瓜倆棗。遠的不說,在2018年,法國向馬里提供了1億美元,這個數字還不到美國2.18億的一半。不過西非向來不是美國在全球布局的重點地區,而法國只是地區強國,所能產生重大影響的地區也就是西非以及其他一些小地方,所以法國更重視西非,再說法國的經濟實力也比不上美國。
馬里等非洲國家為什麼經常發生內亂,管理者被動下課是家常便飯。
有人分析說這是馬里(含很多非洲國家)實際上並沒有形成穩定的階層,更多是的部落利益,卻完全引用了西方的選舉方式。在西方看似成熟的選舉方式到了馬里,就成了各部落之間爭奪利益的工具,反正就是互相拆台。
至於說馬里這樣的非洲窮國何時能穩定下來?看樣子是很難的。一則曰國際大環境不允許馬里等國有經濟飛速發展的空間,二則曰馬里等國的部落風雲也似乎難以看到何時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