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也分派系:為什麼很多國旗很像?
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有很多國旗非常相似。
是什麼造成了這樣的原因呢? 看完這篇文章,就明白了。
家裡有小朋友的可以收藏,方便地理學習。
泛斯拉夫系
1848年在布拉格舉行的斯拉夫大會上,藍色、白色和紅色被確認為斯拉夫統一的顏色,斯拉夫人開始選擇這些顏色作為其象徵。
英國系
在殖民時期,每個英國殖民地都將英國的“米字旗”及其變种放到自己的國旗上。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雖然早已是真正的獨立國家,是聯合國的成員國,但仍繼續使用英國國旗作為自己國旗的一部分。
有趣的是,1990年代的圖瓦盧島國試圖放棄英國國旗模式;它自己的版本被開發和批准,但最終,在居民的要求下,幾年後他們又回到了親英模式。
斯堪的納維亞系
斯堪的納維亞風格的國旗,是一個帶有十字架的國旗,十字架偏移到旗杆方向。
據傳說,1219 年,在丹麥與異教愛沙尼亞人的戰鬥中,丹麥局勢不利。此時,一面白色印有白色十字的旗幟從天而降。 丹麥國王瓦爾德馬爾的基督教軍隊被極大地鼓舞,振作起來,並贏得這場戰鬥。
卡爾馬聯盟(14 世紀後期)別將丹麥、瑞典和挪威統一在丹麥王冠之下,這些國家的旗幟繼承了丹麥的十字架模式。
泛阿拉伯系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阿拉伯人不滿奧斯曼帝國的政策,在英國的支持下,主張阿拉伯國家從伊斯坦布爾獨立出來。在1916年,第一面“泛阿拉伯”旗幟出現了——一個由黑色、綠色和白色水平條紋組成的旗幟,靠近旗杆的地方,有一個紅色三角形。
1952年,反對君主制的軍官宣布埃及為共和國。然後出現了紅白黑條紋的國旗。紅色象徵著為爭取自由而流下的鮮血,白色象徵著心靈的純潔,黑色象徵著黑暗時代的終結。
這面旗幟被命名為“阿拉伯解放的旗幟”。敘利亞、伊拉克、蘇丹、南北也門、利比亞也採用了幾乎相同的國旗設計。
美國系
美國出現在世界地圖上僅僅幾十年後,就成為了世界政治的主要參與者之一。
一些國家,尤其是美洲的前西班牙殖民地,從崛起的美國中,看到了擺脫西班牙統治的機會。所以,他們願意複製美國國旗的設計。
馬來西亞的國旗和美國國旗很像,他們的設計,都來自於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條紋旗。
泛非洲系
19世紀,整個非洲被歐洲列強瓜分,只有埃塞俄比亞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埃塞俄比亞的國旗使用了了綠色、黃色和紅色的組合。
對於在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獲得獨立的非洲國家,埃塞俄比亞是他們的榜樣,所以他們會模仿埃塞俄比亞的國旗顏色,表達獨立的願望。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一個獲得獨立的非洲國家—— 加納,簡單地複製了埃塞俄比亞國旗,只添加了一個星號(1957 年)。
喀麥隆(1957)、幾內亞(1958)、貝寧(1958)、馬里(1959)、剛果(1959)、多哥(1960)、幾內亞比紹、布基納法索也是如此,在埃塞俄比亞國旗的基礎上,做了少許修改。
對顏色的傳統解釋是:紅色——自由戰士的血液,黃色——太陽,綠色——非洲大自然。
大哥倫比亞系
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爾現在的國旗原型,是由著名的南美革命家弗朗西斯科·米蘭達創造的。
旗幟上的黃色象徵著黃金,因黃金而富有,也因黃金導致西班牙的殖民;紅色代表部分居民的西班牙血統,藍色代表分隔西班牙和美洲的大西洋。
由於西蒙·玻利瓦爾的軍事勝利,這面旗幟廣為人知。它也成為獨立的委內瑞拉共和國(1811)的旗幟,然後成為由玻利瓦爾領導的“大哥倫比亞共和國”國旗。
後來,大哥倫比亞共和國分裂為今天的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厄瓜多爾和巴拿馬,但三個國家還是保留了米蘭達和玻利瓦爾的旗幟。
中美洲系
中美洲所有國家的國旗均以19世紀上半葉存在的“中美洲聯邦共和國”的藍白藍旗為基礎。
目前洪都拉斯國旗上的五顆星,正好象徵著“中美洲聯邦共和國”的五個省——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哥斯達黎加、危地馬拉和尼加拉瓜。
國旗來源於法國殖民者路易-米歇爾·奧里。
1820 年,當奧里率領的一支艦隊襲擊西班牙佔領的特魯希略港時,他的船上升起了一面兩藍一白條紋的旗幟。
白色:象徵著一塊薄薄的土地——中美洲; 2個藍色條紋:象徵著處在兩個海洋之間。
之後五個省成為獨立國家,均採用藍白藍旗,略有差異。
一般認為,路易·米歇爾·奧里旗幟的原型是“里約熱內盧聯合省”(即今天的阿根廷)的旗幟。因此,阿根廷的國旗也屬於中美洲系,儘管其象徵意義與中美洲地峽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