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都鎮坪山村,林衛像往常一樣喂婆婆吃完早餐後,推着她到屋內一角曬太陽,一邊閑聊家常,一邊搖着自製的“沙鈴”逗樂,偶爾停下來喂水、擦臉……而這樣的日子,已經成為10餘年來林衛的日常了。
10年前,婆婆意外中風並患上腦萎縮,林衛便擔起了照顧婆婆的重擔。如今,她已年近七旬,而婆婆在她的細緻照顧下,成了村裡最高齡的老人。
日復一日,林衛始終陪伴在婆婆身邊照顧她。
“婆婆現在就像小孩子一樣”
細心十足,為婆婆買玩具做沙鈴
穿過蜿蜒的村道,一座紅磚舊厝佇立於坪山村深處,那就是林衛的家。發現記者來訪,林衛從屋內迎出,熱情地招呼起來。她個子不高,身形消瘦,染着一頭黑髮,看起來精神矍鑠,不像是已經68歲的老人。
屋內除了她和婆婆,便只有保姆林阿婆了。記者看到,整個屋子被打掃得乾乾淨淨,雖然角落堆有雜物,但都井然有序。老房子有一方不大的天井,初冬的陽光傾斜而下,帶來不少暖意。
婆婆洪篇就在陽光下坐着。輪椅上,洪篇稍稍佝僂着,頭頂着一條紅頭巾,露出發白的頭髮,手中還緊緊拽着一隻小熊娃娃,偶爾咧嘴笑了笑。她的輪椅稍有不同,四周繞着綁帶,腳踏板也用綁帶豎起纏住,將她護在中間。
“去年6月,她有次蹭到腳踏板,弄得小腿上都是傷口,都爛了。”林衛說,那一次婆婆腳受傷,很長一段時間都沒能好,每隔兩天要為她換一次葯。也是因為那一次,她開始將腳踏板綁上了,生怕再出意外。
說話間,林衛端過一旁椅子上放溫的開水,細聲軟語地問婆婆,“我們喝水好不好?”隨後,一勺一勺地餵給婆婆喝,接着又將臉盆里的毛巾擰乾,為她擦臉。
“婆婆現在就像小孩子一樣,手裡要有玩具。”林衛笑着說,她從離一步開外的地方拿出了婆婆的另一玩具——裝着豆子的礦泉水瓶,這是她自製的“沙鈴”。只見她拿着“沙鈴”在婆婆面前輕輕搖動,“沙沙”的聲響再次將婆婆逗樂。“這個‘玩具’往日里也很得婆婆喜愛,有時候我會這樣邊和她說話,邊和她玩。”
讓婆婆曬太陽是醫生建議的。林衛說,其實早前她們是住在隔壁的新樓房裡的,2017年,婆婆有一次看起來很不舒服,她請了醫生過來,醫生髮現婆婆各項指標都很正常,就建議多讓老人晒晒太陽。可是婆婆坐着輪椅,在樓房裡不好推她曬太陽,就搬了過來。“現在婆婆每天吃完早飯後,都會先在右側的角落裡曬太陽,到了下午,陽光就在屋子的另一角,移動起來很方便。”
天氣晴朗,林衛帶着婆婆在庭院里晒晒太陽。
“沒讀過書,有些事情就怕做不好”
十年如一日,照顧婆婆不覺得累
林衛的婆婆今年已經98歲了,是坪山村最高齡的老人。而林衛,照顧婆婆至今也有十來個春秋。
婆婆有三個孩子,長子早年前逝世,長媳便長期住在娘家,而幺子一家則在蘇州發展,照顧婆婆的任務就由林衛一家擔了起來。但世事難料,2008年林衛的丈夫離世,林衛便獨自承擔起照顧婆婆的重任。
林衛告訴記者,同年,孫子也降生了。兒子兒媳在泉州發展得不錯,為了工作,便希望她能夠幫忙照顧下孩子。林衛放心不下婆婆,便帶着婆婆一同前往泉州。
“現在的小區不像農村可以厝頭厝尾地走動、聊天,我婆婆不習慣,一直惦念着回來。”於是,在泉州住了3年,就把婆婆送回了老家,又請了保姆照顧。可沒多久,卻傳來了婆婆輕微中風,又患上腦萎縮的消息,把她嚇壞了,匆匆收拾了衣物就趕了回來。
“回來的時候,我婆婆都不認識我了,就坐在那傻笑。”回想當初,林衛依舊止不住心酸,眼眶發紅,“都怪我沒能在家好好陪她”。
患腦萎縮的病人有時會傻笑不停、直說胡話,有時更是大小便失禁,搞得滿屋臭味難聞,請來的保姆沒能忍受住,林衛只好將她辭退,自己承擔起照料婆婆的重任。每日三餐都要想辦法為婆婆準備適應的飯食,替她洗澡換洗衣服,端屎倒尿,常常忙得暈頭轉向。
“剛開始她還能自己吃飯,後來年紀越大越沒辦法自理,需要人喂她吃飯。”林衛說,自己年紀也越來越大,照顧婆婆也越來越吃力,在婆婆95歲那年,就請了保姆林阿婆過來幫忙。
談話間,婆婆開始犯困了,林衛就同林阿婆一起帶她回房睡覺。林阿婆在後面推輪椅,林衛在前頭負責幫婆婆抬腳,進了屋子,兩人又合力將婆婆扶坐在床上,林衛替婆婆脫了外衣,蓋好被子,又從邊角拿出一塊長木板擋在床邊。
“婆婆會像孩子似的在床上亂翻,這塊木板是為了防止她摔下來。”林衛告訴記者,今年8月9日夜裡,婆婆不幸從床上摔到地上,頭上撞出一個大血包,紅腫得嚇人,到現在額頭上還能看見淡化的疤痕。
在床沿上隔一塊木板防止老人摔下來。
“婆婆無法自理,凡事都要人幫忙,其中艱辛可想而知。”林阿婆說,就連現在,一日三餐仍是林衛親力親為,每天四五點就要起床,掐着點喂婆婆喝水、扶她上廁所,洗澡、洗腳,到了夜裡,還常常要起夜檢查婆婆的被子有沒有踢亂,要不要上廁所。
“其實照顧起來沒覺得很辛苦,但我沒讀過書,有些事情就怕做不好。”林衛最害怕的便是婆婆感冒或是不舒服,她沒經驗,剛開始遇上了只好打電話給遠在蘇州的小叔子尋求幫助,後來婆婆一不舒服,她便會去請醫生。
“婆婆以前對我很好”
只要身體還可以,就要一直照顧下去
林衛照顧婆婆十餘年如一日,都被鄉里鄉親看在眼裡。在林衛家客廳的牆上,還掛着一副寫着“英都鎮孝道楷模”的綬帶。坪山村老年人協會常務副會長陳文章告訴記者,這是鎮里2015年評選出來的。
“前不久,林衛還被我們村評為了‘好媳婦’。”他說,林衛一家的家風很好,值得人們學習,她十幾年來堅持照顧婆婆,也很令他欽佩。
林大娘家就住在林衛家不遠的地方,時常過來串門,同林衛聊天或是幫她搭把手。這日,她也來了。
老人的一日三餐,林衛都會親自準備。
“她們一家從上到下都挺好的,就是現在有人來了,她也會很開心。”林大娘說,早些年的時候,婆婆每次見她都會很親切地撫摸她,溫柔、友善地同她說話,平日里,村裡有婚喪等事宜需要幫忙的找上她,能幫忙的也從不推脫。婆婆出事了也讓她感到難過,不過現在林衛將她照顧得很不錯。“真是一代人影響一代人,她婆婆之前丈夫生病了也悉心照顧了很多年,家人之間也沒聽說為了瑣事吵過架。”
林大娘說,林衛很少出門,除了要趕集購買生活用品,或是什麼要事,但每每都會很快回來,有時候路上拉她聊天,她心裡也總惦記着婆婆,要着急往回趕。
“婆婆以前對我很好。”林衛告訴記者,婆婆的好是屬於潤物無聲的,對待她也從來沒有紅過臉,就像對待親閨女一樣。“現在她已經記不得人了,我喂她喝粥,怕她燙着給分成兩小碗,她吃完一碗,就會想把另一碗分享給我吃。”
“照顧婆婆是我的責任,只要我身體還行,就會一直照顧下去。”林衛表示,好的家風是要一代做給一代看的,她希望她的子孫也能夠成為孝順、友善的人。
記者離開前,已近中午,林衛又要開始操勞中午的餐食了。她家院前,有一塊不大的地,裡面種滿了蔬菜,一顆顆綠油油的。她拿着盆,操着刀,利索地下到地里,砍下一顆大白菜,到一旁的水池洗了起來……
THE END
記者:吳曉艷 黃奕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