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介紹了歐寶Omega的來歷和介紹了它的第一代,這一代歐米茄筆者也曾在國內修過和駕駛過,但當年也是只剛入行的新丁一枚,無論維修還是試駕純粹就是解決問題而非體驗,不過,維修試駕過程中也能感覺到此車擁有非常不俗的底盤調教功力,因為當時的國際協作概念,大多屬於同集團內的不同品牌之間的技術交流,歐米茄的調教有部分得到Louts的幫助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
第二代Omega同樣擁有兩種車身結構可供選擇,即四門轎車和五門Caravan旅行車。
但第一代Omega當時在歐洲的口碑並不算太好,因為這十年間,Opel飽受着質量嚴重下滑的輿論風波中,雖然在1990年小改款時推出過限量500台的Omega Evolution 500挽救聲譽,但依然還是胳膊擰不過大腿。1994年1月,在沒有更換車架底盤之下,第二代Omega進行了一次全面升級,新的外觀設計、新引擎、全新設計的內飾也更符合當時人們對E級轎車的審美。但必須有言在先,自己跟自己比的話,第二代Omega確實比第一代無論從質量上還是駕控感覺上都有大幅進步,例如維修層面的很多作業位置開始人性化了、方便了,沒有這麼擰巴;筆者也有兩位友人當時以四十多萬購買過它,即便是後來都換了凌志和Mercedes,但至今仍對第二代Omega的操控和品質讚不絕口,起碼回想起來當時沒被推介錯和買錯。但相對於同時代的競爭對手,Mercedes的E-Class(W210)和寶馬的5系(E39),它的競爭力確實不濟了,尤其是後者,BMW也正是從E39開始才開始奠定了能與Mercedes-Benz分庭抗禮的口碑,可想而知E39無論從技術先進性、調教等都是當時百病纏身的歐寶難以企及的。不過,說來也是蹊蹺,Omega B上所使用的柴油引擎U25TD和X25TD均來自寶馬的M51D25,這是不是也印證了丘吉爾的名言:沒有永遠的敵人、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車架部分依然沿用上代的通用V平台,但從裡到外幾乎是全新的設計,剖視圖為四缸版本,也是銷量最大。
使用V6引擎的同樣有兩個配置,一個是2.5L V6,一個是三公升,頂配是3.0 V6行政版,又名MV6。
第二代Omega於1994年1月正式投產,並於同年4月29日上市,外觀設計靈感來自1990年Cadillac在芝加哥車展上發布的Aurora極光概念車,外觀線條流暢,也將當時很流行的隱藏式保險杠設計加以運用,如果不知道隱藏式保險杠的話,那麼可以鍵入“保險杠”回看文章,在90年代初開始,很多換代的熱門車型都開始採用隱藏式保險杠設計,也就是金屬或者塑料的保險杠不再單獨地外置於大燈下方,而是放在了塑料附件內,而這種處理方式來到中國後被強加上一個名詞叫“防撞梁”。
1990年通過卡迪拉克品牌展示的極光概念車,賣點是平滑的外形設計和低風阻。
除了全新的外觀設計外,Omega的動力系統也得到了更新,四缸系列和六缸系列均用上了全新系統,直列四缸引擎從C20更換為X20,之前的1.8L不再出現,起步即為兩公升級別。X20引擎的品牌名稱為Ecotec,缸蓋部分由蓮花負責開發,氣門角度更小、以便於低轉速下的扭力輸出,缸蓋和衝程均為86mm,排氣量1998cc,但X20也分為兩個級別,8氣門的名為X20SE,最大馬力115匹/5200轉、最大扭力170牛米/2600轉,但手動5MT版本的體重已經達到了1460公斤,可想而知,即使變速箱齒比如何好,此車也跟快絕緣了;另外一個16氣門的型號名為X20XEV,壓縮比10.8,引擎管理系統來自西門子Simtec 56系列,最大馬力134匹/5600轉、最大扭力185牛米/4000轉,而這個型號才是第二代Omega最受入門消費者們關注的型號。與對手寶馬520i上使用的M52B20引擎相比,最大馬力和扭力都更早出現,且車身更輕。
X20引擎分為普通的SE和16隻氣門的XEV,雖然同為兩公升,但16氣門得益於呼吸更為順暢,進氣填充率更高等優勢,成為了入門級Omega用戶們的首選。
兩公升的入門版本,當時國內也有少量進口過,但因為當時國內的進口政策收緊,且汽車銷售也沒有官方代理一說,具體進入國內的數量真是不得而知。
90年代前後之所以令人懷念,很重要一個原因是無論什麼配置、無論什麼排量,均有手動檔和自動檔變速箱供選擇,不論是直四還是V6,手動檔版本車重要輕20公斤。
中級型號開始,Omega開始使用兩款54°夾角的V6引擎,低配是X25XE,高配則是X30XE,它是C25XE的升級版本,增加了二次空氣噴射系統和EGR閥,以滿足歐洲94/12/EC第二階段的排放標準,而且最特別之處是它的點火順序是1-2-3-4-5-6。X25XE的排氣量為2498cc,壓縮比10.8,使用Bosch Motronic M2.8.1(2000年後升級至M2.8.3)燃油噴射系統,每缸4氣門,最大馬力168匹/6000轉,最大扭力227牛米/3200,雖然已經超過1.5噸,但V6所帶來的平順性和全轉速範圍的扭力冗餘量則是直列四缸遠不能比擬的。至於頂配型號則是同樣擁有Multi-Ram可變進氣道長度系統的X30XE引擎,排氣量為2962cc,壓縮比10.8,最大馬力208匹/6200轉、最大扭力270牛米/3600轉。這台三公升引擎的另外還出現在卡迪拉克Catera、Saab紳寶9000等車型上。
GM 54°夾角V6引擎是由歐寶獨立研發的引擎,鑄鐵中缸、鋁合金缸蓋,每缸4氣門,用以取代老舊的直列六缸系列。1994年推出時只有2.5L和3.0L兩個排量,2000年更新為2.6L和3.2L,這些引擎全部在英國組裝。包括2003年卡迪拉克的CTS也曾搭載過。
作為前期版的頂配型號,3.0 V6版本面對的競爭對手是寶馬530i、Mercedes W210,提供了同級別中較為少有的V6引擎,但到了1997年,Mercedes開始引入M112 V6引擎後,情況發生了改變。
3.0 V6的頂配版本名為MV6,除了天窗和金屬漆需要額外收費外,能在Omega上能安裝的配置統統都有。
跟第一代完全不同設計的內飾設計,除了擁有行車電腦和雙區獨立恆溫空調外,留意音響主機旁邊還有一個小屏幕,那個是飛利浦提供的單色顯示的導航系統,雖然車載微型導航始於本田,但歐寶也是歐洲較早配置此類裝置的品牌了。與X30XE引擎搭配使用的自動變速箱是AR35,尾牙齒比為3.7。
1997年開始在歐洲市場提供設計年輕化的Sport II版本,輪圈採用五輻十條設計、懸掛設定稍硬。
內飾則從桃木紋換成了銀色塗裝,但動力性能等不變。
1999年在德國國內推出綠色塗裝的Edition 100限量版。綠色是歐寶的經典色,很有紀念意義。
1999年8月,Omega進行了重大改款,一般將之成為Omega B2,外觀和內飾都經過重新設計,增加了許多配置,例如氙氣大燈、定速巡航、CD音響及電話。而機械上最大的變化就是將原本動力性能偏弱的引擎全數更新,即2.0升級為2.2(144匹、205牛米);2000年10月起2.5升級為2.6(179匹、240牛米);2001年2月起3.0升級為3.2(218匹、290牛米)。
排氣量2.2公升的四缸引擎,也就是國內最為常見的版本,但此引擎也分為前後兩個版本,2001年之前的是Y22XE、之後則是Z22XE;2001年之後的2.5L V6則升級為Y26SE;同樣是2001年,原來的X30XE也被Y32SE替換。因為當時國內也有進口,所以2001年之後替換的幾台引擎都或多或少地進口過,不過銷量最好的還是性價比不俗的2.2L版,而且國內銷售的版本基本可以視為德國本土的“行政高配版”,甚至連車載電話也能選配。至於3.2L V6版筆者也只是見過一次而已。
外觀部分的修改主要集中在前後擾流組件的設計上,引擎蓋則與鬼面罩連成一體;後視鏡也是重新設計;輪圈所選擇的設計也更為運動化,畢竟當時考慮的重頭戲是Omega V8會隆重推出的。
尾燈、車側裝飾條等都是全新的設計。
正式內飾幾乎都是全新設計,門窗開關被放到車門上,GPS導航屏幕也放到了更為容易觀察的原來行車電腦的位置,音響、空調的面板也經過重新設計。
在銷量看好的情況下,歐寶原本打算在2000年小改款後推出V8版本的“超級Omega”,它將會搭載一台代號Y57XE的V8引擎,排氣量5650cc,最大馬力高達312匹、最大扭力450牛米,只需6.9秒便可破百,最高時速據說可以達到接近290 kph,雖然已經生產了32輛且準備發布,但最後一刻因為變速箱問題遲遲未能解決而最終被擱置。還好,歐寶沒將這台核彈級轎車投產,不然,後來德系E級車高性能三強的發展史可能真會被改寫。
考慮並付諸行動地為Omega裝上V8引擎,可見當時Opel確實有意挑戰Mercedes和BMW的,當時有着通用大量的V8經驗,對手在這方面是有所不及的(歐洲的V8一直很難跟美國的V8競爭,無論性能還是銷量),但最後不能成行的原因經驗是“變速箱原因”,就有點兒牽強了。
這台便是當時Omega準備使用的5.7公升V8引擎,雖然歐寶給它安了一個Y57XE的名字,但其實它就是1997年第五代Corvette克爾維特上的LS1引擎,只是馬力設定稍稍低一些而已,要是它真推出了,估計什麼AMG或者M-Power都沒有後來驕橫了,LS1可不是一台能開玩笑的高性能引擎!
如果單純從Opel這個品牌的視角看,Omega B只是幫着堅守住了歐寶僅余的E級車型號,但如果放眼全球看,Omega對於整個GM品牌可謂是意義重大,在英國它從第一代的Carlton直接改名為Omega;在巴西,它換了品牌叫雪佛蘭Omega;在美國,它叫Cadillac Catera和Pontiac Monaro;在澳大利亞,它叫Commodore;2004年停產後,它的平台依然繼續被利用,還記得國內的別克曾經推出過一輛叫Royaum榮御嗎?官方宣稱它來自澳大利亞,不過一輛左駕車型你非要跟右駕攀親戚,市場部的腦迴路也確實令人佩服,無他,因為他們不敢說這台就是Opel Omega的換標車,那你知道歐寶為什麼會被勒令推出中國市場了吧。
這台Buick Royaum在國內就賣了兩年,2006年消失,當時的宣傳說它是來自澳大利亞的血統,但它其實就是2004年在德國已經停產的Omega B的換標車。
至2003年6月,第二代歐寶Omega停產,在九年半的生產周期里,合共生產了79.7萬輛,相比同時代的寶馬E39的148萬輛和Mercedes W210的165萬輛,雖少但意義還是非凡的,畢竟這個E級車的後輪驅動子類中,它們共同構成了德系車在這個級別無可挑戰的統治地位(奧迪A6屬於前驅之類,跟傳統後驅依然有觀念上的代溝),但此時歐寶似乎已經失去了對E級車型的興趣,轉而將精力集中發展前驅的D級車型Vectra及其後續型號Insignia,而Insignia就是我們國內車民非常熟悉的Buick君威,也正是從Omega B停產至今,歐寶再無E級坐陣。